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1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祝大家新的一周,一切皆好) (第2/4页)
稳的事他不说,那咱得加快速度,今晚说不准真有雨,这一个夏天没有正经的雨,入秋了该来一场秋雨啦。” 有人打着手电经过,抱怨说:“要收菜收庄稼了,这时候还来雨有啥用?” “反正咱的地里没缺着水。”还有人笑,“王老师搞的那个滴灌工程真厉害,特别省水。” “那绝对厉害,现在我看电影时候发现了,外队人最羡慕咱的就是有滴灌工程,我听说有些队里的户也搞了,不过种粮大户搞不成。” “他们最羡慕滴灌工程?我看未必吧,我看他们羡慕咱岛上通电了,咱进入电气化了!” 林关怀笑道:“金兰岛也快要通电了,他们发电机不错,如果只是用电灯的话,那潍柴的发电机够他们全队人用。” 社员们一边蹲在地上刨沙子一边随口说:“不可能全队用的,凭啥全队用?他们大包干了,包船到户,实行个人承包责任制,肯定是谁家交钱谁家就能用电。” 王向红悠悠然的说:“金兰岛?他们短时间内通不上电。” 林关怀说:“为啥?我已经帮他们联系沥青准备做油炸电线杆了。” 王向红说道:“很简单的一件事,他们交钱用电,这个钱怎么缴纳?” “用电户平分每天耗费的柴油吗?可有些人家开灯时间短、有些人家开灯时间长,这怎么解决?” “根据每家每户用电时间长短来收钱吗?那怎么统计这个时间?谁去统计?” 王真刚淡淡的说:“嗯,咱外岛不比城里家家户户有电表,这事不那么简单。” 林关怀转了转手电筒笑道:“这事让他们自己头疼吧,反正我们单位只管给他们架电路,提供技术支援。” 他们说着话、聊着天已经靠近潮水边缘,这里一片海滩比较平坦,王向红选择了这地方蹲下开始忙活。 蛤蜊也会晒太阳,白天它们会处于沙层中比较浅的地方,晚上则藏的比较深。 这点渔家人有经验,蛤蜊一般藏在沙滩往下六七公分的泥沙中,白蚬子会稍微浅一点,五公分左右。 凡是有蛤蜊、白蚬子或者毛蛤蜊的地方,沙滩表面上会有微小的小孔,有海水的地方则会有小汽泡冒出来。 这事说起来容易但找起来却很难,晚上人少竞争压力小,可是光线不行,还有人来了之后直接坐在沙滩上说话聊天。 王忆问这怎么不干活,结果王向红笑道:“他们是来混你一顿鸡蛋炒饭吃的,他们到了晚上是睁眼瞎,有夜盲症。” 这整的王忆无言以对。 鸡蛋炒饭就那么香吗? 秋渭水给他打着手电,王忆是这儿挖几下、那儿挖几下,然后一直没有挖出蛤蜊来,倒是挖到了两个白蚬子。 对此两人不着急,蛤蜊、白蚬子都群居,要是找到群居处,那收获就来了。 王忆一边耐心的寻找一边问:“你刚才说你有同学要找我学写诗?” 秋渭水说:“嗯,崔红崔老师找你,你还有印象吗?” 王忆想了想问道:“是不是那个经常跟你一起上下课的妇女?大概三十五六吧?皮肤挺黑的、挺胖不对,挺壮实的?” 秋渭水笑道:“对,就是她,没想到你还注意她了。” 王忆嘴里说话手上动作不停,抓了一下子刨出来一个海螺。 这是好运气。 不得不说82年海里货是真的多。 他把海螺扔进小眼网兜里,说:“有一次我离校的时候跟她一起走的,她那天好像请假了?” 秋渭水说:“对,请假回家帮忙杀猪卖猪rou,她家里杀了一头猪、炖了猪头rou,还给我捎了一个猪耳朵呢。” 猪耳朵可是紧俏货。 王忆说:“我写诗吧,也一般般吧——不过人家要是愿意来跟我探讨一下那你就让她来吧,我不累。” 他看看周围没人,赶紧站起来含情脉脉的凝视秋渭水双眼说:“特别是为你办事,不管干什么都不累。” 秋渭水害羞的低下头。 平静了一个傍晚的海风吹起来,吹的姑娘鬓角发丝摇曳。 有学生嚷嚷着跑过来,说:“我挖到得有四五斤了,二大爷你手准,你给我试试。” 王忆呵斥他:“稳着点,多大的孩子了做事怎么还这么咋咋呼呼?过来我看看你挖了多少。” 学生把网兜递给他,他倒出一半到自己网兜里,然后严肃的说:“没有四五斤,也就两三斤。” 学生傻眼了。 王忆低声说:“待会给你炒饭里加一勺猪油!” 这学生顿时高兴的蹦跶起来,他说:“王老师你把这些蚬子都倒掉、不对,收走,你都收走吧,给我娘也加一勺猪油。” 王忆一听这孩子真孝顺,于是他说:“老师很感动,老师送你一勺猪油,你把剩下的拿走吧。” 做出这个决定不是出于良心,是连他自己都不信自己这水平的能一会挖到四五斤的白蚬子。 用刮板、耙子挖蛤蜊不轻松,不光是光线的事,还需要蹲着或半弯着腰在海滩上挖,看似简单,却是个力气活。 还好王老师天天打太极,为了婚后幸福生活还经常练一点瑜伽,把小腰练的挺好。 这样他坚持着挖了一会还感觉腰不疼腿不酸。 像是王向红已经累了,正和几个老汉坐在一起抽烟歇息,一个劲的感叹‘老了老了上年纪了’。 王忆就是趁着这机会收了一些白蚬子。 王向红歇好之后溜达到他这里,王忆装不经意间摇了摇胯,腰上的小眼网兜‘卡拉拉’的响。 见此王支书满意的点点头,他继续去开工了。 其实老支书之所以会比王忆累的快,并不仅仅因为他上年纪了体力不行。 赶海这种事很看技巧,技巧协助可以顶过蛮力无数。 老支书干活自然有技巧,可他跟王忆挖蛤蜊工具、方式不一样,王忆用的是耙子、刮板,老支书和一些强壮妇女、一些汉子使用‘大抓’。 大抓形如其名,很大,光是木柄就有两米多长,立在地上比人还要高。 它一端用铁条死死固定了一个斗大的铁制笊篱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