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4章 从开始就准备撕毁的盟约 (第1/2页)
; 更新送上。 ***** 暮血皇帝崔彦轲安抚了神照强者之后,就示意众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无须陪着。 旁人能走,崔思雎却不能,他必须亲自向皇帝对今日的事做出解释。 崔彦轲不疾不徐沿街行走,似乎在亲自检验自己多年治政的成果,一直来到皇都最有名气建筑之一的飞雁塔。 飞雁塔很有历史,是皇城里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曾有无数强大修士和文人,都来瞻仰过。种种相关轶事趣闻不胜枚举,从某种意义,飞雁塔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登上飞雁塔,极目远眺,一眼首先看见的就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白云蓝天,令人产生一种矗立空中的错觉。特别的是,这里尤其安静,仿佛与世隔绝。 直到被一个呼唤打破这份宁静。 “父皇。” 耳边的安静容易得来,心灵的安静一旦失去就难以找回。崔彦轲怅然收回目光,扫视一旁,所有侍卫等等均是转身撤开,剩下这对关系不佳的父子。 “父皇,徐若素所为何来……”崔思雎顾不得语气有点唐突,和谈未然一样,他同样满腹疑团。 最重要的是,随着徐若素的到来,崔思雎隐隐有一些预感,敏锐的他,从这件事已经嗅到不怎么好也不怎么安心的兆头。 崔彦轲缓缓道:“徐若素代表谈追,愿意支持我暮血国……”他没说完,只看着这个儿子。 崔思雎思绪转动,不一会就猛然睁大眼睛,又惊又怒的把皇帝没说出来的两个字给说出口: “北进?” “她徐若素和谈追,有什么资格说支持我们暮血国北进!所谓东武侯不过就是个地方诸侯,就是个乡下土豪,就是个狗屁。父皇,我们暮血国绝对不该理会她。” 如果方天歌在。一定会发现,这时崔思雎的气急败坏,绝对是其很少很少发生的失态。对于一个素来沉稳的人,这么失态的情况,真的十分罕见。 落入皇帝眼里,这恰恰就证明,崔思雎从来不是什么北进派。而是彻头彻尾的东进派。 飞檐上的风铃随风摇摆发出叮铃声,也掩盖不住崔彦轲看着崔思雎,渐渐面无表情的那句话:“此外,徐若素还希望能结盟。” “父皇,万万不可。”崔思雎急躁反对。 崔彦轲只说了一句话:“为何不可。” 崔思雎就当场愣住了,是了。为何不可?他是东进派,皇帝是北进派,凭什么要皇帝来顺从东进战略。 从某种意义来说,倘若暮血国执行北进战略,和趋向一统的东武荒界结盟的确非常精明,甚至是必须的策略。不然的话,东武荒界都不必亲自出马。只要稍微允许别的势力大军路过,就是暮血国的痛苦。 东武荒界和暮血国的地理位置决定,要是北进,就是最好的盟友;若是东进,就必是死敌。 以前东武荒界没一统的时候,不论谈追还是霸天王都没资格来跟庞大的暮血帝国谈论合作与结盟。现在东武侯勉强具备资格了,自然就能谈一谈了。 于是,徐若素就来了。 恰好就是崔思雎先对谈未然动手。令此恩怨从公事变成了私仇的微妙时机;凑巧就是崔思雎必须为引来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宗派为强敌(明空和行天宗)的错误,而向皇族做出解释的微妙时机。 “父皇,此事绝对不可答应啊。”崔思雎声嘶力竭的苦苦劝告。 崔彦轲转身,打量这个儿子,他知道这个儿子有心机有智慧,会是一个不错的帝王。他也知道,这个儿子是个非常出色的武道天才。但并非出色。就一定能赢得他的欢心。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给我一个不答应的理由,你有吗。”崔彦轲语气一顿,耐人寻味道:“两个时辰前。你曾有这个理由,可是,被你亲自放弃了。” 崔思雎愣住,霎时有一种吐血的强烈欲望,生平头一次理解什么是自作孽不可活。 如果两个时辰前,他选择捅破刺杀,选择开战,那么,东武荒界和暮血国就绝没有合作的基础。 正是他,亲自丢弃了那个最牢固的理由。 崔彦轲转身,留下一个背影:“朕要考虑七天,七天后,朕会答应结盟。” ………… 想来是知道了那场“冲突”,鸿胪寺把徐若素安排去了皇都城外下榻。 也是,刚发生谈未然跟七皇子“友好切磋”的事。真要把徐若素安排在城里下榻,那就等于把人家外宾放在摇摇欲坠的危墙之下,就不合规矩太过分了。 和母亲徐若素一席话后,谈未然就基本明白了,不由张大嘴吃惊半天:“娘,您这……” 徐若素绝对是有备而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