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药不能停 (第2/2页)
心简单,要是哪个菜叶子上有虫子咬过,老子扒了你们的皮!” 王胖子自然不会把人剁了,当包子馅儿也不会把人皮给扒了,谁都知道他就是嘴上凶一点,内心还是很好的,所以手下的厨子跟小鸡啄米似的答应,手脚也做得很勤快。 今日是大朝会,慕容正已经告了假,更何况他现在的职务,用不着去参与军政大事,所以安安生生的在家里伺候远道而来的父亲和妹子。 朱元璋就很忙碌。 “启奏陛下!”李善长的声音抑扬顿挫,极具催眠效应:“皇城的规划已在计划之内,皇宫的设计工部已经定稿,不日转呈陛下,请陛下圣裁。”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需要营造多久,耗费多少钱粮。” “回陛下,据工部和户部的推算,需要征发民夫三万余人,若要完善皇城与城墙的所有工事,大致需要十五年时间,所用钱财大约四百万两,粮草五十万担。” 李善长话一出口满朝文武尽皆倒吸一口凉气:这皇宫,都是拿银子铺出来的啊! 朱元璋有些牙疼:“这么多的钱粮,分十五年吗?” 李善长顿了顿:“是每年的。” 朱元璋叹了口气:“应天并不不适合作为国都,等到天下常平之后,咱们再做迁都事宜,所以先不用这么大肆铺张,简单营造即可。” “陛下。”汪广洋出列:“我大明承天道而立,若是国都不能彰显大国风范,便不能震慑四方蛮夷,臣请陛下三思。” “眼下国库里边根本没有这么多的钱粮……”朱元璋把手中的奏折放到一边:“这个容后再议吧。徐相!” 徐达出列:“臣在!” “现在兵马粮草调动如何?” “臣已将天下兵马重新登记造册,除去伤残士兵,加上新补给的青壮,现有铁骑七万,步卒二十三万可用。” 徐达这么一说,李善长和汪广阳也就明白了,朱元璋现在并没有多少钱,他现在要把钱用在北伐上。
“陛下,眼下我大明初立,应当安抚百姓,休养民生,实在不宜再起战事。” 朱元璋知道就会有这样的结果,也没回话,思量了一会儿,说道:“今天天气炎热,朕让御厨那里准备了些清凉的汤水,众臣公先休息一下吧。” 文臣武将见朱元璋不再说话,所以只好恭敬的行礼,送朱元璋去后堂歇着。 朱元璋进了后堂,瘫坐在椅子上,用手轻轻撩开龙袍:“这天气,真是热死了,朕在椅子上坐一会儿,就觉得一屁股是汗。” 一边的宫女轻轻扇动屏翅,但朱元璋感觉他们扇过来的风都是热的,于是烦躁的挥了挥手让她们走开一点。 “那些大臣在做些什么?” 曹锋躬身说道:“回陛下,李相和徐相在殿前议事,其他各位大臣都歇着去了。” “宰相的事情多呀。”朱元璋站了起来:“以前的时候朕想做什么,他们都跟着去做,现在朕想做什么,总有不顺心的时候。” 宦官不能干涉内政,所以这个时候曹锋低下头退到一旁去了。 “烟草买回来了没?” “小臣无能,问遍了整个应天,也没有这个东西。” 朱元璋忽然想到之前提到了常遇春,说不定他那里还有一些:“衡国公呢?” 曹锋指了指外面:“在廊下乘凉呢,小臣去把他叫过来。” “不用了,朕自己去吧。” 常遇春灌了两大碗汤水,但依旧还觉得热,伸手在袖子里摸了摸,再瞧瞧周围便站了起来,走到外面的阴凉台阶下,熟练地掏出一张纸条,折好撒上烟丝,再卷起来,用唾沫粘上麻溜的拧成烟卷。 刚刚叼在嘴上却又想起来,进了皇城之前,是不允许身上带着引火的器物的,所以火折子也被没收了。 这时,面前递过来一个火折子,常遇春凑过去点燃烟卷:“谢了!” 朱元璋的声音响起:“好你个常伯仁,在皇城里边儿玩火?” 常遇春吓了一跳,赶紧把烟卷从嘴里边拿下来,就要给朱元璋行礼。 “行了行了,这又没外人。”朱元璋就坐在台阶上,拍了拍旁边:“来来来,你也坐下。” 常遇春当然不敢:“陛下,您怎么来了?这么热的天,你怎么不在里边歇着。” “废话少说,赶紧坐下。” “臣还是站着吧。” “坐!” 常遇春只好坐在了朱元璋下面的台阶上,要是敢和朱元璋平起平坐,那纯粹是找死。 朱元璋指了指常遇春的烟卷。 常遇春连忙说道:“还请陛下恕罪,臣有些无聊,故而……” “给朕来一根!” “啊?” “啊什么啊?给朕来一根!朕的烟丝早就抽完了!” 常遇春惊愕片刻,赶紧从袖子里掏出装着烟丝的布袋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又问常遇春要了纸卷,学着常遇春的样子卷了烟卷,给自己点上,美美的吸了一口,然后舒坦的吐着烟雾。 “原来陛下也好这一口?” 朱元璋把烟卷夹在指间:“一开始还不适应,后来就慢慢发现这东西真是个宝贝。哎,你从哪儿弄来的?” “这个……慕容兄弟给的。” “混账东西,有这好东西也不知道孝敬朕!” “臣帮陛下去讨要!” “多要点!” “遵旨!” 那些在店外休息的文武大臣早就知道朱元璋出来了,悄悄的靠过去观察,这才发现朱元璋和常遇春两个人很没形象的坐在台阶上,嘻嘻哈哈的说着话,一人嘴里面叼着一根白色物体,然后在那里吞云吐雾。 神情自在,表情愉悦。 “这是何物?见所未见啊。” 曹锋现在哪里,回过头来:“陛下在服药!” “药?” “药?” “对,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