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大内亲军都督府 (第2/2页)
承运皇帝,诏曰:殿前金枪值原为刺探军机之要务,现国基已定,外有强敌,故于五军都督府之上设立大内亲军都督府,并入其中,由内廷直接管辖,用以监察不法忤逆之事。授毛骧为大内亲军都督府提督,殿前将军南际云为指挥使,钦此!” 圣旨一下,群臣震惊! “陛下,不可啊……” “陛下……” 还没等那些大臣们把反对的话说出口,朱元璋直接一句话怼了回去:“真不是和你们商量,朕就是在告诉你们,朕,不是瞎子、聋子!” 没人再说话。 朝会散后,那些文武大臣脸上一个个写满了不解、忧虑、惶恐,神情不一。当官的有哪个屁股是干净的,只不过自古以来的那些皇帝对他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眼下朱元璋如果真的认真起来,那谁能够免得了。于是扎堆在宫门之外,等着李善长出来。 “李相。” “李相。” 李善长见那些大臣们过来行礼,微微叹了口气说道:“你们不用从我这儿得到什么消息了,这件事陛下也没有和我们商量过看来定是陛下龙颜震怒了。” “李相,监察机构向来只对外不对内,若是针对朝中大臣,那必会闹个人心惶惶啊。”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说完,李善长便准备离开。 那些大臣不死心,继续发问:“李相,您是天子重臣,此事可否回转?” 李善长停住脚步,说道:“你们知道刚刚在陛下面前弹劾靖阳侯、江陵伯二位的那个人怎么样了吗?” 那些大臣面面相觑。 “刚刚,陛下拔了他的舌头!” 众人面色立刻变得惨白。 朱元璋设立大内亲军都督府的消息传到慕容正耳朵里时,已经是第二天了。 一口大铁锅里咕嘟咕嘟的炖着rou,边上围着一圈人。 慕容正探出铁叉子给锅里的猪rou翻了翻:“看来,陛下对那些大臣的忍耐已经到极限了。”
上官云嘴巴闲不住,啃着一截黄瓜:“真是痛快,听说那些御史言官现在连屁都不放了,一个个天天长着嘴巴乱咬人,现在好了,屎都不敢吃了。” 南际云往远坐了坐,实在不想离这个恶心的家伙太近,一会儿还要吃饭呢。 “陈桓这次倒霉了!”上官云说道:“听说陛下已经打发他去运军粮了,出门前差点没把他儿子狗腿给打断了。” 慕容正抬起头对南际云说道:“你的新任命下来了吗?” “已经下来了,过上两天就要正式开始工作了。” “谁接你的职。” “郭威。” “郭威要倒霉了。” “何以见得?我听说郭威自己高兴坏了,你怎么觉得他要倒霉了呢?” “上官云在。” 南际云笑了笑,不说话。 自从朱元璋拔了那个说话不经过大脑考虑的御史的舌头之后,谈和慕容正和上官云的奏折几乎已经绝迹了,不仅如此,因为营造城墙的工作,慕容正少不得要到各个部门去跑一趟,以前去的时候不是让等着就是吃了个闭门羹,现在不一样了,去了之后立马有人带着把事情给办了。 所以城墙营造的很顺利。 一截断墙立在地上,朱元璋围着走了一圈:“这就是你营造的城墙?” “陛下,这是模型!”慕容正说道:“真实的城墙要比这高三倍,厚三倍,这个模型是按照比例还原的,但是用料确实十足十的。” “你跟朕打了包票,这城墙可是堪比统万城的防御。” “请陛下检验。” 朱元璋挥了挥手,立刻上来四个身材高大的侍卫。对着那个模型的城墙,就是一顿乱砍,使足了吃奶劲儿的砍,刀子砍在上面火星子直冒,墙面上也只是留下一条白色的痕迹,没有一点损伤。 见用刀子没用,朱元璋又叫人抬来锤子使劲儿砸,锤子的效果要比刀子好一点,能在墙上留下裂缝,但依旧对墙体没有造成任何损伤。 徐达检查了一下:“陛下,陈已经检查过了,这个城墙确实防御力非常好,若是真的城墙,恐怕防御力还会更高一些。” “不仅如此。”常遇春也说道:“陛下,这城墙并非磊叠,因此砖石与砖石之间没有空余,整体墙面非常平整,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防止敌人攀登,靖阳侯用心了。” 看着他俩在给慕容正打辅助,朱元璋回心一笑:“朕的测试还没结束呢,你俩一会儿再夸他吧。” 还没结束?刀砍斧劈锤子砸都用到了,难道还想用大炮轰? 果然,侍卫推过来一尊火炮。 常遇春有些不放心,悄悄走到慕容正身边小声说道:“行不行?” “应该行。” 随着大炮发出一声轰鸣,一发炮弹精准的打在那个模型的城墙上,炸裂的炮弹和碎石向四处纷飞,方圆数十丈之内树木土石皆是收到了波及,若非众人已经提前到了百丈以外,这个距离还是非常危险的。 城墙受损严重,表层的砖石早已碎裂,露出里面纵横交错的铁条来。 朱元璋说道:“还是你有钱啊,把这铁埋在城墙里面。” 慕容正笑了笑:“物尽其用。” 朱元璋点了点头:“很好,城墙就按照这个标准来营造就行。” “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朱元璋顿了顿:“营造城墙的事,真会让人来处理,眼下有些事需要你去办。” 慕容正一愣,这个时候却没有因为朱元璋的新任命而疑惑,反而是在担心,若让新的官员来处理这些事情,会不会有变故。 “朕派去的人不会改变你所有的计划,你完了交接一下就行。”朱元璋说道:“扶桑和高丽的时节还有几天就要进京了,你留在朕身边,到时候自有安排。” “臣,遵旨。” 朱元璋长出一口气:“这些小国也不能大意啊,朕虽然是开国之君,但也要想着子孙后代的忧患……” 后面的话,慕容正一个没听清,因为他听到开国之君四个字的时候,忽然想起来了。 高丽使臣李成桂,不就是后来朝鲜的开国之君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