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24:陛下没安好心  (第1/3页)
    宋封禹一直到回了宫心情还好得很,乌曲瞧着陛下的神色心中纳罕不已,陛下出宫一趟怎么这样开心。    他拿出之前穆埠偷偷送进宫的两处庄子的规划图,这还是清清亲手画的呢,从上面就能看出她对这两处庄子的布置绝对是精心安排的。    想想也是,她本来就是这样的性子,在鹘州那种小地方她尚且全力以赴,只用年余就让鹘州旧貌换新颜,到了惠康自然也不会懒怠反倒输于在鹘州时。    且不说几处工坊的位置安排十分合理,庠序的位置却有些微妙,就安排在两处庄子的中间位置,绝对是最亮眼的存在。    不管是从东而来,还是从西而归,只要进入庄子地界必必然会第一眼看到这处庠序,由此可见清清推广庠序的决心。    读书开智,士族最怕这些百姓开了智慧与他们争夺权势,恨不能将这天下牢牢的掌控在他们的手中,所以才会以各种方法阻止百姓之子求学。    推广庠序自然会受阻,这毕竟关系到士族的利益,但是这有益于朝廷,宋封禹当然会大力推广。    所以,他才会把元朔从鹘州招来,主要让他负责太学的人员调配与招生等杂事,可正是这些杂事才是最要人命的。    元朔身为元家子,又有清清背后出谋划策,想来必然能胜任。    此时元朔正广发英雄帖,所有他认识不认识的士族子弟都送了一封言辞恳切,共谋大业的书信。    将太学重建与招生的事宜经过十分美化与宣扬,好似他们要做什么经天纬地的大事业一样。    元朔以前肯定不屑与用这样的手段,但是跟顾女郎共事一久,脸皮锻炼厚了,开起空头支票来真是毫不手软。    几十封信送出去,前来应和的不足一半,但是元朔也很满意了,万事开头难,嘛,他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就算是这半数的人,他用起来也是毫不手软,在太常给大家挂个虚职,工资不高,但是这群纨绔何曾领过朝廷官职在身,便是个虚职也觉得扬眉吐气,还觉得元朔很够义气,对于元朔拜托他们的事情自然是尽心尽力去做。    如此一来,惠康就出现了一股极其古怪的局面,老子跟儿子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亲爹阻止儿子来太常做个毫不起眼的小官,但是儿子却像是迷障了一样,不要命的跟着元朔屁股后面四处跑。    简直是气死个人。    最近大家上朝见面打招呼,“你家的臭小子回来没有?”    “别提了,你家的呢?”    “哎,一样一样。”    元朔他爹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生怕被打已经告病假多日躲在家里不出门。    在家里气的跳脚,要人把元朔逮回来请家法,元朔跑的不见人影,家里的资源却没见他少用。    元雍身为长子被弟弟们请来安抚阿父,他将一个锦盒捧上来放在桌上,打开盖子,里面露出一对光彩琉璃的琉璃盏。    “你拿这个出来做什么?”元瞻没好气的看着长子怒道。    “阿父,这东西是九郎孝敬您的,当初您可是十分喜欢的。”    “喜欢有什么用,你看那小子给我惹了多少祸事。”元瞻头疼的很,他对这个儿子一向疼爱,先是去年接了郑家那小子一封信就跑去了并州,现在好不容易回来,结果又替陛下做这种得罪人的差事。    “您别生气,我倒是觉得阿弟心里有主张,这段日子儿子让人去并州打听过了。”元雍不疾不徐的开口,温和有礼的面容上带着些严肃。    元瞻一向看重长子,听他这样讲就道:“查出了些什么?”    “很多有趣的东西,我慢慢说给您听。”元瞻就把顾家在鹘州做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尤其是赵王当年舍弃并州逃回惠康,惠康诸人都知道并州的情形不容易乐观。    但是现在呢?    现在的并州政通人和,当初逃难的百姓大半已经回归故乡,荒废的田地重新耕种起来,愣是在一个严冬挖沟开渠引水,建造翻车,打造农具,开春之后并州入目之处皆是迎风招展的秧苗。    还有鹘州……    自己的弟弟在那里呆了那么久,他很想知道那是个什么地方。    听闻鹘州已然成为并州最富庶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孩童有书可读,工匠凭手艺谋生。    那可是并州治下,距离杂胡最近的地方,如今却是一片繁华。    元瞻一开始还漫不经心,听到最后已经是正襟危坐,神色严肃。    元雍看着阿父,“儿子听说陛下曾在鹘州养伤一段日子,也就是那段日子鹘州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您再看看陛下登基之后在惠康推行的政令,与鹘州的走向一脉相和。”    元瞻沉吟不语,脸色紧绷,额角的青筋跳动的厉害。    如果有鹘州成功在前,那么陛下在惠康推行的各种政令是绝对不会轻易罢手的。    “重开太学……”元瞻一下子明白过来了,“陛下这哪是重开太学,怕是想要做并州推广庠序之事啊。”    元雍点头,“儿子也只这样想的。”    元瞻气疯了,“陛下这是何意?将九郎推出去主管此事,以后等政令推行,岂不是人人都要骂我元家?”    元雍点头,“儿子也是这样想的,陛下深谋远虑,只怕早在鹘州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今日。九郎留在鹘州那么久,如今想来也不是偶然。”    元瞻气的几欲吐血,“陛下真是……”    太狠了!    “你说,我把你弟弟腿打断辞官行不行得通?”元瞻发狠的说道。    元雍:……    您舍得吗?    “只怕无济于事,儿子看着九郎劲头十足的样子,怕是不会听您的抽身而出。”元雍看着阿父一脸的无奈,随即又正色开口,“儿子倒是觉得这也不是件坏事。”    “你不用替他说话,我看他就是皮痒了。”元瞻气的心口疼,脚底疼,哪哪儿都疼。    这是养儿子吗?    这分明是养了个祖宗!    “阿父,您想过没有,当今陛下不是新乐王年幼无能,也不是先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