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 送其回家 (第1/1页)
之前不知道刘宏的身份时,贾诩只当刘宏是个正义感爆棚、未发迹的小吏。 现在知道刘宏的身份,竟然是自然而然? 难怪其悲天悯人、心怀国家! 贾诩内心感慨之余,还有一丝慌张。 “陛下,之前不知陛下身份,还请恕罪。” 刘宏走下殿,拍了拍贾诩的肩膀:“朕要怪你,又岂会让你上殿陈述?朕留你在此,不是专门来怪你的。” 贾诩:“谢过陛下!” “朕是要问你,今日之后,是否能减少新政的阻力?还有,文和你别给吝惜你的智谋,此处无人,有话直接对朕说!” 没来埋汰贾诩,反而问的是国家大事,而且心胸宽宏,这让贾诩心中不由得多了一些赞赏。 贾诩正色道:“贵如四世三公的杨氏,亦免不了贬为庶人、削减封邑,涉案官吏张某甲腰斩,其余人等处流刑,那其他施政官吏必定惶惶,不敢越新政之法,而陛下亲自私访,则吏员办事不敢不仔细。 如此,廉吏尽心尽力,只需加强监管制度,杀一批,赏一批,新政必将畅通无阻,大行天下!” 之前,贾诩不尽心尽力,是有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发挥空间。 现在天子问计,有发挥空间,还没有掣肘,又岂有不说之理? 贾诩说的,和刘宏心里想的一毛一样! 对杨彪,小惩大诫,就是给公众树立一个反面榜样,惩治不法地主还有官吏,还是要继续走的。 “嗯,你回去和卢令君商量商量拟诏吧,务必要让所有施政官吏,知悉此时,此外,雒阳周围乃至河南尹,乡乡张贴布告!” “哦对了,凡有官吏不法,收其地,最少处以流刑,自张某甲及其属吏始!” 贾诩颔首称:“是。 那…臣即刻去与卢令君商讨?” “呵呵,”刘宏笑了笑:“朕还有事呢,前日天的事,文和还记得么?” 贾诩当然记得。 当时刘宏说,如果赌赢了,让贾诩答应刘宏一个条件。 “陛下之言,臣诩自然是记得的,只等陛下吩咐!” 贾诩在心里暗道:只希望不要再给我挖坑了! “好,朕现在就吩咐,你且听好—— 从今日起,擢升你为尚书仆射,为卢令君之副。” 贾诩的表情从愕然变得惊喜。 即便贾诩的心性再怎么古井无波,也抵不过受赏识得到升官。 贾诩的前半生,可以说是郁郁不得志,也就阎忠稀罕他,现在阎忠故去,贾诩心里其实也有一种明珠蒙尘的感觉。 现在,刘宏知道他的智谋,又赏识他、提拔他,贾诩又如何不喜? 权利,向来不和待遇挂钩,譬如刘宏的大管家卢植,秩也才千石,但是刘宏信重,能总管政务。 尚书仆射,为尚书令之副,秩不高,但却是政务的二把手,职权不低。 贾诩是明白人,他当场就想清楚了——刘宏是真想重用他。 于是伏地拜道:“臣贾诩,谢陛下隆恩!” 刘宏给贾诩扶起,笑道:“你给朕好好干,要是卢令君说你偷jianian耍滑,爱惜智谋,朕可是要找你算账的!” 贾诩恭敬地说道:“臣必尽忠竭力,以报陛下恩德!” “那就好!” “团子!”刘宏又叫了一声内侍太监,当场团子就走过来。 “仆在。” “给文和挑一处宅子,不需大,宜居即可,还有,这次的奖赐,一并送去。” 团子低眉顺眼,恭敬地应了一声,然后出宫办事。 贾诩哪里想到还有这等好事,当即心中涌出了感动之情,嘴上亦是连声称谢。 拒绝,是不会拒绝的。 因为贾诩住的房子,家徒四壁,避还漏风,顶还漏雨。 生活就不提,全靠着在尚书台蹭吃蹭喝。 “现在,文和可还有什么要求么?趁着朕高兴,提出来,尽量满足你。” 贾诩摇了摇头道:“陛下厚恩,诩已知足。” “好,那我们就好好谈谈,来,你且随朕来。” “唯唯…” 不一会儿,他二人走到了刘宏的书房。 刘宏坐倒,把眉头一皱:“文和,你也是好大的胆子啊!” 两幅面孔的刘宏,让贾诩怔住了,他根本不知自己又犯了何事。 就见刘宏正色说:“你跟杨旷说的话,朕可是都知道,好家伙,假借朕的名头,让杨旷自尽,朕都不知道,该说你大胆还是说你机灵了。” 贾诩苦笑一声,先告了一句歉,解释道:“情急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绝非对陛下不敬…” “好了,不吓唬你了。说正事,文和觉得朕处置杨彪的方式,是否欠妥?” 刘宏其实心里也有点儿拿不准。 贬为庶民,是不是判得太轻了? 弘农杨氏根植朝堂多年,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无数。 贾诩:“臣以为,判得轻了。” 刘宏侧过头,作侧耳倾听状:“哦?说来听听?” “无他,只是怕杨氏找我麻烦?” 刘宏无语道:“好嘛,原来是为自己着想,我还以为你能说出啥原因呢。” “自然是有的,杨氏四世三公,当加以扼制,依臣看,还得跟故太尉段颎的亲眷那般,令其亲族归郡。” “哦?” 这下刘宏可真来了兴趣。 “详细说一下。” “陛下励精图治,擢拔人才不拘一格,那么这些累世公卿近乎世袭罔替的家族,必将成为陛下的绊脚石。 陛下聪慧,应该早就看出了,也早就想对那些大族下手,如今有了机会,事不宜迟。 试想,若无陛下,譬如卢令君这等有大才之人,也难得重用,朝中尽是尸位素餐的士族,寒门无晋升之途,则汉家万民无进取之心,日久,国家会变形糜烂。 杨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朝堂,即便杨彪不在朝为官,也必会有故吏念旧恩,征辟杨氏子为吏。” 刘宏细细琢磨一会儿,不禁感叹道:“和朕想到一起了,人生不过百年,朕在帝位,可扼制大士族,倘若朕不豫,谁能加以扼制? 文和的话,朕已经想通了。” 贾诩颔首:“陛下英明!” “那就让杨氏一族,回弘农养着,朕这边再给盖勋写封信,照顾照顾杨氏,顺便再让其厉兵秣马,不日将镇压西凉叛军! 文和,你是凉州人,西凉之事,可与朕说道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