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袍道士_第二十三章:和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和尚 (第1/2页)

    “师姐……”曲阳抿了一口酒,顿了顿,开口说道:“你的话,是认真的吗?”

    “当然是认真的。”苏冉一脸严肃地说道。

    “你可知道,望舒县城的那座城隍庙,存在了几百年?”曲阳问道。

    “这个……”苏冉寻思了一阵,开口说道:“从前,听爹爹说起过一次,那个庙,好似初建于宋朝,大明朝初建的时候,翻新了一次,直至今日。”

    “我在城隍庙坐诊的时候,听庙中的老人说起过这个庙的起源。”曲阳说道:“师姐有没有兴趣,听一听!”

    “你说吧。”苏冉答道。

    曲阳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最初的时候,城隍庙并不是城隍庙,而是一座佛堂,里面没有道士,只有和尚,北宋末年的时候,战火纷飞,佛堂被匪人付之一炬,化为乌有,寺院中的和尚各自散去,只留下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和尚,因为年代久远,那个和尚的名字没有传下来,他是个孤儿,无亲无故,寺院被毁之后,他无处可去,只好住在断壁残垣之中,每一日去附近的村镇,化缘度日。

    这一日,他照例出去化缘,在一处村庄,瞧见几个泼皮在调戏一个姑娘,那个姑娘长相与穿着打扮都与汉人不同,瞧的出,那是个女真族的姑娘,那个时代,蒙古族已经崛起,大宋被打得落花流水,先前欺负宋朝的大金此时已然没落,那个女真族的姑娘不知怎的,流落到宋朝的地盘,被人欺辱,也是有情可原。

    和尚见状,挺身而出,挡在姑娘的身前,想保护她。被几个泼皮一顿好打,让他走开。

    和尚拼死保护,不让几个泼皮近姑娘的身,最后,几个泼皮悻悻而去。

    姑娘无处可去,随和尚回到了寺院。

    和尚说:我是出家人,你跟着我做什么?

    姑娘说:寺院都没了,你如何修行?

    和尚说:心中有佛,何处不是道场。

    姑娘说:从今以后我便跟了你,你是好人。没有你的保护,我命不久矣。

    和尚说:遇到你,或许是佛爷给我的一个考验。现在,战乱四起,寺庙焚毁,我便还俗护你周全,将来有一日,太平降临,我要重修庙宇,再塑金身,青灯黄卷,佛前侍奉。

    你可愿意

    姑娘说:一切听你的安排。

    和尚还俗,在寺院的附近,建起了三间茅草屋,与姑娘成亲,做了名义上的夫妻。附近的村民便不敢再欺负姑娘,只是总用言语调侃和尚。

    三年之后,和尚捡到一个弃婴,抱回家,送给姑娘,对她说,你供养他长大成人,他供养你安享晚年。

    姑娘说:不如我们做真正的夫妻,我替你生儿育女如何?

    和尚摇头,说道:我在佛前立下过誓言的,不能言而无信。

    姑娘不语。

    又过了一些年,蒙古人灭了南宋,建立的大元朝,将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和尚对姑娘说:现在没人会欺负你这个女真姑娘了,自己挑一个好男人嫁了吧。我要去修我的寺院了。

    姑娘只是笑着点点头,替他剃度,穿好僧袍,打点了行囊,目送和尚离开。

    和尚四处化缘,吃尽了苦头,终于用了十五年的时间,重建了儿时的那座寺院。

    那座寺院香火旺盛,引来了旁人的觊觎。一群有背景的和尚占据了这座寺院。

    他一手建起了的寺院,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别人的。他也没说什么,泰然接受了那群和尚的安排,从方丈变成了扫地僧。这一扫,就是半生。

    那个女真姑娘在他走后,余生未嫁,清清白白地来,清清白白地走。

    临终前,对养子说道:我这一生,唯亏欠他。他护我一生,我却无以为报。说罢,悄然离世。

    养子将姑娘的话传到和尚的耳中,和尚听罢,泪流满面。

    和尚晚年,失去了劳动能力,被寺院的和尚扫地出门。养子将他接回家中。

    和尚临终前,拉着养子的手,流泪说道:我这一生,不负如来,却辜负她。我死之后,将我的遗体火化,留一块骨头,陪葬在她的身边,其余的,撒入江河之中。

    和尚圆寂之后,养子按照他的吩咐,焚烧他的遗体,大火之后,烧出一枚红色的舍利子。

    养子将那颗舍利子埋入养母的坟中,其余的,撒入江河之中。

    元末,战火再起,这座佛堂再一次被焚毁,直到大明朝建立,朝廷这才拨款重修了这座庙宇,只是从佛堂变成了城隍庙,庙中供奉的乃是大明朝开国的大将常遇春。据说常遇春在此大破元军,立下赫赫战功,于是乎,就被此地的百姓供奉为保一方平安的城隍爷。”

    曲阳说到此处,顿了顿,开口说道:“师姐,不是我泼你的冷水,这座城隍庙有百年的传承,上通神明,中通百姓,下通地府,莫说一千狐兵,便是一万狐兵,也动摇不了城隍庙的根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