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踏足慈航(第一更!求订阅!) (第1/3页)
,我成了王重阳 “我成了王重阳”! 长江。 旭日东升。 缭绕的雾气之间,隐有万道金蛇闪烁,无声无息的落在水面,幻成金碧色的江水也悄然流动,自远处上游带来了一叶轻舟 淡淡的晨烟携着江水升起的雾气,笼罩在小船四周,不断的随着舟行变幻形状,看上去美轮美奂,仿佛是天边浮云落下。 一个超凡脱俗的青衫道人站在船头,挥袖间扫出一股劲风,将所有的雾气吹散,悠然自得的眺望着江岸两侧的美景。 可让人奇怪的是,小船上仅有那道人的身影,并无摇橹摆渡的船夫,就这么顺流而下,难道不怕迷失了方向? 不多时。 行至水流湍急处。 大江上顿时变得浪涛汹涌,小船亦随着波滔摇摆起伏,不过却始终保持着匀速的状态,并没有被激荡的水流带往下游。 这道人自然就是王重阳了,那日他离开洛阳后,先是沿长江西去,然后在虎跳峡前登岸,改走陆路,直到过了有着长江第一湾之称的石鼓后,再继续走水路,沿江南下,短短数日光景,就已经来到了江东境内。 ………… 夕阳西下。 雨蒙山。 群峰环绕,暮霭重重。 超然世外的慈航静斋,就坐落在最高的帝踏峰之上,王重阳道靴轻落,踏在通往帝踏峰的蜿蜒山路上,刚经过左右石柱雕着“慈航静斋”四个字的石匾,就看到了一座高塔的尖顶,在山峰尽头的丛林里冒了出来。 那是慈航静斋最高的建筑,也是慈航静斋最为主要的禁地――藏典塔。 慈航静斋所有的武功秘籍,以及历代祖师的笔记心得,包括四大奇书中的慈航剑典,都存放在那石塔之中,由几个武功高强的长老在其中驻守。 天边残红映照灵台,夕阳下的慈航静斋,更具出尘的仙姿。 平日里。 帝踏峰周围人迹罕至。 七重门更是阻拦了绝大多数武林中人,曾有江洋大盗觊觎斋中弟子的姿容,想要强行闯上山,结果最后却落得了武功尽失的结局。 细细数来,慈航静斋从东汉传到如今,已有将近五百年的时间。 相传慈航静斋的创派祖师地尼,本是出自道门的高手,后来在中土第一寺“白马宗”研习佛法之时,与邪极宗的初代邪帝谢眺相恋,得观“道心种魔大法”和“魔道随想录”,获知了破碎虚空的秘密。 后来,两人因各自的理念不同分手,地尼遁入空门,坐枯禅时心中突然有所领悟,兼并道佛两家之长,结合邪帝谢眺的【魔道随想录】和【道心种魔大法】,看到了破碎虚空的道路。 从而创出《彼岸剑诀》这门武功。 这套《彼岸剑诀》也就是慈航剑典的前身。 后来,地尼行走天下,随缘收授门徒,开创了慈航静斋,又於静室内闭关十载,终于悟透破碎虚空的秘密,将彼岸剑诀彻底衍化成慈航剑典。 慈航剑典也因此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 慈航静斋也成为了武林中的一方圣地净土。 历代传人皆以抗衡魔门为己任,就算在武帝灭佛时,佛门势力遭受各方打压,魔门也无法彻底将慈航静斋打压,只能短暂的占据上风。 至于地尼最后有没有破碎虚空,天下间是众说纷纭,无人知晓,就连慈航静斋内部的弟子,怕是也不晓得其中真相。 但她所创的慈航剑典,却足以与《道心种魔大法》和《长生诀》相媲美。 “贫道王重阳,前来慈航静斋,拜会梵斋主!” 穿云裂石的声音随风飘出。 与此同时,正在慈航大殿内打坐的梵清惠,也睁开了秀美的双眸。 “他终于来了……” 梵清惠眉宇间闪过一抹忧色。 “师父来了!” 旁边的寇仲也猛地站起身,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一旁的师妃暄看了他一眼,迟疑道:“师父,弟子要不要前去迎接?” 梵清惠闻言迟疑片刻,点头道:“也好,不管怎么说,我们不能失了礼数,妃暄你就代为师前去山门外相迎……” “是,师父。” 师妃暄向殿外走去。 “我和师姑娘一同去。” 寇仲拎着自己的井中月,紧跟在师妃暄身后,徐子陵看向梵清惠,道: “斋主不必担忧,重阳前辈并非是那种以势压人之辈,此来也只是接小仲而已,不会对静斋如何。” 说罢,徐子陵也闪身离开大殿。 看着徐子陵的背影,梵清惠心中一声轻叹,她岂能听不出徐子陵话中的意思,显然是对她请出宁道奇,将他们掳到慈航静斋一事甚为不满。 她日前已经接到了至善寺的飞鸽传书,心中的震撼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梵清惠怎么也想不到,佛门四大圣僧连起手来,竟然也不是王重阳的对手,反而被他一一击败。 那也就是说整个慈航静斋上下,亦无人能挡住他,包括客居在此的宁道奇可能也不例外。 今日若稍有不慎,对慈航静斋来说,恐怕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唉……惟愿祖师保佑……” 梵清惠转身看着莲台上的慈航金身,眉宇间的忧色难以掩盖。 ………… 山门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