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8章:喜事新办 (第1/1页)
,戴着空间回八零 “华达呢”面料,浅咖色的一套小翻领女士西服,穿着挺括,衬托着人更精神! 周芳决定做出,就穿上这套西装。女伴帮着给她左胸前的外衣上,别好了一朵大红绢花,以示她新娘子的身份。 站在大衣柜的镜子前面照一照,周芳觉得很满意:嗯,很棒。 可是,怎么看着大卷花头有点乱呢? “是不是没看习惯啊?”周芳不禁笑了起来。 “不是,不是。”美发师拿着一个小铁罐,迅速走近。 “闭上眼睛。” 这句话是说给新娘子听的,美发师自己,肯定是整着眼睛的。 “呲呲”几声之后,这位女美发师,就迅速地用滚梳调整着周芳头上的卷花。 “再看看怎么样?”美发师拉着周芳,重新站在穿衣镜前,“怎么样?都固定住了吧?放心!八级风也吹不乱了!” 这话肯定是夸张,但发胶定型的效果,也的确是毋庸置疑的。 随后,就是女方开始忙着把陪嫁的物品整理好。 赵刚和周芳已经商量好:二人的婚事,一切尽可能简化。 可是再简化,有的程序也还是要走,有的礼数也还是要保持。 至于流行的“三转一响”,既然两家并不缺钱,这个也不算太奢侈,就还是要有的。 三转:“永久”牌自行车;“蜜蜂”牌缝纫机;“沪市”牌手表; 一响:按说应该是收音机。可是两家现在都有好几台收音机了,怎么办? 赵刚对于这个没有犹豫——为了给老丈人、丈母娘解闷,买了一台17吋的黑白电视机。 这个“三转一响”是男方送的,女方呢? 也简单。几床大花棉被;几套被单、枕套。这都是必须的。 准备了一辆“凤凰牌”女士自行车之后,周全礼和妻子孟秋红商量:现在两家都不缺吃不缺穿,赵家又是盖了小楼,还有几个事业。 嫁妆买点什么好呢? 干脆,咱也买上“三转一响”,陪嫁回去! 这个主意说出来,赵刚和周芳赶紧拒绝:“赵家都有了,不要浪费这个钱。现在日子好过了,反而应该更简单。” 那就只好这样。再买一些日常用品,比如脸盆、暖壶、化妆品,随着新娘子带走。 几样嫁妆准备好,太阳已经升起了两三丈高。 猛然间,鼓乐声从远处隐隐地传来。 这是赵家来迎亲了!周芳立即紧张得有些微颤。 “这是喜事啊!”女伴们纷纷笑着劝说。 聚在周家的女方亲属们,纷纷站到院门口等候。好几个孩子最为兴奋——等着领男方给的红包! 那辆天蓝色的130小货车,作为迎亲队伍的引导车。 车头挂着红色绸带制作的大红花,两道红色绸带再分出来挂在后面车厢板上。 车厢里坐着的是请来的鼓乐队,从唢呐到胡琴,一应俱全——完全是中式的。 看向小货车的后面,女方亲友们不禁连连称赞:赵家并不缺钱,赵刚又是村长。但赵刚和亲友们前来迎亲,都是骑着自行车来的。 这个迎亲的自行车队到了新娘家门外,就各自把车子支好。 赵刚穿着一身深蓝色的中山装,左胸前也佩戴着一朵红绢花,作为他新郎身份的标识。 在亲友们的簇拥下,他走到新娘家的门口。 还没说话,赵刚就见到女方的亲属有人大声笑问:“你这是干什么来啦?!” 这样的问话,不是有意刁难而是带着戏谑形式的程序。 赵刚被这样一问,立刻脸上通红。 迎娶新娘,也不必太羞涩。他笑着大声说:“迎娶周芳!” 女方的亲属立刻喧哗起来,男方的亲友帮着赵刚解围。 场面有点混乱,周全礼和妻子孟秋红,也早已暗中安排好了亲属,在这个时候出面调节。 “关卡”要过,必要的程序要有。赵刚赶紧从口袋里掏出许多红包,对女方亲友进行分发。 这样的红包,里面的钞票的金额不会很大。 基本就是一元、两元的。有没有五元,甚至十元的呢? 肯定有。 但那样的大红包,是进屋“抢”媳妇时才给的。 女方的亲友们拦阻,男方的亲友们争抢着,护送赵刚冲过了头一道关。 到了屋门外,赵刚规规矩矩地对周全礼、孟秋红夫妇鞠了躬,叫了“爸、妈”。 周全礼夫妇笑着认可了姑爷,女方亲友们却再次前来阻挡。 这是重要的一关,再是艰难也要闯过。 赵刚只好继续发红包,男方的亲友们趁着女方亲友争抢红包的机会,把他拥进周芳的住房。 房间里仍有女伴在拦阻,赵刚再次分发大红包——这些伴在新娘子身边的,都是重要亲戚可知。 给了红包,女伴们还要吵闹,被周芳笑着示意“可以了”。 新事新办新风尚,热烈热闹不要吵闹过份。 有没有红盖头? 赵刚和周芳二人事先定好:不用这样繁琐的形式。 有没有“公主抱”? 这个时代的农村,是没有这样热烈举动的。 拉着周芳的手,赵刚真的像是抢亲一般,把她带出房间。其他女方亲友肯定还要阻拦,男方亲友就再拿出一些红包分发。 场面热烈,但逐渐不再有喊嚷。 站在院子里,赵刚和周芳并肩站好,面朝周全礼和孟秋红夫妇。 略微叮嘱几句女儿,孟秋红不禁抹起了眼泪。 母亲肯定舍不得女儿“离开”自己,其实她也知道,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 两家住得不算远,关系又一直很好。平时就常来常往,赵刚和周芳结了婚,只有关系更紧密才对的。 可还是忍不住传统观念中的“女儿出嫁”的意识,作为母亲的孟秋红,抹眼泪也是正常的事。 见妻子落泪,站在她身边的周全礼,也红了眼圈。 赵刚见状,赶紧对二人说:“爸、妈,芳芳嫁给我,不是您二老少了身边的人,而是多了个孩子!” 这话说得爱听。 俗话说“一个姑爷半个儿”。 赵刚说得认真,周全礼夫妇也就释然:原本也是,赵刚平时就经常拎着两只烧鸡、两瓶酒,或者买点水果、蔬菜来周家。 他借口说是陪周全礼喝一口酒,实际上也是为周全礼、孟秋红夫妇解除寂寞来的。 既然是这样,周全礼也就对赵刚笑着说:“嗯,你们好好过日子,我们看着就很开心。” 他的话音刚落,门外忽然传来震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