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招具该备 (第1/1页)
九十四、招具该备 、、、、、、。 魂兮归来! 入修门些。 工祝招君, 背行先些。 秦篝齐缕, 郑绵络些。 招具该备, 永啸呼些。 魂兮归来! 反故居些。 ——这是屈原大人的《招魂》其中片段。 在郢城沦陷,楚国走向灭亡时,屈原大人已经清楚地明白天意,他在写下最后一章《招魂》后,投江自尽。 笔者断言,除了荆州博物馆现任张馆长,估计没人仔细去研究过屈原的所有文献,即使研究了,也是浅尝撤止,没有横向纵向地去比较与甄别,否则,早就有学者会提出新的西汉古尸论或者楚国郢城(今古城荆州)第二场浩劫。 这里的“魂兮归来!入修门些。工祝招君,背行先些。”,翻译过来就是——“魂啊!快归来吧!快进入楚国郢城的修门。招魂的巫师引导湘君,背向前方倒退着一路先行。” 张馆长当初看到这几行字的时候,吓出一身冷汗,她来回比对资料,寻找湘君的踪迹,但史书上没有记载,后来苦思弥想了半月,查看了秦代历史,才明白“遂”与湘君的关系。可是—— 楚国郢城的修门,到底在哪里呢? 也就是古城荆州的修门,在哪里? 宋代的诗人陆游,在《出都》中写道:“重入修门甫岁馀,又携琴剑返江湖。乾坤浩浩何由报,犬马区区正自愚。缘熟且为莲社客,伻来喜对草堂图。西厢屋了吾真足,高枕看云一事无。” 这里的修门,泛指城门,但于《招魂》而言,绝对没有那么简单,郢城四个门,笔者在前面写过:“东门的鲫鱼西门的藕,南门的包子北门的酒。”这是指古城荆州四个门的特色,而这些仅仅是民间传说,历史上鲜有记载,要命的是,四个门,哪个门是修门? 不会四个门都是修门吧? 湘君夫人卷土重来,孑然一身,会从四个门同时分身进入,不可能吧? 这是摆在张馆长面前的一道难题,她知道荆州城的浩劫,也知道湘君夫人迟早会来招魂,更是比所有人都明白,那具西汉古尸,所谓的“遂”,就是湘君的rou身,如果在湘君夫人入修门之前,歼灭于荆州城门之外,岂不是万事大吉? 如果她湘君夫人进入荆州城,招魂成功,麻烦就大了,那湘君的兵马,一同还魂,连同湘君夫人,千军万马卷土重来,还不让荆州城再次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所以,她与外甥女殷小姐那天出现在东门,碰到石荆州,不是偶然,她是在东西两道城门间寻找自己所要的答案。 元月十二号下午四点,张馆长从冠带巷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荆州博物馆二层,她将博物馆保卫科的科长叫到办公室,对他下达重要的任务:中控室加派人手,春节期间不能放假,分成两人四班,二十四小时监视博物馆西汉古尸的动静,不能放过一丝一毫的细微变化。 这保卫科科长莫名其妙,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这么排班,原来节假日都是加派人手,密切监视博物馆出入口的动静,防止游客出现违规行为,这次怎么就监控几千年前的古尸呢?它不是好好地躺在那里吗?难道这古尸会复活不成? ——您不会是吸血僵尸的电影看多了吧? 心里这么想,但嘴上不敢说,张馆长那严肃的表情和郑重的语气,绝对不是在开玩笑,也不敢问个为什么,就连连点头,下去布置安排去了。 保卫科长离开之后,她一个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追溯了几千年查到的历史,仅仅是历史,这些不足以证明她的推断是正确的,眼前石荆州所经历的一切,王琳琳化身湘君夫人,却是步步论证她的推断,后面的剧情发展,应该也是不出意料之外的,湘君夫人要招魂,要掀起浩然大波,要将两千多年的恩怨,再作了断。 面对荆州古城即将面临的浩劫,我能做什么? 报警吗? 开玩笑吧! 科学进步到卫星都能上天,飞船都能到达火星,量子技术都开始应用,警方会相信你凭空的推断? 闹得不好,警察会直接把你送到洪垸精神病医院,您老人家书看多了,走火入魔吧? 她除了安排保卫科的严密监视外,剩下的,就只能研究修门,湘君夫人从哪个门里进入,哪个门才是真正的修门。 找到了答案,提前告诉石荆州,不,告诉河伯! 傍晚六点多钟,博物馆早就闭馆,她从办公室出来,走到大门口,看着全方位无死角的一些监控摄像头,忽然想起什么,连忙掏出手机,给保卫科长打电话:“喂!你明天,在中控室调出这两月的影像资料,把所有在西汉古尸前停留的女人,二十多岁的女孩,梳理一遍,看有没有可疑的人员。” 说完,挂了电话,走了两步出门,觉得不对劲,离大年三十就只有二十多天的时间,刻不容缓啊!不,就现在,她再次拨通保卫科长的电话:“你这样的,你现在就去办,我两小时之后回来,我要所有可疑人员的影像资料!” “张馆长,不必两小时之后了,两月前,市局警方就来调过影像资料,有个叫王琳琳的女孩,在西汉古尸前,呆了足足半天,那段资料,我们现在就给您调出来。还有,那女孩后来还到咱们保卫科询问过她的身份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啊?你怎么不早说?你现在,现在马上把资料传到我邮箱,我要看!” 好的! 张馆长再次转回办公室,打开电脑,下载邮件,一帧一帧开始琢磨王琳琳的举动,包括她的每一个眼神,她知道,这个湘君夫人的化身,在她身上,兴许会找到自己所要的答案:修门到底是哪道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