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章 蝗灾旱灾 (第1/2页)
主公府大楼前,许牧最终出面,宽慰了一番,百姓这才各自散去,在铁浮屠的护送下,各回各家。 这场风波,至此彻底平息了下来。 至于赵伦发现的金矿…… 自然是收归主公府所有。 许牧当即命地理司的崔绩前往考察。 没错,就是崔绩。 崔绩曾考察过大隋数百州郡的地理状况,对各大矿产都十分熟悉。 主公府大楼里。 当百姓散去后,房玄龄朝着许牧作揖行礼,拿出了一份极为详备的经略河南三十二州的治理方案。 “主公,民心可用,如今的万民城,上下一心,正是经略河南的大好时机!”房玄龄的神情激动不已。 许牧在看完他的治理规划后,不由点了点头。 老房做的这个规划,的确是面面俱到,乃是他熬了好几个通宵,才做完的。 实际上,现在的徐世绩和张须陀正在和李世民的大军僵持着,他必须要尽快吸收三十二州,将三十二州发展起来,并且转化成为……战斗力。 不然的话,他占据了三十二州,天下眼红的人太多了。 但是…… 夜色中,许牧微微蹙眉。 他拿起了一份今日刚从裴矩那里拿到的情报。 交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目露不解之色。 但还是接过了情报,仔细翻阅了起来。 在这份情报中,记载的不是山外同行们的敌情,而是……一件不足为道,极其容易忽视的小事。 “江,汉,河,洛,四条大河水位下降……”房玄龄喃喃着情报中的几个字,品读了起来。 河水水位起伏,常年都会发生。 若是往常,他看到这些小事,根本不会上心。 但这是主公让他看的。 房玄龄读着读着,眼中闪过了一模亮光,不由惊道:“莫非要大旱了?” 只有这个解释,才能让主公如此严阵以待。 而联想起主公在初春时,见微知着,从一场小雨,预测到了暴雨洪灾,并且带领着万民城,有惊无险地度过了洪灾。 无一伤亡! 所以,大旱即将到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许牧点了点头,道:“眼下已是六月,四条大河水位连续下降,极有可能要发生大旱!” 他也想早日出山,接管三十二州,但眼下的确不是时候。 现在的……万民城,并没有帮助三十二州抗旱的能力。 他能做的,只有先保住万民城! 在史书记载中,隋末唐初这段时间里,百姓真的是什么都遭遇过。 先是兵灾,后是洪灾,接着是疫病,旱灾…… 平均每两年,就爆发一次旱灾! 而且这一次的旱灾,将波及三个大郡。 河南,山东,京兆三处的百姓,将颗粒无收,再次易子相食! “现在的万民城,还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帮助三十二州,所以,先把万民城的这次旱灾度过!” 许牧深吸了一口气,取来了一张地图,当着房玄龄的面,画下了几个重要地点。 “旱灾来袭,必然伴随着蝗灾,老房,你明日便去这几个地方,仔细寻找,看看有没有蝗虫的踪迹!如果能找到大量蝗虫……” 许牧的话没有说完,但房玄龄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万民城虽然现在发展得如火如荼,粮草盈仓,但这次旱灾,若不处置妥当…… 城外田里的粮食,都将颗粒无收! 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将得到极大的打击! 到时候只能是万民城开仓赈济了…… 但这样的结果,不是许牧想要的,也不是房玄龄想要的。 经过前几次与暴雨,与疫病的抗争,房玄龄已经被许牧潜移默化地影响了。 “天变不足畏!人定可胜天!” 房玄龄喃喃着这几句话,也不等到天明,当夜便带着几个小吏出城,前往许牧划出的地方勘察。 许牧划出的地方,自然是蝗虫容易栖息繁衍的临水一带。 在群山之中,还是有山泉和小溪的。 不过道路极为坎坷,十分难走。 房玄龄带着小吏,奔走了一夜,才在第二天正午时分赶回了万民城,火急火燎地面见许牧。 神情激动地汇报道:“发现了!发现了!到处都是幼年的蝗虫!属下已经一把火把他们都给烧干净了!” 许牧:“……” 要这么简单能把蝗虫烧干净,那蝗灾也不会数千年来频发,遗毒到二十一世纪才彻底根除了。 实际上,能被rou眼看到的蝗虫,只是少部分。 蝗虫的繁衍力极强,尤其是天旱时期,河床水位下降,更是给了蝗虫极为逆天的生存繁衍环境! “这样是烧不干净的!” 许牧摇了摇头,接着,开始下达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