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9章 转变 (第2/2页)
少寨主名赵秋,是个英姿飒爽的女子,行事雷厉风行。 这次带领人马前来,是准备好好收拾一下印象中的**,给流云寨增添声威。 寨主赵忠,膝下无子,流云寨已初具规模,继承人之位算是个香饽饽。 流云寨有八百寨兵,常年训练,身体强壮,具备一定战斗力。 赵秋这次得到村民报信,足足带了一百八十人,正是村庄溃兵的两倍。 谁知,还未等他们靠近村庄,就被牛午带人埋伏,杀了个哭爹喊娘。 “不要乱!稳住!”骑马的赵秋声嘶力竭地喊着。 可惜没什么作用,匪众很快被冲散、打乱。 魁梧的牛午,一个刺枪,将赵秋挑下了马。 胜利来得相当之容易。 十几个匪徒被押入村中,村民畏畏缩缩地聚上来。 王平有伤在身,现在还不能动弹。 赵秋只能被押进屋中。 别误会,屋里有几名心腹兵士看顾着。 “岂可这般无礼?给少寨主松绑。”王平一句话点出了对方身份。 左右,依令上前松绑。 “你怎么知道的?”脱离束缚的赵秋惊疑。 “这里的民众可不是一条心。” “好了,我有伤在身,说不了太多话,就直入正题。西蛮已经大举侵入我朝领土,凭你们的实力,根本挡不住……” 还是老方案,他准备寻求合作。 说了一长段,他累了,让人放走了赵秋。 不管对方合作与否,都无关紧要,他已经制定下日后的计划。 看似闭目养神,实则头脑还在转动。 当下情形,一点不容乐观。 没两日,赵秋带人找了过来,还带上了礼品,颇有礼贤下士的风范。 不入虎xue,焉得虎子。 王平拖着病躯,被人架着,前往流云寨。 很快,见到了当家寨主赵忠。 两人进行了单独谈话。 赵忠识人之术高明,十分钟意王平,明确表示:可以将寨内全部人马交托给他,却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娶赵秋为妻。 没想到,王平未有多少犹豫,当场答应下来。 口说无凭,赵忠还要求立字为据。 照做后,王平得到了对方全力支持,很快将流云寨掌控于手,尽得八百人马。 加上陆续收拢到的溃兵,手下能战之士已突破至一千二百人。 他在大败后,便已决定:不再追随楚央,而是要开创属于自己的基业。 他暂时不会跟蛮军硬碰硬,而是要收归方圆三十里内的全部匪众,用以壮大实力。 蛮军东进,一路毫无阻挡,除干虎县城、并州州城外,其余城池、村寨尽被其屠戮、搜刮。 一时间,大半个并州哀鸿遍野。 寒冬来临前一个月,十五万蛮军陈兵并州城外,想着一举攻下这燕朝十大坚城之一。 一旦得逞,西蛮便能在燕朝国境内立下据点,进可攻、退可守。 关乎生死存亡,并州城的杨家自然奋力抵御。 城中粮草充足,足够支应半年。 趁着杨家被限制在城中,王平在外迅速扩充势力,将仅剩完好的八座县城中的三座收入囊中。 麾下兵马扩充至了八千。 三座县城成品字形分布,每座分下两千守军。 剩下两千人马配合流云寨地理优势,采取游击战术,袭扰小股蛮军。 一有机会,就以优势兵力,吞下对方。 这个时代做什么都要靠人,而人要靠粮食存活。 王平已经将下一个目标对准距离较远的平阳县。 这是个产粮大县,未经蛮兵肆虐。 位置很要命,在并州城东南方二十里,杨家可以随时救援。 王平在等待时机。 寒冬即临,在回撤前,蛮军准备再组织一次大规模攻城。 奴兵、壮丁甚至老弱妇孺,被驱赶攻城。 持续三昼夜,等燕人消耗得差不多时,他们再大举进攻。 杨家也不是吃素的,并州军原先就有五万兵马,如今全城征召,已扩充至十万,还有其他后援。 并州城,城高墙坚,没有三倍以上的精锐兵力,实难攻破。 何况,蛮人不擅生产、创造,没有相应的攻城器械。 寒冬来临,他们无奈后撤。 干虎县的楚家军被剩余蛮军牵制,无法截断其后路。 “主公,平阳县急报。” 并州城内,杨家老宅,一脸疲惫的家主杨玉来刚刚坐下,便有亲信来报。 展开信件一看,当即拍桌而起。 “岂有此理!趁火打劫,哪来的贼人?快快打听清楚。”其人恼怒。 信件是平阳县令的求援,看日期,已经耽搁了整整两日。 就是这两日功夫,王平集中兵力,攻下了平阳县,尽得城中粮草。 有了粮,便又开始扩充人马,将四县之地连成一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