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0、王尚书引经据典、严编修口蜜腹剑 (第2/2页)
即使事实的确如此,可并无任何证据。 要是杨廷和四处告知,称王琼心思险恶,借古讽今,则必有失君子大度。 是故杨廷和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谁让他坐上那个风口浪尖的位置? 注定为天下人所责! 朱厚熜在此刻,也对明朝政斗高手,有了一个深切认知。 其手段犹如羚羊拐角,无迹可寻…… 引经据典,口吐锦绣,若非精于此道者,尚以其夸己,实则坠如彀中仍不自知! 在王琼首当其冲,为杨廷和说话之后,人群中早已等待机会的官员,则抢在百官发话之前,咳嗽一声。 朱厚熜甚是疑惑,此等事情,一个站在末尾官员,也有如此巨胆,敢抢在一众高官面前说话? 其实不知止朱厚熜一人,百官皆疑惑不解,颇想看看是何人如此大胆,然限制于冠上展翅,无法回头探视,故而忍住。 朱厚熜见有人发言,也未想过不让人言。 朝堂嘛! 本便是商议事情之地,若不许人言,又何须每日天不亮便起床洗沐更衣,然后顶着熊猫眼上朝。 故而朱厚熜轻道:“卿有何教吾?” 此人年纪不过四十之际,身高六尺,身材消瘦,面如冠玉,眉目疏长,高挺鼻梁,颔下一尺稀髯,身上时时散发书香之气,儒雅非常。 身穿一袭七品,径一寸小杂花青色公服,脚踩皂色厚底靴,腰勒乌角革带,悬药玉,趋步走至殿陛,然后将手上槐木朝笏插至腰间,以宏亮的声音伏拜奏对:“臣翰林院编修,严嵩有奏圣人!” “咔……” 朱厚熜只感觉晴天霹雳,他虽然对明朝历史不甚了解,但严嵩鼎鼎大名他还是听过的。 网传中国历史,“十大jianian臣”其名彪著,“明朝六大jianian臣”他也在其中,可谓臭名昭著。 哪怕网络洗白能手,靠洗白历史人物吃饭之人,也很鲜有人会去洗白此人。 乍听此人名声,朱厚熜倍感压力。 如若说杨廷和恶名网络略有流传,但严嵩之名,但凡触及历史之人,哪怕只是皮毛,皆闻其臭。 经《怪侠一枝梅》、《大明1566》、《海瑞》、《海瑞斗严嵩》相继播出之后,席卷大江南北,其臭名连三岁小儿都有耳闻,严嵩好似生有原罪一般。 如此jianian臣,幸亏只是身着绿袍,不然朱厚熜都准备提桶跑路! 此人可比杨廷和名声大! 不过眼下还只是小喽啰,日后找个机会扼杀摇篮之中便可! 拿定主意的朱厚熜,想要听一听这大jianian臣,对另一个大权臣有何见解,遂缓缓点头:“卿旦言之,朕倾耳聆听!” “臣以为,王尚书所言极是,杨阁老乃国之栋梁,有扶大厦之将倾,力狂澜于既倒之功,虽圣人封赏过后,似有不当。 然其有伊、霍之德,无cao、莽之举耳。 陛下若放归,岂非让后人耻笑国家无容人之量?我朝圣天子不如前朝之帝邪? 固然孟子大贤有法先王之举,然荀子大贤亦有法后王之论! 嵩窃以为,我朝君父,盖三代圣主亦有差矣,何以逊前汉之帝邪?伏惟天子明哲圣查,纳臣愚见,挽留元辅,共扶社稷。 则皇明中兴,洪武盛世可期也!” 严嵩说完之后,鸣鞭炸响,当即起身回归自己班位,前北向立。 而朱厚熜听了之后,心中却暗道:“口蜜腹剑乃jianian臣之原术邪?” 盖严嵩此言,甚合朱厚熜之意。 先以杨廷和有大功,亦有大能,绝不可轻易放归! 又言杨廷和有伊、霍之功,无cao、莽之行,来向朱厚熜表示,杨廷和虽然非纯臣,然其尚无cao、莽之举,不可轻而动之! 反而应该向太甲、刘询对待伊尹、霍光一样,暂且收敛锋芒。 今杨廷和六十余岁,而您却仅有十四而已,有的是时间,根本不需要着急。 如若cao之过急,不免曹cao诛忠臣、杀皇后之事再生。 只要能沉得住气,您的江山早晚会被稳固,权利我们也会为你争取到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