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15 大得离谱 (第2/2页)
确改变了很多东西。 “大骨头?” “招牌很新啊。” 忽地,又看到了一处摊位,幡子都比较新,大骨头三个字很大,但是凑近了也能看到有另外一行字:不老雄风。 合起来,就是“不老雄风大骨头”。 听着就莫名其妙。 但还别说,香气扑鼻。 这老板一开口,便知道他不是本地人,但这不妨碍做生意。 “老板,这‘不老雄风大骨头’,怎么个不老雄风啊。” “介玩意儿不好说,总之,懂滴都懂。” “……” “客人听说过‘甫里先生’吗?” “……” “‘甫里先生’吃了我介大骨头,雄风不老!” “……” 人那是因为吃了你的大骨头吗?人是直接扔了金骨头给那群骨rou皮! 吹牛讲故事么,王角是不会当真的。 毕竟,满条街都是“女皇”“女帝”,这长孙女皇真要是这么能吃,她能当上女皇? 这不是闹么。 整条街难得出个另类,就值得保护一下。 再说了,这老板做的大骨头,还真是不错。 类似是脊骨带rou一样的酥烂做法,闻着是卤味的感觉,但撕扯一块脊骨上的rou到嘴中,却发现,是带着甜味的。 人们日常中的“南甜北咸”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应该是“富甜穷咸”。 甜,意味着财力。 不说那些甜品、点心之类,寻常人家的菜式,倘若是传承几代人的甜口,多半是曾经富过。 久而久之,因循旧例,做法也就固定了下来。 这年头巴蜀等地的富户人家,吃辣是少数的,菜式鲜甜,才是富户人家的标志。 而眼前这位老板的大骨头,却是跟北都太原的做法极为相似,闻着可能跟别家卤味类似,入口之后,却是甜而不腻,手撕起来,颇为享受。 再加上也不知道是老板用醋不要钱还是怎么地,这骨头酥烂多味,嘬上几口,能把骨头孔隙中的汁水,都嘬出来,配合一张玉米饼,简直就是绝杀。 粗粮的饼子并不少,老板拍了一大圈在其中,那些玉米饼,反而是少数,多的是糜子、高粱面,还有混合豆面的,颜色各异,但都有一个特点,很配这个大骨头。 又酥又香,可是只吃一个尝尝鲜,也可以多掏点儿钱混个酒足饭饱。 实在是全部加起来,也花不了几个钱。 “好家伙……” “怎么样客人,介饼子,介骨头,介汁水,爷们儿骗你没有?” “没有!老板您是介个!” 王角竖起了大拇指,给老板点了个赞。 “过誉,过誉了啊。” 老板还挺高兴,乐呵呵地继续忙着,这摊位跟别家的,还是要高级一些,毕竟,有围栏有顶棚,怎么地也算是能遮风避雨,吃起来也要更加干净卫生。 两人都是稍稍地吃了一份,没有多吃,便是啃着饼子往前走。 然后就发现新的摊位上,居然又多了“炭烤海蛎”,“爆炒香螺”,“白灼小海”…… 这“炭烤海蛎”,王角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等近了才知道,居然都是巴掌大的生蚝。 香螺更是绝了,居然不是海螺,而是一种更修长一些的螺蛳。 至于“白灼小海”,便是各种小杂鱼、章鱼、乌贼、白虾…… 白灼之后,再自行沾酱料吃。 用来下酒,正是绝配。 这小吃街上,不管是露天还是不露天的摊位,酒水都是不缺。 除了米酒之外,还有各种黄酒、葡萄酒、果酒。 前来吃夜宵的人,也是分了两种画风。 一种是穿着长衫的,身上干干净净,多是抿了一口小酒,都会回味无穷的家伙。 另外一种,则是穿着背心、短袖短衫,手中不是攥着蒲扇,就是攥着酒壶,衣服半卷着,露出了肚皮,浑身的皮肤黝黑,几大口炒面下肚,那也是爽得多喝上几口酒。 整个小吃街,整个夜市,再去那种宵禁的感觉,而是跟王角穿越前的认知,几近相同。 炉火可以旺到宛若行星发动机;铁锅在翻炒的过程中,发出叮铃当啷的声响;空气中的油烟味,并不让人头疼,反而其中混合的美味香气,鼻子竟然都能够分辨出来。 泾渭分明的香味,泾渭分明的声响。 “哇,相公!有‘小管’啊!” 秘制的酱油,大约是老板自己酿造的,很吃手艺。 倘若晒得不好,酱油半点香味都没有,甚至连咸味,都会被掩盖。 一只卷曲的白脚小章鱼,被烫熟之后,宛若一朵花,卷起来之后,沾一点点酱油,入口脆爽不说,鲜味也被激发了出来。 只是,身为“小海”之一,这些个长脚的小白章鱼,终究还是不如“小管”。 这些小小的,宛若笔管一样的乌贼,随便烫一下,就是极品美味。 冰鲜的“小管”在杀龙港,那是见不着的,大多不是被重盐腌一下,就是直接现吃现杀。 冰这个字,就离得杀龙港比较远。 而在广州城的这一处夜市,小吃街依然充当着藏龙卧虎的道具,在这里,王角头一次看到了……冰箱。 冰柜中的冷气,不会作假。 这就是冰箱。 只是,让王角惊讶的是,这冰箱的功能,居然是蒸汽机驱动的…… 牛逼! 嗤! 时不时,就会看到一阵白雾升腾,哪怕到了半夜,也是如此。 随着夜晚逐渐深入,王角这才感觉到,四周的空气中,总有着一丝刺鼻的气味,时不时的雾气,不用想,肯定是蒸汽机在泄压。 “差距,这么大的吗?” 吃着萝卜丸子,又尝了一口“小管”,王角可以确信,这皇唐天朝的中央核心区,那些个发达的地区,甩开杀龙港的,绝非是仅仅“先进”二字可以解释的。 差距,大得有点离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