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恶报 (第1/2页)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曲阳感慨道。 光头望了他一眼,一声叹息,充满无奈和苍凉地说道:“后来,我的儿子降生了。这是一件大喜事,我很高兴,把丈母娘接到家中,伺候月子。有一日,丈母娘将我唤到身前,一本正经地问道:姑爷,开心吗? 我忙不迭地点头,嘴里说道:开心,开心,得了一个大胖儿子,怎么会不开心呢? 丈母娘说道:这个事情,是不是要感谢我的女儿,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吃尽了苦头。 我说道:是的,是的,从今往后,我一定要好好待她。 丈母娘继续说道:姑爷,你瞧瞧你,有家有业,有妻有儿,多让人羡慕。再瞧瞧你那苦命的小舅子,眼见着二十好几的人,连个媳妇也娶不上,你这个当姐夫的,心里不着急吗? 我说:您别着急,明日我便找媒婆给他说亲。 丈母娘说:找媒婆,用得着你吗?没有房子,没有聘礼,谁会跟他? 我说:我在望舒县的西城,还有一套房产,先借给小舅子住,如何? 丈母娘哼了一声,嘴里说道:今日你得了大胖儿子,高兴,把房子借给我儿子住,明日,你不高兴了,会不会把我儿子从那套宅子里赶出去?不成,不成,你若是真心,就把那套宅子送给我儿子,立好字据,永远不能反悔。也不枉我儿子叫你一声姐夫。 我听了,很不高兴,忍不住说道:他是你的儿子,你们做父母的有责任给他买房子,娶媳妇,我这个做姐夫的,没这个义务。 说罢,转身我就走了。 等到了晚上,我从绸缎庄回到家,听见我儿子哇哇的哭,一进屋,却见我媳妇和我丈母娘对坐床边,我儿子赤裸着身子,被丢在一边。 我跑过去,给孩子裹好被子,抱在怀里,一边哄孩子,一边埋怨我媳妇:你这个当妈的是怎么回事?孩子哭成这般模样,你就眼睁睁地看着,袖手旁观,算怎么回事? 我媳妇望了我一眼,冷冷地说道:孩子没有了,可以再生,爹妈却只有一个,弟弟与我是一个娘肠中爬出来的,血浓于水,这个孩子是你们家的香火,我们家的香火却还没有着落,想到这个,我觉得活在世上,真是一点意思也没有。 我说,天下竟然有你这样的女人,不配当妈,你滚吧。我自己找奶娘。 丈母娘带着我媳妇,小舅子打点行囊,连夜离开了我家,走得时候,小舅子指着我的鼻子说道:你这种人,真是瞎了眼睛,我jiejie离开你,能找个强你千倍万倍的好男人。 媳妇走了以后,孩子交给我母亲照顾,找了好几个奶妈,都喂不进奶去,眼见着,我儿子难逃夭折的命运。 我母亲流着泪说道:咱家这么多的宅子,送他一套又如何?难道你真的眼睁睁的看着我的大孙子活活饿死吗? 为了儿子,我低了头,去丈母娘家,用一张房契,换回了我的老婆。 只是从那以后,我们的夫妻情分已经荡然无存,维持我们之间关系的只有那个襁褓中的孩子。 得到房子之后,媳妇的娘家人再也没有出现在我家。但是,我能感觉得到,每个月,媳妇总是偷偷地送钱,接济她的娘家人。 过了两年,有一天,有人给媳妇捎信,说她爹爹病重,媳妇放下手中的活计,匆匆忙忙地回了娘家。没过多久,又回来了,闷闷不乐。 我也不问,因为我知道,一问,准破财。 过了两天,她终于按耐不住,对我说道:你能不能借我十两银子。 我说:这一次,借钱做什么? 她支支吾吾,犹豫了半天,才说:我弟弟做生意赔了,债主堵门,你不帮他,我爹爹娘亲都要露宿街头。 我说:娶了你,是我上辈子缺了大德。看在儿子的面上,我将你留在家中,若是看你们娘家人的面子,我早就一纸休书将你扫地出门。 她的脸色惨白,没有一丝血色,哀怨地问道:你真的不帮我? 我摇摇头,说道:不帮。 她什么都没说,离开了家,回了她的娘家。 后来,我听街坊说,她回了娘家,小舅子问她借到钱没有。媳妇摇摇头,说没有。小舅子十分生气,当时就把她赶出了家门,嘴里说道:没有钱,你回来做什么? 我丈母娘追出去,指着她的鼻子骂道:别人家的婆娘,掌管财政大权,想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你瞧瞧你,十两银子都要不来,枉我养这这么多年,快走,快走,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果然跟娘家不是一条心。 我媳妇失魂落魄,又回到了家。整整三天,不吃不喝,最后,她红着眼,问我一句:这么多年的夫妻情分,难道不值十两银子吗? 我说:你的娘家人,就是一群强盗,只是他们的手中,没有刀而已。 我媳妇绝望地望了我一眼,对我说了她这辈子最后一句话:你会后悔的。 当天夜里,她穿了一身红色的衣服,在这间宅子里,悬梁自尽了。 我媳妇说得对,我真的后悔了。他的娘家人打上门来,闹了个天翻地覆,将我告到了衙门。县太爷最后判我赔偿他们家二十两银子。 兄弟,你说说看,这算不算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个……”曲阳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光头又说:“老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自从我媳妇悬梁自尽之后,我家的财运一日不如一日,现在的日子,勉强可以维持。倒是我媳妇的娘家人,得了二十两银子的赔偿,开了一间酒楼,这几年,生意兴隆,我的小舅子在西城买了大宅子,出门坐两匹马的车子,去年的时候,生了一对龙凤胎,我那丈母娘,每天抱着大孙子,去茶馆,嗑瓜子,听评书,安享晚年。我这心里,五味杂陈,不是个滋味。” 曲阳安慰了一阵光头,两个人在陈父的见证下,签了买卖房屋的文书,签字画押之后,曲阳将五十两银子的银票交给了光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