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章 众矢之的 (第2/2页)
,王泰跋扈傲慢,视我满朝文武如无物。赵应贵案铁板钉钉,他不思悔改,反而为赵应贵喊冤,查什么居心叵测之人。以臣看来,他自己最是居心叵测,以兵强马壮来要挟朝廷。他真以为,自己是宋太祖吗?” “陛下,王泰虽然不是河南巡抚,但河南卫军是他一手所创,他又是五省总理,在河南军中的影响极大。臣以为,河南卫军将士拿着朝廷的饷银,却只听令于王泰。臣请去王泰五省总理,改由他人接任!” 阁臣魏藻徳站了出来,慷慨陈词。 崇祯心头犹豫,本来以为群臣不过是中伤王泰,无理取闹,这样听下来,果然有几分道理。 赵应贵罪证如山,王泰上奏折如此理直气壮,其跋扈,超出了崇祯的想象。 王泰,不过一臣子尔,何以如此胆大妄为、毫不畏惧 他又凭的什么?莫不是他的……兵强马壮 崇祯患得患失,目光不自觉地,投向了内阁首辅周廷儒。 周廷儒硬着头皮,走了出来,肃拜一礼。 “陛下,臣有话要说!” 崇祯点了点头,靠回了身子。 “周阁部有言,只管说来!” “陛下,王大人练兵有方,天纵奇才,但年少轻狂,太过聪明,若是任由其做大,反而是害了他。宋太祖得前朝恩宠,但权势太大,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了孤儿寡母的江山,其部下骄兵悍将,顺水推舟而已,非宋太祖不忠也。” 崇祯不自觉点了点头,额头冒汗。 “卿家所言,有几分道理。不过王泰正在与流寇大战,阵前换帅,似乎不妥。此事,还是等剿灭了流寇再议。” 看到崇祯犹犹豫豫,陈演和魏藻徳对望了一眼,陈演立即上前,跟着进言。 若不趁热打铁,只怕皇帝回去,又要朝令夕改了。 “陛下,北有洪督师,足以抗衡建奴。中原流寇式微,已是困兽犹斗。此时让王泰王大人回归中枢,正是良机。臣举荐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范志完为五省总理,接任王泰,请陛下圣裁!” 光时亨也是上前肃拜道:“陛下,请撤去王泰五省总理之职,以安朝臣之心。” 其他几位大臣对望了一眼,也是一并上前。 “请陛下定夺。” 崇祯正在犹豫不决,刑部侍郎徐石磷轻轻咳嗽了一声。 “陛下,今日所议,是赵应贵的案子,是不是先了了此案再说” 明明是刑部的案子,这些个言官阁臣一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顾左右而言其它,真当他刑部为无物 他可没有时间在这听他们胡扯,他还急着回去看自己刚刚出生的长孙。 “徐卿所言极是!还是先议赵应贵的案子再说。” 崇祯如梦初醒,点了点头。 “山西巡抚蔡懋德呈文,言道此案虽是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在,但掳掠晋王妃的赵应贵部卫士,都为官军所杀,重要人证山西副将郑二又被杀身亡,此案仍有疑点。” 崇祯看了看大殿上的群臣,面色重新恢复了冷峻。 他甚至有些恼怒,自己竟然被朝臣牵着鼻子走,实在是太伤帝王自尊。 不过,王泰如日中天,中原战事一了,就把他调回中枢,以免武将跋扈,甚至是藩镇之祸。 “刑部、兵部、大理寺各派要员前往山西,彻查此案。若有人从中作祟,依律惩处,绝不姑息!” “陛下!” 崇祯话音刚落,光时亨又是喊了起来。 “赵应贵犯下如此重案,罪责难逃。王泰跋扈,拥兵自重。陛下宜早做定夺,不可寒了天下臣民之心!” 崇祯脸色铁青,手中的折子扔在了案几之上。 “朕已经说了,刑部、兵部、大理寺各派要员前往山西,彻查此案。还不退下!” “陛下,臣一片忠心,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 光时亨毫不畏惧,肃拜一礼,据理力争。 “陛下,赵应贵案铁证如山,应诛杀次贼,以安天下。至于王泰,手握重兵,其势已成,再不收回兵权,恐有藩镇之祸!陛下不可因其是皇家之人,就网开一面。须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 “你这厮,跟黄道周一样,生的一张利口,拖出去,杖责二十!” 崇祯暴跳如雷,站起身来,大声咆哮了起来。 “陛下,忠言逆耳,臣是为了大明江山!” 光时亨被武士拖了出去,声音犹自远远传来。 大殿之上,一时寂静无声,人人都是。 此案铁证如山,山西巡抚蔡懋德的奏折,晋王的文书,晋王妃被从总兵衙门救出带走…… 崇祯皇帝这么做,看样子是要放赵应贵一马? 武将跋扈,还是驸马之身,帝王之心,谁又能猜透? 不过这个光时亨,确实是胆大包天,丝毫不给皇帝面子,廷杖二十,咎由自取。 “陛下,那王泰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圣裁。” 陈演还是不死心,上前肃拜,小心翼翼。 崇祯脸色一沉,鼻子里冷哼了一声。 “王泰证据确凿吗?” 即便是王泰有罪,那也得是他乾坤独断,又岂能被这些朝臣左右。 崇祯悻悻退朝,陈演和魏藻徳对望一眼,各自分开。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知不觉中,皇帝对王泰,已经有了猜忌,只是皇帝自己,还茫然不知。chaptere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