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3.暴风天,小收成 (第2/4页)
还有人特意为此写诗:树头月出炊香饭,郎提桃花吐铁来。 而现在的泥螺就是桂花泥螺,九月桂花飘香,此时泥螺脂膏满腹,酒浸一两宿,肥膏能溢出壳外,鲜甜喷香。 因为泥螺在春天初长成,在中秋时节进入成熟期,堪称是粒大脂丰、令人垂涎。 所以这会听到有泥螺,他是大感兴趣了。 有台风?很危险? 怕你啊? 我也很勇哦! 王丑猫看到他感兴趣便笑了,说:“嗯,就是泥螺,可多了,肯定都是被台风吹上来的。” 泥螺是一种生活在泥沙质或泥质滩涂上的小海螺,外岛人家对它们都非常熟悉。 跟王忆在一起溜达的祝真学便说道:“古代人看泥螺吐吞含沙,吐出的沙黑如铁,所以就叫它吐铁。” 王忆听了这名字来源后暗暗庆幸。 幸亏古代人没看到黑木耳,否则以为它们吐出的沙子黑如木耳,那会不会叫它们为吐木耳? 他跟着王丑猫去小岛东边一片滩涂地,本来这地方长满海菜,秋天海菜根扎的不深不牢固,海风狂吹之下,海菜便被卷走了露出下面的泥沙滩涂地。 现在滩涂地上密密麻麻爬行着众多的小海螺,都是吐铁也就是泥螺。 这些东西的样子挺不好说的,卵圆形的外壳散发着黑漆漆的颜色,仔细看吧憨态可掬,大概一看吧,像是沙滩上撒下了好些黑蚕豆。 可是对于不喜欢黏糊糊东西的人来说,泥螺挺恶心的,它们外表带着黏液,而且正常来说并不太好找,它们很会隐藏,喜欢钻进泥沙下面。 特别是这种阴天下雨的天气,按理说是找不到泥螺的。 泥螺一般在晴天出没,阴雨天和冷清的天气里会躲进厚厚的泥沙里,很难找到。 但是这次或许是它们被台风赶了出来或许是藏身的泥沙被吹跑了,露出来好多泥螺,引得学生纷纷来捡泥螺。 泥螺动作很慢,王忆跟着学生悠闲的去捡起来,就跟捡贝壳一样。 这些泥螺也算是机灵了,它们用头盘掘起泥沙,将泥沙与身体分泌的黏液混合,努力的往下钻。 可惜它们对手是更机灵的人类。 泥螺们往泥沙下面钻不但没有藏起自己,反而暴露了族群的位置,学生们都是赶海小能手,他们便告诉王忆说: “这里下面肯定有藏起来的吐铁,王老师你用电棒子照一照,我们找它们的呼吸孔,一挖一个准!” 这话不假。 王忆的手电光撒过沙滩能看到一些小孔,学生们伸手下去一捞,上来就是个泥螺。 三下五除二,不多会的时间凑齐了好几个小油漆桶的泥螺。 他估测这得有个二三十斤呢。 收获颇丰! 学生们把捡到的泥螺交给他,大方的说道:“王老师你喜欢吃那你带回去吃把,吐铁能补肾。” 王忆一听真是要炸毛了。 怎么什么补肾?怎么学生也觉得他需要补肾啊? 他说道:“不用补、不用补,今晚咱们一起吃泥螺,共享劳动成果。” 王丑猫说:“那咱们一起补!” 王忆无语。 这外岛人不管老小怎么就跟补肾给干上了? 收拾了这些泥螺他觉得足够晚上吃了,便招呼学生们别忙活了,跟着他回去吃晚饭。 学生们知道有好饭吃了,便蹦蹦跳跳跟着他上山顶准备享用一顿美食。 王忆知道他们对这种小海货没什么兴趣,便去烧了一口锅用了大骨汤火锅底料来涮火锅吃。 大灶里蔬菜多的很,又有豆腐,这都能涮着吃。 另外不能缺了rou,王忆从冰柜里拿出几条rou扔给漏勺让他给切了,待会分给学生涮rou吃。 学生们看到有rou,一个个顿时开始流口水。 火锅的精髓除了一个底料还有一个小料、拌料,于是王忆去拿出香油、花生酱、韭花酱、蚝油这些东西给他们做小料。 学生们被吸引,吞着口水过来围观——那家伙真是在咕嘟咕嘟往下咽口水。 漏勺过来赶人,拉走学生们说:“行了行了,别都围在这里了,去,把泥螺给你们王老师洗一洗。” 王丑猫说道:“早知道了,这会在让它们吐泥呢。” 泥螺吐泥沙速度比蛤蜊之类要快,毕竟名字就是‘吐铁’,本质上这个‘铁’就是沙,发黑的沙子。 让泥螺吐泥沙就得任由它们爬,等泥螺感觉安全了,把小脑袋给慢慢的爬出来,那它会把吃进去的泥土都吐出来。 这个过程不可以偷懒。 满腹泥沙的泥螺狗都不吃! 牙碜! 人多力量大。 学生们分散开来处理泥螺,他们盯着众多的泥螺,吐干净一个就挑出一个顺便洗干净。 这样很快挑了够王忆吃一顿的。 干净的泥螺一点都不泥,看起来漂亮又有格调,那外壳薄如蝉翼、通体半透明,手电光下闪着晶莹的昏黄光芒,给人温润如玉之感。 江浙沪闽沿海一带的民众自古就有食用泥螺的习惯,泥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不可多得的海味珍品。 其实它还真是一味中药——《本草纲目拾遗》载:泥螺有补肝润肺、明目生津之功能。 关于泥螺,外岛最常见的吃法是生腌醉泥螺: 把没有破壳的泥螺收拾起来,先在上面撒一层盐,过一个晚上再撒一层盐,倒入点黄酒慢慢腌。 相比酒醉藤壶,这东西不用加糖。 不过它的腌制过程比酒醉藤壶麻烦,第一次撒盐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度’,撒的盐少了腌不透,撒的盐多了就会导致泥螺过多的把体内的水给渗出来,这样的泥螺rou会很小很硬。 漏勺肯定要给王忆做生腌醉泥螺,不过他最近吃不到,至少得等一个礼拜。 泥螺跟藤壶不一样,这东西一定要腌透才好吃、腌熟了才能吃,如果吃了没腌熟的泥螺可能会发“泥螺胖”——脸会浮肿。 但王忆今晚肯定得吃泥螺了,漏勺对此有的是办法,他给王忆做了葱油泥螺。 这做法不难,葱姜蒜切好备用,水烧开放入泥螺,煮至冒泡后关火,捞出泥螺沥干装盘,撒上姜片、葱花、蒜、辣椒,浇上点鲜酱油然后用滚油泼上去。 除了做葱油泥螺他也做了一个辣酱泥螺,用干辣椒炒大酱,放上泥螺炒一炒,味道很刺激,下酒佳肴。 有趁着风雨停歇来门市部喝酒的人,看到他这里有辣酱泥螺便要了一小盘,他们凑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