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二章边头猛将干戈(二) (第2/2页)
人家扶桑已经在向大明以外的国家学习了,自然对中原的认同很低,长年没有一支军队驻守,你以为人家还会听派去的大明官员的话?” 事实上。 一直运送往松江府和朝-鲜的士兵,都是老兵。 其中的新兵也有。 不过也是作为后补兵员来对待,只要前方的战事打开了局面,后面就是由新兵接手防务,慢慢的熟悉战场的节奏。 松江府。 本就因为通商口岸而日见繁华。 最近一段时间,却又有大量的陌生人涌入,嗅觉灵敏的人,都看得出来这些陌生人,都是军人出身。 如今的军人可不是大明人记忆中的那种,吃人不吐骨头的痞子士兵。 莫名的严肃气质。 无论是谁看到,都会莫名的心安。 这些陌生人,都相互很是熟悉,最后去往的地方,也是一处巨大的临时军营。 闲杂人等,都不敢近前。 只是心中的好奇,却是与日俱增。 另一边的朝-鲜,全罗。 已经成为朝-鲜内阁首辅的吴阿衡,最近忙碌的,眼睛都布满了血丝。 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不断的有大明的物资,运送过来,沿海的仓库都快要装不下了。 只是两个月的物资,运送结束之后,就开始了人员输送。 来的都是老兵,其中的一些将官,吴阿衡还认识。 他总觉 得是要出大事,却找了不少的借口,没有人给他说实话。 时间一晃。 就到了崇祯十七年。 这一年是一个闰年,是农历甲申年,是猴年。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也正是这一年发生由李自成、张献忠等甲申之变与清兵入关战争时的一系列事变。 因这一年为甲申年,史称“甲申国难”。李自成大顺军入主京师,崇祯皇帝自尽,明朝灭亡,史称甲申之变,百姓多所死伤。 不久,在清朝入主中原的征服过程中,曾在全国各地遭到了汉族等各族人民的武装抵抗,清军为报复人民的反抗,对抗清军民发生过多次大型屠杀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 所以这一年,也算是汉人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年之一。 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 二月八日,李自成建立“大顺”国,以崇祯十七年为永昌元年。 不过,如今不同了。 反贼早就没了,就连最能苟延残喘的建奴,现如今也是灰飞烟灭,其中的大多数人,都在工程队中不断的劳作。 就是据说,被崇祯提起过名字的“大玉儿”,也不过是在工程队中,混了一个给人掌勺分菜的活计。 就在二月八日这一天。 渤海解冻,大明的船只,浩浩荡荡的驶离了朝-鲜全罗的港口,也驶离了松江府的港口,同时在铁甲战舰的护卫下。 进入了茫茫大海。 也是到了这一刻,整个大明才在报刊上,看到了大明的这一次动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以前只是在家门口,打打闹闹。 忽然间发现,原来大明早就打出去了。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情绪。 仿佛,就在这一刻,整个大明的人,身上都有了一种自信。 在门前耍横不是横。 到了外面还能打得开,那才是真的本事。 百姓们可不知道多少大道理,相对而言最简单的对比,就是窝里横从来都是最讨厌的。 那怕是现在已经式微,看整个大明不爽的儒生们。 也都是目瞪口呆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京师。 御书房中。 在看着屋内的座钟上,时间的刻度,走向了八点钟方向,崇祯就明白,所有的船队已经出发了。 在原本的历史中,这一年是他的忌日。 可在现在这个他亲手编织的历史当中,这一年也应该牢记。 因为这是射日的开始。 御书房中,没有其他人。 只有崇祯一人,静静的看着地图,听着座钟的秒针,不段的滴答前进。 战争已经开始。 那么就不会再停歇下来。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