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阁老_第八章 名动京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名动京华 (第2/2页)

但总的来说,朝堂之上也只有寥寥几个衙门关注,民间更是无人问津。

    直到三天后,福建巡抚涂泽民上奏请开海禁,礼部右侍郎张居正上‘开海禁疏’,顿时引发了朝堂之上对海禁之事的大讨论,进而慢慢转移到民间。

    而作为引起朝堂争论的源头,《海禁弊论》一时间变得洛阳纸贵,也使得《大明公报》供不应求。自此,张敬修之名在京城士林开始广为流传。

    其实以文采论,《海禁弊论》本不能引起多大动静,但由此引发的朝廷争论,使得许多士子发现原来还有《大明公报》这样的渠道扬名。作为大明官报,报上文章甚至还可能上达天听!

    因此,京城中的读书人无不对《大明公报》趋之若鹜,纷纷往大明报社投稿,希望能像张敬修般一朝成名。

    ~~~

    这天正是院试放榜之时,张敬修、张嗣修兄弟二人在书童的陪伴下,早早来到通州县学,等待放榜。

    张敬修以为他们算是来的早的,但到时方才发现还是太年轻了,只见人头涌动,考生云集在县学前街,他们只能站在人群中等待。

    这时,忽然有人喊道:“放榜了!”。

    顿时外边的压力大了无数倍,众人都是涌上前去。

    院试发一长案,一张告示从高至低排名,贴告示之际,无数人都是拥在榜前。

    后面仍有看不到榜的士子在那喊道:“让我看榜,让我看榜!”

    主考官郝御史从县学门口出来,见状心中不愉,怒道:“这成何体统!”

    他授意道:“且告诉诸位考生,休要拥挤。为免考生拥堵看榜,就一一唱名,由高至低上来。”

    边上书吏大声向众考生传达了郝御史的授意,考生们这才安分下来。

    当下书吏挑了十几名嗓门大的衙役,站在门前,开始唱名。

    郝御史亲自拿着长案念道:“丁卯年,顺天府院试第一名......通州张敬修,书。”

    十几名衙役齐声道:“三河白浦,张敬修,书!”

    张敬修还没什么反应,他边上的张嗣修先激动的喊了起来:“大哥,你中了,你中案首了!”

    张敬修此时心中也极为激动,他本以为自己毫无波动,但听到自己中了案首,兴奋之情难以自制。

    而一旁的士子看着他,眼睛里满满的都是羡慕嫉妒。

    当下,张敬修在众目所视下,走到台阶前,向郝御史施了一礼道:“弟子谢大宗师,朱衣点额。”

    郝御史点点头:“听闻京城洛阳纸贵的《海禁弊论》也为你所作,今后你当再接再厉,不负所学!”

    张敬修道:“弟子谢大宗师点拨。”

    这时,周边传来士子们的议论声。

    “原来《海禁弊论》是他所作,竟还只是个少年郎!”

    “难怪能考中案首,盛名之下无虚士也。”

    也有士子反驳道:“策论作的好,又不等同时文作的好,听闻其父乃是礼部右侍郎,说不准里面有什么猫腻呢。”

    郝御史邹邹眉头,心下不满:我堂堂御史岂时趋炎附势之人。

    边上衙役会意,大喊道:“肃静,学政老爷要继续唱名了。”

    现场顿时静了下来,众士子心中都在期待着自己的名字从郝御史嘴中喊出。

    “第二名,武清......”

    ……

    “第四十五名,三河白浦,张嗣修,诗。”

    张嗣修谢过郝御史,即在张敬修面前激动的落泪:“大哥,我中了,我中了。”

    张敬修道:“恭喜二弟,我等还需再接再厉,不负父亲之望。”

    随着录取的生员的名字念完,五十名新晋生员站在台阶上,而下面则是落榜考生。

    “还有呢?”

    “还没有念完啊!”

    “只念了四十九个,再等等,再等等,我方才数过大宗师才念得四十九人。”

    “大宗师,再念几个吧!”

    郝御史看了眼榜单,摇了摇头,众落榜考生都是面色黯然。

    院试之后,尘埃落定,书吏们挑最优前十名程墨,公示张贴,给与众考生们查卷,以示公平。

    落榜后不甘心自己被罢落的考生,都是涌到试卷前挑刺,寻找考官误把柴火当作凌云木的心底安慰。

    而众人看过张敬修作的时文后,都不禁感叹:“真盛名之下无虚士!”

    而随着考中案首,张敬修之名又在顺天府刷了一波存在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