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9 规矩  (第1/1页)
    征兵令的消息,全家人都已经听说了。    此时各个都觉得心情沉重。    就连摆在桌面正当心儿的那一大盘子菘菜熬小鱼,都没能让他们的脸色好看几分。    大人是知道征兵令意味着什么,孩子们似懂非懂,主要是看着大人的脸色。    李云心倒是不用看大人的脸色,就知道这事儿有多严重。    这会儿,她心底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    麻蛋,同样是穿越,这待遇咋就这么不一样涅!    别人穿越不是当个贵妃,就当个公主,要不就是什么郡王女儿,权臣千金……    她呢?就一农村小丫头。    穿成个农村小丫头也罢了,无非就是日子贫苦一些。    自己好歹还带着上辈子的记忆呢。    怎么说,也有一份儿超越时代的见多识广吧!    自己只要再适应适应、多观察观察,肯定能找出一条改变现状的活路来。    这日子,总还是有几分奔头的。    可是,竟然还赶上了个动荡不安的开国时期?    国家尚未统一,战争仍在继续?    这不扯呢嘛!    李云心简直要出离愤怒了。    她又开始在脑海中翻检原主的记忆。    根据原主的记忆,靠山屯儿隶属于祥云镇,祥云镇隶属于升龙县,升龙县隶属于渤海郡,渤海郡是大楚龙兴之地,算是大楚王朝的“特区”。    楚王当年就是从这里起兵,一统天下的。    我呸!一统天下个头!    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好嘛!    从李景福带回来的消息就知道,这大楚,顶多也就是统一了北方!    南边儿说不定还有多少势力盘踞着呢!    李云心的一双大眼睛,滴溜溜地转,正在忘我地思考着,怎么才能了解更多情报,怎么妥善安排,才能逃离战火。    却不知她的举动,都落在了乔细妹眼里。    乔细妹倒不是专门关注李云心。    而是一桌子愁眉苦脸的人里面,就她一个各色的。    先是满脸愤愤不平,紧接着,又变成了眼珠子滴溜溜乱转了。    乔细妹忍不住嘀咕,这四房的风水,是不是哪里不对?    怎么老四两口子,一对儿憨憨面团儿,竟然能生出一窝精明孩子来!    乔细妹头上,缠了一根烟色布条儿。    要不这样缠起来,她就觉得太阳xue突突地跳,跳得她忍不住心惊。    她看了看大家伙儿的丧气模样,拿起了自己面前的筷子碗,给李景福碗里夹了一筷子鱼rou,板着脸说道:    “都瞎琢磨什么呢?瞅你们那没出息的样儿!放心,天塌不下来!都赶紧滴动筷子,吃饭!”    说完,又给李景福夹了一筷子鱼rou,给自己夹了一筷子菘菜,就开始吃了。    晌午饭到底还是聂氏做的。    众所周知,吃货有两种。    一种是心灵手巧的,另一种是心笨手拙的。    很不幸,聂氏在吃食上很有品味,但她的技术水平,偏偏属于后者。    主食是一大锅高粱米野菜粥,一盆子杂合面窝窝头。    菜是一大盆芥菜疙瘩芜菁汤,一大盘子菘菜熬小鱼。    可惜的是,高粱米粥一股子胡巴味儿,中间还有夹生的。    杂合面窝窝头硬得能削死驴。    芥菜疙瘩芜菁汤咸得人嘴里发苦。    菘菜熬小鱼,熬得烂烂糊糊的,看起来就跟猪食差不多。    虽然一家子都没什么心情关注食物,可到底还是没扛过聂氏这份儿独门手艺的摧残。    二房的三郎李希义第一个造反了:    “娘,你这是一棒子削死卖盐的啦?这汤咸得,你是要齁死谁呀?!”    二郎李希仁不乐意了:    “三郎,你怎么跟娘说话涅?    咱娘一天天辛辛苦苦地,伺候你吃、伺候你喝,还伺候出错来了?”    李希义不以为然:    “二哥,你别在这里装好人。    那汤你是没喝。    你喝一口试试,就知道我说滴对不对!”    李希仁半信半疑地喝了一口汤,没忍住,“噗”一声吐在了碗里。    “娘,这汤是有点儿咸了。咳咳咳!”    他都被齁咳嗽了。    聂氏也有点儿不好意思:    “内个啥,你们喝点水哈。”    家里人谁不知道聂氏的德性?    对她的手艺,心里也都有数。    再加上她态度又这么好,连被自己的孩子当面儿怼了,都不生气,谁也不好再说她什么了。    一个个苦着脸,吃完了晌午饭,心情十分复杂。    感觉有点儿说不清,到底是聂氏的手艺、还是征兵令,更让他们觉得受折磨。    老李家有五个儿媳妇儿。    乔细妹的安排,是平常日子里,五个儿媳妇儿轮流上灶。    当然,自打曹氏随着老大去了镇上,就是四个儿媳妇儿轮流上灶了。    负责一家人的三餐。    这个时代,大多数庄户人家,都是吃两餐的。    但老李家,一直都是吃三餐。    早上去田里之前吃一顿,晌午吃一顿,太阳落山,再吃一顿。    因为这一点,曾经有很多年,乔细妹一直被十里八村的乡邻们笑话。    大家伙儿都笑她不会过日子,是个败家老娘们儿。    这么大嘴马哈地吃,一家大小,辛辛苦苦,玩儿了命地干,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儿,也扛不住啊!    这么胡吃海塞,一年到头,就算风调雨顺、无灾无病,能剩下几粒米、几文钱?    还有好心人指点她,过日子得勒紧了裤腰带,不能由着性子来。    但乔细妹一直坚持着给家里人吃三餐。    直到她的孩子们,各个都长大成人了,没有一个夭折。    外人嘲笑她的声音,才渐渐小了。    聂氏手艺不好,乔细妹当然不是不知道。    可她依然坚持,让聂氏也参与到轮班上灶中来。    手艺不好,可以学。    但如果因为手艺不好,就可以不上灶,岂不是鼓励了聂氏偷懒耍滑?    当然,只要有机会,聂氏还是会抓紧一切时机偷懒。    聂氏经常找借口这里病了,那里痛了,把上灶的事情甩给她三弟妹、四弟妹。    老五媳妇儿不是个善茬儿,聂氏从来不敢惹她。    老三家的性子豪爽大方,身子骨儿强健,不介意自己多干点儿活儿。    老四家的性子软和,跟个面团儿似的,别人但凡开口要她帮忙,她一准抹不开面子。    聂氏吃准了她这两个弟妹的脾气,经常求着她们帮忙。    乔细妹对几个儿媳妇儿的性子,心里明镜儿似的。    她们之间偶尔互相帮个忙,她也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大多数时候,她都不会随随便便把聂氏放过去。    别说聂氏了,就是大房的曹氏,没去镇上的时候,也要一起轮番上灶的。    老李家,不能没有规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