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三十四章 你以为你是秦德威? (第1/2页)
大明小学生正文卷第九百三十四章你以为你是秦德威?张璧心里有怨气,说话就带刺,夏首辅不惯他这,当即高声驳斥道: 「遵循先例在一般状况下,确实是最稳妥的办法!但并不意味着事事都要遵循先例,总有特殊状况,需要打破惯例!" 张璧知道自己什么也决定不了,不想跟夏言继续进行毫无意义的吵架,发出了最后一击说:「打破惯例?你以为你是秦德威?" 这一句话,差点让夏首辅当场吐血。 众所周知,朝廷这些官员里,打破各种惯例最多的人就是秦德威。 夏言突然进一步感受到,秦德威的影响力可能比自己想象的更大,不仅仅是党羽这些硬实力,还有无孔不入的软实力。刚才张璧这句话就能说明,很多大臣潜意识里就认为,秦德威具有打破惯例的资格! 旁边的严嵩此刻感觉,夏言和躺平的张璧斗嘴毫无必要,就迅速紧扣主题,引导着说: 严嵩当然看得很透澈,秦德威主动向朝廷提到继任者的问题,很明显非常看重浙闽总督位置,想找自己人接任。 而夏言因为前阵子被秦党整的灰头土脸,此时迫切需要找回脸面,向朝廷上下证明他还行,所以不想让秦德威如愿。 这种夏言与秦德威针锋相对的情况,对严阁老而言,当然是要大加鼓励了! 夏首辅和秦中堂打的越凶,他严阁老才越安全,机会才越多! 听到严嵩的问话后,夏言便答道: 严嵩当然欢迎夏言这种直接针对秦德威的行为了,又催化问题说: 夏言蹙眉沉思了片刻后,似笑非笑的说: 严嵩瞬间失语,毛伯温可是他们严党的人! 刚才不停诱导和激化夏言和秦德威矛盾,没想到夏言居然对严党也搂草打免子。 夏言在秦德威这里碰得头破血流之后,终于还是转头盯上了严党的位置! 要说严党的人里,最害怕夏言归来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刑部尚书毛伯温,另一个是兵部左侍郎樊继祖。 这两人当初都是夏党骨干,夏言上次被罢退后,这两人立刻就跳到了严党阵营,实属「叛徒"。 严阁老心情很矛盾,他已经向夏首辅表示过臣服了,所以不能阻拦夏言手撕严党的人,但又不能什么都不做。 三思之后,严嵩用着尽可能柔和的语气反问:「上下颠倒,这不合适吧?" 坐堂尚书是朝廷七卿或者九卿之一,最核心圈层,政治地位上比总督要高。在官场能上不能下的惯例中,从来没有坐堂管部的尚书调任为总督的cao作,这无异于是一种羞辱。 所以严嵩才会小小的质疑说,这两种位置并不匹配。 夏首辅半是反驳半是讥讽说:「怎么就不合适?现任的浙闽总督,还是由内阁大学士出任的。 所以让一个刑部尚书去当浙闽总督,又有什么可委屈的?如果不是这种大员出镇,又怎能压服地方?」 严嵩又表现出很关心的样子:「只怕毛伯温受不了这样的调用,上疏坚决拒绝接任浙闽总督。" 夏言淡淡的说: 对这个要求,严嵩有点恶心。 你夏言明目张胆的要弄严党,还要让他严嵩去安抚严党,这是除了秦德威之外的人能干出的事?你以为你是秦德威? 随后夏言又补充说: 不得不说,夏首辅还是有点手段的,这个条件对于正惶惶不可终日的毛伯温来说,还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夏首辅就在心里盘算着,如果趁机将毛伯温移出朝堂,拿下刑部尚书位置,还是非常划算的。 到时候,可以将两广总督张经调回来充任刑部尚书,在庙堂上铺开自己的势力! 原本回归后的夏首辅雄心万丈,想拿地位更高的兵部和礼部当成突破口,可惜被秦党不给面子的挡了回去。 现在没法,只能退而求其次,从严党这里吸吸血了。 不然堂堂的首辅在六部里连个爪牙都没有,这样的首辅要来何用? 当晚严嵩悄悄将毛伯温请到家里,又把夏言的决定告知与毛伯温。 「我打死也不接受这个浙闽总督的任命!"毛伯温态度莫名的激烈。 这让严嵩有点诧异,你毛伯温也是个老官僚了,风风雨雨也经历了不少,至于这样激动么? 然后又听到毛伯温说: 原来如此!严嵩顿时恍然大悟。 当初秦德威出任宣大总督的时候,就是夏言让毛伯温去接任的,结果给毛伯温留下了巨大心理阴影。 这次秦德威卸任浙闽总督,结果夏言又让毛伯温去接任。 从这个角度想,确实有点羞辱人的意思了,难怪毛伯温心态炸了。 毛伯温想了想后,发狠说: 这是严嵩最不想看到的,如果毛伯温彻底退隐,那严党岂不平白损失了所有?如果去当浙闽总督,那多少还能保存了一些元气。 于是严嵩便劝道:「吾辈身处庙堂,自当有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之心,何必意气用事?走一趟浙江,难道比丢官还可怕?" 毛伯温感到了深深的失望,自己也许选择错误了,在两年前的人生的十字路口。 那时夏言被罢退,他为了自保,必须在严党和秦党两大阵营之间选一个,结果他综合比较过后,果断选择了严党。 如今遇到事了,有人要动自己位置了,严嵩却只会劝自己隐忍,只会让自己忍辱负重。 如果是秦德威,又该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党羽?其实这个问题不用想,现实早就有了答案。 迄今为止,户部、兵部、礼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