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五二章 开始 (第1/2页)
港元脱离“英镑之锚”的主要原因,是受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货币体系剧烈动荡的冲击。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了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直接和黄金挂钩,美国承担兑现义务,其他货币和美元挂钩,形成固定汇率关系。 而港元是直接与英镑挂钩的,并通过英镑和美元的固定关系,来间接和美元挂钩。 1946年12月,港英政府向IMF报告港元与美元固定汇率为3.97022:1。 1949年9月18日和1967年11月20日,英镑两次对美元大贬值,港元为维持与英镑的固定汇率16:1,也随即跟随着对美元两次贬值。 第二次贬值三天后,由于港元难以承受贬值压力,香港物价上涨,港英政府被迫宣布港元对英镑固定汇率调整为14.5455:1,进行升值调整,这是1935年币改以来首次调整港元和英镑的固定比价。 这次调整后,港元依然以英镑为锚,港钞发行依然以等额英镑为发行准备,但这次调整给港元与英镑的锚定关系发出了一个明显的危险预警信号。 紧接而至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则彻底冲断了这一锚定关系。 1971年8月,漂亮国政府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窗口;接着12月,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在华盛顿特区达成《史密森协议》,该协议将美元对黄金贬值,从35美元/盎司调整为38美元/盎司,其他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依然保持以美元为中心固定汇率制。 然而,此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根基瓦解,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币值不稳定,固定汇率制崩溃已成必然趋势。 《史密森协议》签订六个月后,1972年6月23日,英国政府宣布英镑与美元脱钩,实行汇率自由浮动,摆脱了固定汇率制束缚。 英国的行动直接影响到香港,因为港元一直是以英镑为锚,二者汇率固定,且港钞发行以英镑为发行准备。 经十多天的观察和考虑后,港英政府于1972年7月6日宣布,港元与英镑脱钩,并改为直接与美元挂钩,官方固定汇率定为1美元=5.65港元。这一行动标志着英镑汇兑本位制的终结。 从1935年12月币制改革的确立,到1972年7月的终结,以英镑为锚的英镑汇兑本位共历时约三十三年。 港元与英镑脱钩、与美元挂钩后,香港的货币发行与管理制度发生很大变化。 在原来的英镑汇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和货币发行机制是合二为一的,即港元和英镑的挂钩,不仅是汇率的固定挂钩,还是货币发行的挂钩。 然而,这次港元和美元挂钩,仅是汇率上的挂钩,在货币发行上并未挂钩。 港英政府规定,发钞银行在发行港钞时,并不需先缴纳等额美元作发行准备金,发钞银行只须将计划发行的港元数值透过拨帐方式,记入外汇基金账户的“负债方-负债证明书”,即可获得负债证明书,然后就可发行港钞。 相当于说,发钞银行在没有缴纳发行准备金的情况下,凭外汇基金的信用授权就可印发港钞。这和原来的发行机制已明显不同。 在新确立的发行机制下,港元并无明确固定的货币发行本位,不过,外汇基金中的各种资产依然是港元的最终兑现准备金,为发行出去的港钞提供兑现保障。 在汇率挂钩上,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需要外汇基金的干预来维持。 1971年8月美元和黄金实际脱钩后,美元面临持续贬值压力。 1972年7月,虽然港元和美元汇率固定在5.65:1,但却一直遭受着美元贬值压力的冲击。香港外汇基金要想维持住这一固定汇率,就必须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抛出港元,买入美元。 1973年2月,由于美元遭遇投机性抛售,美国政府再次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将38美元/盎司调整至42.22美元/盎司。 随后,港英政府将港元兑美元的固定汇率从原来的5.65:1调整为5.085:1。 由于港元对美元升值调整,大量国际美元游资涌入香港,加剧港元升值压力。 面对庞大的国际美元游资,外汇基金必须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出港币干预,以平抑港元的升值压力,守住固定汇率5.085:1。 然而,当时外汇基金的港元都是信用创造出来的,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出港币,意味着港元的货币供应量大增,这会对香港经济稳定造成损害。 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汇率考验和政策斟酌之后,到1974年11月26日时,港英政府最终决定摆脱固定汇率束缚,宣布港元和美元脱钩,实行自由浮动汇率。 该决定公布后,港元对美元汇率快速走升。 港元与美元这次短暂的汇率挂钩仅持续两年又四个月。此后,港元汇率进入自由浮动期,也是“无锚时期”,港元不与任何一种外币挂钩。 在无锚期间,港元的发行机制依然是授权信用发行,发钞银行只需以等值的港币保证金划入外汇基金的账户,即可获得负债证明书,然后就可发钞。 在自由浮动汇率制运行的前三年,香港货币运行较稳定,这段时期,香港持续贸易顺差,港元缓慢温和升值,同时,香港货币信贷放松,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经济欣欣向荣,而物价指数上升却较为温和。 不过,1978年后,港元货币发行机制的开始暴露出问题,由于港元发行缺乏约束,以及港英政府对金融信贷的放松,香港的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诱发港元汇率大幅走贬。 从1978年4月开始,港元汇率开始走贬。 驱使港元走贬的有三大原因:一,香港1978年开始出现贸易逆差,一直持续到现在;二,港元的货币供应失控,呈两位数高速扩张,且引发严重通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