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章 蔡延准备办宗塾 (第1/1页)
蔡延说完便从袖中取出请帖,恭敬的递给了郎简。 郎简接过请帖后便回复道:“我定准时赴宴。” 随后蔡延父子三人便告别郎简,又一同前去邀请其他宾客。 下午,蔡延之妹蔡宛白一家回到了蔡府。 又过了一日,蔡延之妹蔡香茹一家也回到了蔡家。 闰六月二十一,蔡家宗人、亲友以及当地官吏、士绅皆携礼赴宴,场面是相当的盛大。 宴会开始之前,蔡府准备了九格射、饮博、投壶、弈棊等游戏供宾客玩耍,众宾客皆对新颖的九格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蔡筮从已经找工匠重新制作了一套九格射器具,新器具主要由支架、转轴、靶面和飞镖构成,除飞镖外皆为木制。 由于带衣镖接触面太大,蔡伯俙便将带衣镖改成了西式飞镖,如此靶面就可以使用的更久。 新制作的九格射器具面涂红漆,看着颇为耀眼。 郎简玩过九格射后不禁好奇的向蔡延打听道:“蔡员外,这九格射的玩法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不知是何人所创?” “此乃拙孙伯俙所创。”蔡延答道。 郎简闻言颇感惊讶,他没想到才三岁的蔡伯俙竟然能想出九格射这样的饮酒游戏。 当宴会开始后,蔡延先与众宾相互敬酒。 酒过三巡后,蔡延便亲自前往祠堂,小心翼翼的将宋帝赵恒的御书捧到了前庭,然后将御书展示给了众宾客看。 有许多宾客见宋帝赵恒赐有御制诗给蔡伯俙,立刻便决定要好好巴结蔡家,毕竟能够得到官家赏赐御制诗是一件极为尊荣之事,说明宋帝赵恒非常看重蔡伯俙。 有宾客想让蔡伯俙出出风头,以此来讨好蔡家,于是向蔡延询问道:“蔡员外,不知可否请校书郎诵几首歌诗,让我们也见识见识神童的风采?” “可以呀。”蔡延高兴的应道,然后对身旁的蔡伯俙说道:“伯俙,诵几首歌诗吧。” “诺。”蔡伯俙恭敬的应道。 蔡伯俙随即想到:若我能够声名远播,对我的仕途将大有帮助,光背几首别人的诗词不足以令我声名远播,我得自己作诗词才行。不过现在我还不能盗用历史上的那些著名诗词,毕竟我才三岁,若说那些诗词是我作的肯定会让人生疑。我在高中时写有一些诗词,虽然写的不怎么样,但安在三岁的蔡伯俙的身上还是能够令人惊讶的。 蔡伯俙随即说道:“我自己作有一首词,便献丑诵给诸位听,还望诸位莫要笑话我作的歌诗太差。” 众人闻言皆大为惊讶,都没想到三岁的蔡伯俙还能作诗词,毕竟古往今来三岁就能作歌诗的人少之又少,可谓是凤毛麟角。 郎简当即抬手说道:“校书郎请,吾等洗耳恭听。” 蔡伯俙随即大声诵道:“破晓凭栏遥望目。绿树成荫,又见桃花簇。蝶去蜂来争相顾,满园尽是春光处。蓦见墙角别样域。孤兰独放,岑寂无人驻。纵使艳花香满路,初心不改执幽素。” “好一个‘纵使艳花香满路,初心不改执幽素’。没想到校书郎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心境,真乃奇童也!”郎简拍手叫好道。 众宾听郎简如此夸赞蔡伯俙,于是也纷纷开始夸赞蔡伯俙作的词。 蔡伯俙听着众人的赞美之言,有那么一刹那他都觉得他作的词堪比柳永、晏殊,不过他很快便清醒了过来,他的词莫要说是和柳永、晏殊的词相比,就算是和大多数普通书生作的词相比也不值一提。 随后宴会继续,直到黄昏宾客才陆续散去。 翌日清晨,蔡家人正聚在一起吃早饭,蔡延突然感慨的说道:“以往我在那些官吏眼中不过是一介商贾,他们虽然表面上对我客气,但却打心底里瞧不起我。然而昨日那些往日瞧不起我的官吏竟然开始奉承我,皆因伯俙以神童授官,并被官家赐御制诗。由此可见,唯有子弟为官方可使家族真正的兴盛,而欲为官便要先读书,因此我准备牵头办宗塾。” “如此甚好,若有宗塾,将来我蔡氏便有可能成为福清望族。”蔡龟从激动的说道。 “办宗孰不难,不过想找一位合适的孰师却颇为不易,伯吉可有合适的人选?”蔡延问道。 蔡龟从想了想,然后摇头说道:“我暂时想不到何人可为孰师。” 这时蔡伯俙开口说道:“可以请郎县令推荐孰师。” 蔡延和蔡龟从闻言皆眼前一亮,蔡龟从随即说道:“郎县令定然认识许多夫子,请郎县令推荐人选是个好办法,昨日郎县令还让我多带伯俙去府中做客,想来郎县令不会推辞。” “那好,待会儿我去找宗人商议建宗孰之事,伯吉带伯俙去拜访郎县令。”蔡延随即安排道。 “诺。”蔡龟从应道。 福清县衙内,郎简热情的接待着蔡龟从和蔡伯俙,蔡龟从客套一番后便说明了来意。 郎简想了想,然后说道:“我倒是认识一位才学洽闻之士,此人无心仕途,隐居于石竹山下,不过此人性格古怪,恐怕不好请。” 蔡龟从一听郎简推荐的人是才学洽闻之士便欣喜不已,于是追问道:“敢问明府这位大贤尊姓大名,龟从改日便去拜访。” “此人姓王名逊,字少谦,伯吉到石竹山随便一打听便能得知其住处。”郎简说道。 “多谢明府相告,龟从感激不尽。”蔡龟从感谢道。 “伯吉不必客气,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郎简客气的说道。 蔡龟从和蔡伯俙与郎简又聊了一会儿天后便告辞离开了,他们离开后,郎简不禁惊叹的想到:蔡大郎果然是神童,听其言论,甚至比一些弱冠少年还老成,根本不像是三岁稚子。 下午时分,蔡延回到了家中。 蔡府客厅内,蔡延对众人说道:“宗塾之事已定,我将东郊的那座宅子捐出,作为宗塾之所,前期所需钱财也由我出,学田由全族共同出资购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