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1章 大舅的事业心 (第2/2页)
,单纯的靠金融、靠资本,是很难跟那些国际资本巨头竞争的。 人家在金融领域已经深耕细作上百年了,既积累了雄厚的资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是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资源。 宁家跟国内的这些金融企业,想要去跟人家竞争,还是在人家的地盘上跟人家竞争,实在是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他们这些金融企业能在国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可依然无法达到振国兴邦的目的。 实业才是根本。 金融,说到底,只是为实业服务的。 若是反过来,金融资本掌控了实业,掌控了经济,那就是资本主义了。 国情是不允许的。 所以,在国内的大环境下,实业才是根本。 实业才能振国兴邦。 有了实业为基础,才能有话语权。 华邦这件事,更加印证了宁崇仁的这个观点。 当年李晗喊出了那句谁掌控资本,谁就能掌控一切的口号,现在看来,很是幼稚可笑。 就连李晗自己,现在都开始转型做实业了。 宁家想要在下一个时代继续辉煌,就必须往实业上靠。 胡玥的这个芯片产业扶持基金,对宁家来说,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惜宁崇仁现在还没有彻底接过宁家的权力大旗,不过,宁崇仁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彻底掌控宁家。 到那时,他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他的那几个兄弟姐妹、侄子外甥的,再也无法掣肘他。 胡玥跟邹薇两人,就在这儿小山头上,详细的讨论了一下双方下一步的合作计划。 ………… 大舅终于当上主角了。 宁崇仁在跟李东聊完了华邦的事之后,就跟大舅聊了起来。 聊到了大舅的这个养殖业上。 宁崇仁鼓励大舅,不要局限在海州这个小圈子里,要走出去。 去南方,去海外。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然后,将自己的事业,也拓展到国外去。 用宁崇仁的话说,大舅现在还很年轻,事业上大有可为。 何况,大舅背后有李东这位股神在,这是多大的助力啊。 宁家也可以帮着大舅拓展一下市场。 让宁崇仁这么一说,大舅就心动了。 他自己其实也有这个想法。 海州总共就这么大。 靠着去年的赤潮影响,大舅几乎拿下了海州一半的滩涂养殖。 成为了海州首屈一指的养殖大户。 只是,也到头儿了。 除非是他巧取豪夺,把海州剩下的那一半滩涂,也拿过来。 不然,在海州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想要继续发展扩大,就得走出去。 大舅也曾去周边的几个县市打听过,看能不能收购一些养殖池子。 可是,滩涂养殖这个行业,基本都被当地的一些大哥给控制在手里。 大舅在海州是挺有势力的,可跑到人家的地盘上去,就有点强龙难压地头蛇了。 顶多是零星的收购几个小池子。 想要大规模的收购,几乎没戏。 大舅也想过往云城那边发展一下。 云城那边的养殖产业,也挺发达的,郊区海边的养殖规模,比海州大了数倍不止。 而且,二舅跟李东都在云城,也都挺有势力的。 如果让二舅出面,应该能帮他拿下一批养殖区。 只是,二舅现在忙的要命,根本就腾不出手来去帮大舅收购养殖区。 毕竟云城的养殖区,同样是控制在当地的一些地头蛇手里,想收购也没那么容易。 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 尤其是在这个关键时期,二舅也是尽可能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至于说南方、国外,那大舅连想都没想。 所以就把这事给搁下了,也没跟李东提。 李东自己也顾不上。 他这边一摊子事,哪还能想着大舅那边啊。 他一直觉得,大舅、老爸、老妈、二叔他们这些人,在老家这里,没必要去做多大的生意,小富即安就挺好的了。 所以李东压根儿就没想着去帮大舅扩大规模。 现在,让宁崇仁这么一说,不光是大舅这边跃跃欲试,李东自己也心中一动。 大舅这个人,其实还是挺有事业心的。 能力方面也不差。 不然也不可能在海州这边混的风生水起。 今年还入了党,当选了海州的政协委员。 而且,海水养殖,再往大了一点说,农林牧渔产业,这可是关系到老百姓吃饭的问题,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这个行业,还是大有作为的。 尤其是,就在今年,一带一路倡议就要提出来了。 正好可以借着这个东风,让大舅去闯一闯。 能成更好,成不了也无所谓。 无非是赔俩钱。 想到这里,李东便跟大舅说,过完年,找个时间,让胡玥这边安排俩人,带着大舅出去走走,看看。 看看国外的大农场、大庄园、大养殖场、养殖基地,看人家是怎么经营管理的。 取取经。 顺便寻找一下合适的机会,收购几个农场、养殖基地啥的。 宁崇仁跟着说,他那边也可以安排几个人一起。 李东说那就干脆,弄个考察团行了。 一家人都出去看看,就当是旅游了。 反正自家的飞机,来回也方便。 他这么一说,不光是大舅,老爸跟几个姨父,都兴奋起来了。 另一边老妈她们,听到这边突然热闹起来,便好奇的过来,问聊啥聊的这么开心。 大舅就把这事跟老妈一说,一帮老娘们儿也都兴奋起来。 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去哪玩,什么时候走。 搞得大舅跟李东都很无奈。 大舅还一本正经的跟老妈她们说,这次出去是考察的,不是玩的。 老妈说,都一样。 考察不就是出去玩嘛。 众人竟无言以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