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绑架了隋炀帝_第二百一十章 蝗灾旱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章 蝗灾旱灾 (第1/2页)

    主公府大楼前,许牧最终出面,宽慰了一番,百姓这才各自散去,在铁浮屠的护送下,各回各家。

    这场风波,至此彻底平息了下来。

    至于赵伦发现的金矿……

    自然是收归主公府所有。

    许牧当即命地理司的崔绩前往考察。

    没错,就是崔绩。

    崔绩曾考察过大隋数百州郡的地理状况,对各大矿产都十分熟悉。

    主公府大楼里。

    当百姓散去后,房玄龄朝着许牧作揖行礼,拿出了一份极为详备的经略河南三十二州的治理方案。

    “主公,民心可用,如今的万民城,上下一心,正是经略河南的大好时机!”房玄龄的神情激动不已。

    许牧在看完他的治理规划后,不由点了点头。

    老房做的这个规划,的确是面面俱到,乃是他熬了好几个通宵,才做完的。

    实际上,现在的徐世绩和张须陀正在和李世民的大军僵持着,他必须要尽快吸收三十二州,将三十二州发展起来,并且转化成为……战斗力。

    不然的话,他占据了三十二州,天下眼红的人太多了。

    但是……

    夜色中,许牧微微蹙眉。

    他拿起了一份今日刚从裴矩那里拿到的情报。

    交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目露不解之色。

    但还是接过了情报,仔细翻阅了起来。

    在这份情报中,记载的不是山外同行们的敌情,而是……一件不足为道,极其容易忽视的小事。

    “江,汉,河,洛,四条大河水位下降……”房玄龄喃喃着情报中的几个字,品读了起来。

    河水水位起伏,常年都会发生。

    若是往常,他看到这些小事,根本不会上心。

    但这是主公让他看的。

    房玄龄读着读着,眼中闪过了一模亮光,不由惊道:“莫非要大旱了?”

    只有这个解释,才能让主公如此严阵以待。

    而联想起主公在初春时,见微知着,从一场小雨,预测到了暴雨洪灾,并且带领着万民城,有惊无险地度过了洪灾。

    无一伤亡!

    所以,大旱即将到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许牧点了点头,道:“眼下已是六月,四条大河水位连续下降,极有可能要发生大旱!”

    他也想早日出山,接管三十二州,但眼下的确不是时候。

    现在的……万民城,并没有帮助三十二州抗旱的能力。

    他能做的,只有先保住万民城!

    在史书记载中,隋末唐初这段时间里,百姓真的是什么都遭遇过。

    先是兵灾,后是洪灾,接着是疫病,旱灾……

    平均每两年,就爆发一次旱灾!

    而且这一次的旱灾,将波及三个大郡。

    河南,山东,京兆三处的百姓,将颗粒无收,再次易子相食!

    “现在的万民城,还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帮助三十二州,所以,先把万民城的这次旱灾度过!”

    许牧深吸了一口气,取来了一张地图,当着房玄龄的面,画下了几个重要地点。

    “旱灾来袭,必然伴随着蝗灾,老房,你明日便去这几个地方,仔细寻找,看看有没有蝗虫的踪迹!如果能找到大量蝗虫……”

    许牧的话没有说完,但房玄龄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万民城虽然现在发展得如火如荼,粮草盈仓,但这次旱灾,若不处置妥当……

    城外田里的粮食,都将颗粒无收!

    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将得到极大的打击!

    到时候只能是万民城开仓赈济了……

    但这样的结果,不是许牧想要的,也不是房玄龄想要的。

    经过前几次与暴雨,与疫病的抗争,房玄龄已经被许牧潜移默化地影响了。

    “天变不足畏!人定可胜天!”

    房玄龄喃喃着这几句话,也不等到天明,当夜便带着几个小吏出城,前往许牧划出的地方勘察。

    许牧划出的地方,自然是蝗虫容易栖息繁衍的临水一带。

    在群山之中,还是有山泉和小溪的。

    不过道路极为坎坷,十分难走。

    房玄龄带着小吏,奔走了一夜,才在第二天正午时分赶回了万民城,火急火燎地面见许牧。

    神情激动地汇报道:“发现了!发现了!到处都是幼年的蝗虫!属下已经一把火把他们都给烧干净了!”

    许牧:“……”

    要这么简单能把蝗虫烧干净,那蝗灾也不会数千年来频发,遗毒到二十一世纪才彻底根除了。

    实际上,能被rou眼看到的蝗虫,只是少部分。

    蝗虫的繁衍力极强,尤其是天旱时期,河床水位下降,更是给了蝗虫极为逆天的生存繁衍环境!

    “这样是烧不干净的!”

    许牧摇了摇头,接着,开始下达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