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三章 你脑袋怎么长得?(求订阅!求月票!) (第1/2页)
我的修真界世界正文卷第四百一十三章你脑袋怎么长得?进了考场里面。 陈君羡稍加打量了一下,里面具是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小棚子,每个小棚子还独立设立了阵法,很明显,是为了防偷窥、防作弊。 今天是文考。 基本上一整天都会在考棚里度过。 陈君羡找到了自己的座位丁丑号。 里面很简陋,一张长桌,一张椅子,还有一个有点像夜壶的东西,毕竟绝大多数参考者都是炼气期修士,还无法像陈君羡那样辟谷。 陈君羡坐在座位上,将笔墨砚台一一摆放好。 大概等候了四五分钟。 考棚里一个清脆的钟声响起,随后,诸多衙役开始给考子们分发考卷。 考卷倒是锦帛制作的。 至于回答问题则是用的竹简,也是衙役分发,每个人一篓子,放在桌旁,要用自己取就行。 陈君羡打开锦帛想看看题目,结果却发现锦帛上除了红线横直道格,其他什么都没了,很明显是起草用的,并非真正考卷。 正当他纳闷。 忽而,数位衙役举着牌灯巡行场内,两位衙役并立高举一块大木板子巡回展示,本场考试题目正是贴在了这张大木板上。 原来如此。 陈君羡恍然大悟,心中恶意揣测,心说要有人高度近视咋办?嗯,大家都是修真者,应该没人近视。 院试的第一场叫做正场。 这一场考题为四书两篇、经义一篇、以春日为主题赋诗一首,这些题目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毕竟还没到乡试。 和地球明清两代科举不一样,这里没有试帖诗,只是要求写一篇诗赋,可以围绕主题自由发挥。 陈君羡看到木板上的题目,嘴角不由勾起一抹笑意,这些题目皇帝赏赐的书籍里面都有,他想要拿满分应该不难。 第一题是出自前朝文圣钟佴先生的《新论.已落重收》:杨员外於陵省宿归第,遇程於漕司,询之所试,程探靿中得赋稾示之。 第二题则是摘自《高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第三题是经义《五朝书》:赵时春。 这些都要破题的。 也就是说需用几句话说破题目要义。 最后是赋诗,其实这才是最难的,虽然可以自由发挥,但一般参加科举,谁敢写风花雪月,基本都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主,再围绕着主题去设计一首诗。 不过陈君羡没当回事,他就准备正常写春天,不想阿谀奉承吹捧什么,好吧,他实在想不到什么和春天有关还能吹捧朝廷或者皇帝的古诗。 …… 另一边。 五个考官和充当巡场御史的曾环正襟危坐小声谈论。 作为主考官的孙云生自然是考场里老大,不过他还是对曾环非常的尊重,“曾知州,此次咱们开州有好几个不错的苗子,想来应当有人能中金榜题名,届时对于你来说也算是一件不小的政绩。” “呵呵,希望如此吧。”曾知州道。 那白发老妪女副考官眨眼道:“我觉得那吴化不错,县试、府试具是案首,应当能金榜题名。” 另一黑面男副考官点头道:“此人确实有真才实学,还有安云县保荐的成玉已是金丹期,我觉得他更有可能金榜题名。” 孙云生问了一句,“那江贯县保荐的华玄机你们如何看?” “华玄机?” “我听闻过此人名号,传闻擒拿过金丹期初期要犯,实力确实很强,只是我也听说他是从外面世界进来的,对我朝四书五经兵书一窍不通,我不怎么看好他。” “对,而且此人性格张扬,口出狂言说进士囊中物,我感觉他文考不行。” 几个副考官都否定。 曾知州一听,也有点不放心了,他可是对陈君羡很期待的,只是确实和几个副考官说的那样,陈君羡是从外面世界进来的,对大宋朝文献不太了解,怎么可能考出好成绩? 曾知州心里担心归担心,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他站起身,“我去巡视下考场。” “呃……这才刚开考啊。”老妪有些懵道。 其他人也差不多反应,心说你就这么着急巡视? 曾知州也没管他们怎么想,随口敷衍了两句,随即就朝着考场走去。 巡场御史是有权利检查任何一个正在考试的考生的,当然,一般没发现舞弊这种事情,巡场御史也不会动用这个权利。 曾知州假装漫不经心地在考场里走着,不时还跑到有些考生案前看一下。 大概一盏茶后。 他来到了陈君羡考棚前。 曾知州本来还想看看陈君羡冥思苦想认真对待考试的样子,结果没想到刚走过来就无语地发现陈君羡居然在闭目打坐修炼了起来。 尼玛! 自暴自弃也不能像你这样啊! 这才开考一盏茶时间不到点,居然就放弃了? 曾环眉头都蹙了起来,他正欲开口提醒一下陈君羡认真对待考试,忽然,他看见竹简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嗯? 难道他已经考完了? 曾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是的,第一场考试就四道题目,除了最后诗赋之外,其他三道题目都是破题,基本一两句话能解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