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64.原来黄博是个取名废 (第2/2页)
和技巧的关系,不在舒适区就演起来就有些吃力。 现在换成袁华来演的话,可能本身在这个角色相性上可能没有张一兴那么吻合,比如说前边想演出那种老实怯懦的感觉需要一些技巧弥补,但他有信心把后面黑化那部分诠释的更丝滑和准确! …… “早啊博哥!” 黄博正忙着检查机器,抬头冲他点头致意: “早,你昨儿晚上休息的怎么样?” “还行,这边除了有点潮,其它地方都还挺好的……” 黄博笑道;“那这是老天爷管的事儿,我就没办法了,要别的我还能帮你解决一下! 我们来的时候就听当地人说,这地儿一个月要下35场雨,亲身体验确实没有说谎,现在要哪天不下场雨,我都不习惯了!” 袁华顿时有些笑不出来,不过一上来就叫苦叫累也不太好,索性就直接转移话题: “不过你真是我见过最不要脸的人,我还没见过把自己拍的电影叫《一出好戏》的,赶明儿我写本书也要叫《一本好书》!” 黄博笑着骂道:“滚犊子吧你!说真的,这部电影的名字困扰了我好久,不瞒你说我真是个取名废。 一开始还准备叫《砰的一声》《大富翁》《小岛狂想曲》或者《乌托邦有限公司》,后来我们讨论把这些名字全都毙了,然后才定下来叫《一出好戏》。” “哦,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呢,不过这些名字也太俗太Low了! 如果非要在这几个名字里面选的话,那看起来还是《一出好戏》更顺眼一些!” “是吧,看来咱们英雄所见略同!” 这么看来,黄博确实是个取名废,主角团队的名字之所以这么敷衍,并非是他没有用心。相反,他筹备这部电影那是相当走心的! 据说《一出好戏》的故事灵感来自于04年的美剧《迷失》,其实黄博从10年就开始有这个故事的初稿了,然后三易其稿逐渐修缮―― 最终在16年正式报批立项,然后又准备了一年时间,17年4月正式开机,预期拍四个月左右,再花一年做后期,然后18年暑假上映。 八年时间筹备了一个有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题材,这其实并不聪明。 他完全可以像徐争或者王保强一样拍一部常规喜剧,凭他如今超高的国民度和票房号召力,转型的导演处女座当然会让观众极其期待。只要正常发挥无功无过,票房这一块儿绝不会差。 不敢打包票说一定能够像《泰》一样拿个年冠,但起码也不可能比《大闹天竺》票房更低。 和那些以圈钱为目的急速转型,糊弄观众的同行相比,《一出好戏》起码让我们看到了黄博的诉求和对观众负责的态度。 你可以说这部电影不好看,但你不能说它拍得不真诚。 公正的说,《一出好戏》虽然不是雅俗共赏的经典之作,但绝对算是可圈可点的诚意之作。负责,创新,认真,且言而有物。 对袁华来说,他虽然不认可这种想法,也不准备效仿。他转型导演的第一部作品,肯定不会搞这种什么探讨人性,思想性大于艺术性的电影。 新手就直接去挑战终极BOSS,那不是疯了吗? 但他依然愿意看用心的东西,哪怕显得懵懂和一丝不成熟,但不为了钱做艺术的态度依然值得被尊重。 但这部电影的问题也很明显――野心太大,能力不足。 黄博真正想表现的并不仅仅是喜剧,他一直在做加法,想把很多的东西加进去,想拍些更深刻的东西,但又有一些没有放开手脚.... 比方说人类的贪婪和占有欲、求生欲、动物本性没有完全表现出来,那样的情景下,资源争夺最激烈的时候也没有发生流血事件,最后一个人没死也太理想化了。 袁华也能理解,倒不是说黄博想不到这一层,但问题是他也害怕走上了《无人区》的老路。 但问题是,如果探讨人性的电影不够深刻,就很容易陷入故弄玄虚的窘境。 但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