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廖化新传_73、刑期推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3、刑期推迟 (第2/2页)

    陈邵立即迎上前,赞叹道:“伟则,你的兵确实精锐,有你和解烦兵帮助,这巴东城算是稳了。”

    胡综是孙权的亲信,陈邵可不敢有丝毫怠慢。

    胡综的脸上明显带着笑意,陈邵提起的,也是他最得意的事情。

    胡综:“这支解烦兵可不是一般部队,它们需要帮助主公解烦。”

    “我奉了主公的命令,到各县精挑细选了六千人,精壮青年,再加上完备的兵甲,可以说,这支部队从成立开始,就是精锐的精锐。”

    除了这支部队本身,胡综还有一个不能说出口的得意理由。

    解烦兵设置了左右两个都督,但是,左都督徐详只是挂名,军队的实际指挥,还是右都督胡综。

    陈邵对解烦兵的事情并不了解,也不关心,他只希望这支部队可以在行刑的那天发挥出最大作用。

    解烦兵虽然装备精良,士兵素质高,但终究是一支新组建的部队,经验不足,严重影响战斗力。

    孙权把这支部队派到西荆州的目的,也存了练兵的想法。

    进入巴东城的,仅仅是解烦兵的一部分。

    陈邵:“胡都督,你给我个准信,咱们解烦兵,这一次来了多少人?”

    胡综迟疑了片刻,“部队主力留在夷陵,我带了二百人进城,城外还留了三百人,今天就会进城。”

    “陈将军可以放心,这些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虽然胡综表现的信心满满,但陈邵对于解烦兵的能力却很不放心。

    囚徒们的逃亡,解烦兵不是主要责任人,狱头做出了错误判断。

    出事的第一时间,狱头没有选择把情况上报,而是集中兵力前往地下第三层。

    这才给逃亡的囚徒们制造了可乘之机。

    但是,解烦兵也不是一点责任也没有,他们的反应速度太慢了。

    这支全副武装的部队,只杀死了两名逃亡囚徒,其中一人,还双腿残疾。

    尽管如此,陈邵还是对这支部队寄予厚望。

    胡综提出疑问,“咱们的对手很可能是廖化,我分析过他的行为,他一定会来救人,问题在于,他会怎么救。”

    “仅仅在外围布防,远远不够,按我的想法,咱们可以在刑场内部部署重兵。”

    胡综的想法,陈邵也考虑过,而且还着手实施。

    陈邵在行刑现场安排了一名拥有充分战斗经验的刀斧手。

    而且,吕蒙军还部署了大量士兵混在平民中,以便就近参战。

    胡综顺势提出建议,“咱们不如把囚犯也换了,换成咱们的死士。”

    “只要敌人敢带兵劫刑场,他们就得冒着多重风险。”

    陈邵否定了胡综的建议。

    胡综决策的出发点,是廖化一定会劫刑场,陈邵却不这么认为。

    在刑场外围,陈邵将会部署解烦兵在内的大量部队。

    只要敌人还有理智,就未必敢来救人。

    使用了死士,一旦敌人没有出现,自己只能杀死自己的士兵。

    陈邵可没有办法保证永远瞒下去,这件事情一旦泄密,将会对军心造成打击。

    毕竟,郭村村长已经被救走了,大活人在外乱跑,迟早会有暴露的一天。

    陈邵可以劫掠平民,因为他不怕得罪老百姓,但他不想失去将士们的拥护。

    自己的建议被否决,胡综:“留在城里指挥廖化军作战的,会不会是廖化?”

    陈邵摇摇头,“虽然有降兵跟我说,曾经在粮仓见过一名疑似廖化的青年。”

    “但是,我派人抓走了青年的同伴,被抓者是五溪蛮族,而且,那个五溪人声称自己不认识廖化,他的同伴只是在路上遇到的。”

    看到胡综沉默不语,陈邵继续解释,“廖化跟以前不一样了,我听说,他实际控制熊山的军政,熊山上有几千人需要管理。”

    “你总不会觉得,这个廖化愿意抛下部队,深入巴东,陆将军恐怕高看了廖化。”

    胡综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陈将军,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小瞧廖化,但我研究过这名敌将,那不是一个简单人物。”

    “假以时日,对方很可能成长为一个不弱于关羽的名将,将会是我军的劲敌啊。”

    胡综有些感慨,“我曾经听主公提到过廖化的名字,为了招揽廖化,主公甚至愿意任命对方为解烦兵的右都督。”

    “如果那廖化真的归顺咱们,别说是右都督,左都督我都愿意让位,可惜。”

    胡综这些话,涨了他人志气,灭了自己威风,陈邵有些不快。

    所以,陈邵立即转移话题,“胡都督,今天是新年,咱们不提那些人,走,我请你吃饭,咱们仔细谋划两天后的行刑部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