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四章 煤山火器理论研究所 (第2/2页)
当孙元化终于闭关结束,携和这两本著作,闪耀登场的时候。 在黄重真的大力推荐之下,魏忠贤经过思量之后点头同意,便报予天启审批,升为兵部职方郎中,并统领火器局诸事。 这便预示着由黄重真暗中主持督造的火器局诸部,已然能够秘密而又正式地投入使用了。 对于一个来自22世纪的特种兵而言,这门被天启和权阉认定为重中之重的精细而又极富技巧的活儿,毕竟没有很大的技术难度。 哪怕经由他颐指气使重建起来,比炸毁之前精细了无数倍的火器研发体系,在其眼中也其实真的非常非常粗糙,粗糙到近乎原始。 但是没办法,当世大明的对于火器的认知能力以及炮身枪杆的锻造水平,暂时就只能承载这么多了。 虽然每一个穿越者最大的愿望,便是恨不得所喜爱的王朝,都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迅速强大起来。 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进步成长,实在是比揠苗助长要好许多。 对于大明时期的华夏而言,铺好轨道,引导着其进入正轨,便已然足够了。 至少天启就对此非常满意,魏忠贤这个丝毫不知技术含量为何物的权阉,更是对此这种堪称雷厉风行的形式作风,瞠目结舌。 毕竟在这之前,他所经受或者看到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经过大量的扯皮,才有可能在大量的推诿之中,被得以少量地执行。 皇帝下了暗旨赞扬这群十七八岁的关宁少年,魏忠贤便也不吝赞美之词,几乎将他所知道的成语都用上了。 对于袁崇焕给他推荐如此人才之举,更是非常受用,于是非但满足了关宁军的需求,连带着登莱军的军需,也都大手一挥,全额拨付了。 醉心木工的皇帝满意,权倾朝野地权阉开心。 黄重真便也幸不辱命,可以功成身退,回辽东关宁复命了。 毕竟若是再不离开京师,东林院派那些狗犊子一样的士子们,便真的要疯了。 骂又骂不过,打也打不过,咬也咬不得,便连自诩擅长的吟诗作对,填词赋曲,都比他不过,这特么的谁受得了? 总而言之,关宁军是注定要在强军辈出的当世大明名扬天下了,不仅因为他那克虏平寇的功绩,更因为其中出了一只爱蹦跶,擅蹦跶的大蝗虫。 短短月余,他便将京师的水搅得更加浑了,都快看不清其中的小鱼小虾了。 在告别之前,黄重真还给火器局总结了四字方针——厚积薄发。 为此,早已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孙元化表示,一定遵从。 只因为这只大蝗虫又给了自己极大的启发——不要老是将研究的目光局限于怎样缩短火绳之上,更不要老想着怎样才能生产出更加不易受潮的火折子。 毕竟,是火器就有受潮的可能,我们应该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机括扳机的研究发明之中。 就像由弓到弩的飞跃,不再非要极强的腰力臂力而发射不可,而是只需食指轻轻一扣,随着机杼之声响起,便会有一支劲弩箭矢,闪电般袭往敌人。 强弩虽在射程之上,不太比得过那些百步穿杨的神箭手,但是架不住cao作简单,只需稍加培训就可大规模装备,并投入战场使用的优势呀。 大秦凭什么能傲视东方六国?强汉为什么能力克鼎盛时期的匈奴? 强弩不是唯一的原因,但一定是极其重要的缘由。 同理,扳机火枪虽然代表不了一个国家一定强大,却一定是未来至少百年之内,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志。 两百年后,更会衍变成为一种标配,然后是标准,接着是基本。 这个世界随着西方资本的强大,以及工业化的普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而发生着变革,只需百年便可超越之前的数千年。 在这场变革之中,大明若不能再次敞开华夏民族海纳百川的胸襟,那么即便是守住了西北正北东北的国境线,继续延长国祚。 但是两百年后,也会被西方殖民掠夺者的坚船,用利炮轰开东南沿海的国门。 因此,黄重真一改以往总是无意间透出一些口风,用以启发当世大明人士灵感的风格,而是搂着他的脖子,滔滔不绝地好一阵小声讲解。 “胡说八道,火器怎么可能通过机括击发……” 孙元化起初觉得这根本就不可能,还暗暗窃喜终于逮着机会,狠挫这只明明骄傲得一塌糊涂,却老是装出一副云淡风轻样子的大蝗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