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难揣测是人心 (第2/3页)
“可算是有机会见到您,能当着面儿,谢谢您,我这心里,也踏实多了。不知道李襄理跟您说过没有,他可是,救我儿一命呢。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啊?还真没听说,怎么回事?”她看长峰。 长峰笑道“姜伯母,哪有那么严重,您太夸张啦。” 姜母就把姜其如何病的,长峰如何援手的,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 把长峰娘听得两眼放光,心里的满意都快溢出来了。 我儿真是英雄一样啊。 姜母说“今天把他们都叫了来,就是让他们给您磕个头,谢谢您生了个好儿子呢!” 姜其,姜云,姜元娘,三个人上前磕头。 长峰娘赶紧下了座,“快起来,快起来。都大儿大女的,可使不得。都坐都坐。” 长峰在旁边笑着“娘啊,他们心意表完了,我们就走了啊,事情还多着呢。” “哦,哦,那你们去忙吧。我们娘们说话就行。” 长峰带着男人们走了。 长峰娘得意又矫情的嗔怪着“这孩子,风风火火的。” “李襄理这个年纪,就能做这么多事,将来不得了呢!” 长峰娘最爱听,脸上的笑,一直没断,是来京城后,最高兴的时候了。 姜母坐下,指着姜元娘说“这是我的闺女,叫元娘。” 一眼看到姜元娘,长峰娘“哟,这孩子得的真好,瞧这两只眼睛,多水灵。” 姜元娘大方的叫着“李太太。” “你就叫伯母吧!” “李伯母。” “好孩子,我的衣裳是你做的吧?好一双巧手呢!” 姜元娘“您穿着合适吗?” “合适,合适!还很好看哪!” “面料是长峰哥亲自去挑选的,还说,要做京城最新的样子,长峰哥,很是孝顺呢。” “嗯!他打小儿就是个好孩子。。” 姜母说“李太太您看,现在姜其跟着李襄理,事情多了起来,拿到的补贴多,分到的东西也多。又安排他爹到铺子里打扫,他弟弟到学管库,哎哟,姜云那小子,现在可不得了,天天回来练字儿呢。。。。本事的哟。。。。我家日子,眼见着,就红火起来了。都是太太您养的好儿子帮扶的啊!” 长峰娘端正的坐着,得意的说“姜其是长峰的手下,照顾他,那不是理所应当的嘛。家里事妥帖,他做事也有精神头啊!姜其以后认真做事,就算是回报了。” “哎哟,到底是大家太太,说话儿就是有水平。我这婆子,也算是开了眼了。” 长峰娘得意的快找不到北了。 “我们姜其说,李襄理,可是出了名的万事通,谁有为难解决不了的事,都跑去问他,他一准儿给想出法子来!大家都佩服得不得了呢!” “哎呀,也就你来了,跟我说说,这些事儿啊,我那儿子都不跟我说!”桩柱件件都美进长峰娘的心里。 “人家能干的人,都不兴自己吹嘘的。这才是真有本事的人哪!” “呵呵呵呵。”长峰娘笑得跟花儿一样。 “李太太,我家贫,只给您带来几盒点心。这点心是桂香春的,虽然不贵,但每天都限量,白天去呀,还买不着。这是我家姜云,天还黑着就去排队买到的呢,您尝尝,要是喜欢,回头还打发他去买。” “那可太好了,不瞒你说,我还真稀罕京城的点心,精细不说,还好看呢!花样也多。我老家,别的也倒有。可这样的点心,还真没有。我一家都爱吃。” 长峰娘太高兴了,心想姜家人真好,刚才准备的东西,有点薄了。聊了一会儿,她吩咐身边的婆子把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又加了两匹料子。 一会儿,婆子拿出来一堆东西,上面是两匹鲜艳又华丽的料子,长峰娘说“这些布。回去让元娘做衣裳穿。” 姜母忙着说“这么好的料子,给您家姑娘做吧,我们这小门小户的,要做活,可穿不得这么娇气的料子。” “小姑娘嘛,总要好好打扮,不每天穿,也得有一件儿。我那闺女还多着呢,你可千万别客气。” “那多不好意思,您家小姐,我们都没带礼物。” 姜元娘说“娘,我给伯母和李家姑娘带了荷包,算您一份儿!”大家笑。 长峰娘很喜欢她“这孩子大方的,可人疼。” 接过她绣的荷包“这也是你绣的?哟,绣的真好。好孩子,有空啊,就来家里玩,跟我家允儿一道,教教她活计。她刚来京城,也没多少伴,原来在老家,还自己能上街找女伴玩,在京城我一瞧,不兴这个。她在家里也闷,你俩说说话,也是好的。” “哎。”姜元娘轻声答应,她心里头高兴,脸有些微微红,倒真显得青春秀美。 “你家闺女儿,说了亲没?”长峰娘问。 姜母说“唉,原来呀,家贫,也给不起一份好嫁妆。又不愿意委曲女儿,就想多留两年。现在,眼见着家里好起来,最迟明年,也要说了。” 姜元娘不好意思的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不知道谁家有福气,得了她去哟!” 两个当娘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聊的热闹。 最后一家人走后,长峰娘看着乐呵呵送走人家的儿子,心里叹了一声。 晚上跟丈夫说“姜家的这个闺女看着真好,这样的儿媳妇才好呢!” 李云天一听就急了眼“你混说些什么?这话也是说的?你儿子都要定亲了,话风要漏出去,我拿什么脸对陈家?长峰跟姜家还见不见面儿了?你这嘴可真没把门的。” 长峰娘不服,嘴无声的叨叨着。 李云天说“再者说了,姜家姑娘再好,能好过得陈家姑娘去?一个天上一下地下。没家世没嫁妆,字都不识一个。。。。别说长峰当了官儿,就算他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