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棚总价 (第1/2页)
,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关于温室大棚草莓的种植,蒋非需要考虑的除了大棚类型的选择与建造,还需要考虑草莓的种植方式。 草莓在大棚中种植的方式有两种,即土壤栽培和无土栽培。 大棚土壤种植草莓最常遇到的问题有两个:草莓重茬、土壤板结。 重茬也叫连作,是指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 一般同一种或同一科作物在同一块地连续种三茬或三年以上,就容易得重茬病。 重茬病会造成作物烂根、死棵、僵苗、不发根以及作物产量低、品质差等现象。 土壤板结是土壤在长期的种植中,使用化学肥料等,导致土壤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出现板结现象的土壤,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通透性差,肥料利用率低,作物根系不发达。 在农村长大的蒋非,对这些问题知道得很清楚。 以前家里种花生、黄豆、赤豆、红薯等,用的都是轮作的方式。 就是同一块地每年种植不一样的作物,轮换着来,能有效规避重茬障碍。 而温室大棚,蒋非是专门用来种植反季节草莓的,轮作不适用。 要是用无土栽培,倒是不用担心重茬、土壤板结、土壤酸化等一系列问题。 草莓的无土栽培主要是采用基质栽培,常用的基质有椰糠、草炭等。 基质就是类似于土的性质,本身没有什么营养成分。 草莓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是来自水肥一体化的灌溉系统。 基质主要起到的固定草莓苗的作用,都放置在相应的容器里面。 基质可以重复使用,种植结束后把它们拿出进行晾晒消毒就可以进行第二次使用,3-5年更换一次就可以了。 用基质栽培草莓,没有了重茬问题和土壤板结问题,还能充分、合理利用大棚内的土地及空间,可实现立体栽培。 但无土栽培的设备投资大,需要配置基质和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用电多,肥料费用高。 蒋非衡量了一下,种植反季节草莓还是用无土栽培好。 虽然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多,但无土栽培可以实现立体栽培,跟土壤栽培相比,同样的面积可以种植的草莓更多。 而且草莓无土栽培没有土壤,没有灰尘飘在空中,干净、卫生、环境好,游客的采摘体验感会更好。 确定了下来,蒋非选了个周末去县城找建造大棚的公司,顺便带mama和女儿买几套冬天的衣服。 同去的还有蒋文康,他在家里待得有些无聊,听到他们去县城,便一块过去走走看看。 车上,陈小梅看着坐在副驾驶座的蒋文康,说道:“大康,你回家来之后,脸色好看了不少,还是家里的水土饭菜养人啊。” “叔叔胖了,脸上rourou的,跟我一样。”星星捏了捏自己rou乎乎的脸。 “星星,叔叔的胖跟你不一样,你那是婴儿肥,是可爱,叔叔这是肥rou。” 蒋文康拍了下脸颊上的rou:“我比工作时胖了快有二十斤了,每天吃好喝好睡好,整个人都胖了一圈。” “唉,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运动起来减减肥才行。” “大康,你现在多重?”蒋非问道。 “刚好160斤,昨天早上起床称的。” 蒋文康身高178,体重160斤,因为平时不运动,看起来身上的rou多,坐着时肚子上的赘rou明显。 “是该动起来,减不减肥另说,至少运动起来可以把肌rou和线条练一下,看起来rou不会松松垮垮的。”蒋非往旁边看了一眼。 “嗯,我明天就行动。”蒋文康握着拳头说道。 “我也胖,我也要运动。”星星伸手戳了戳自己身上的rourou。 “星星不胖,星星这是可爱。” 陈小梅搂过孙女,有点小rourou的星星抱起来舒服,揉起来舒服,看着可爱又招人喜欢,她可稀罕了。 一路聊着天,四人到了县城。 蒋非先开车送mama和女儿到服装购物商城。 “妈,星星,你们慢慢逛,我办完了事过来接你们去吃午饭。”蒋非说道。 “嗯,你和大康去吧。” 陈小梅挥了挥手,在门口买了一串糖葫芦,拿着让星星咬了一个,自己跟着咬了一个。 看着两人进了服装购物商城,蒋非开车拐进另外一条街道。 县城里建造大棚的公司都集中在这里了,一条街道上有四家,都隔得很近。 上次来县城买除草机和翻土机,他已经到这几家建造大棚的公司了解过价钱了。 停好车,蒋非和蒋文康从车上下来。 蒋非径直进了街道的第二家店铺。 蒋非说明来意后,接待员领着他和蒋文康去了接待顾客的隔间,泡茶招待,拿了几个册子过来。 连栋膜大棚的配套设施很多,可以根据种植的作物所需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 蒋非详细说了土地的基本情况,以及是用来无土栽培反季节草莓的,让他看看需要的配套设施都有哪些。 接待员打开连栋膜大棚的册子,一一解释里面的配套设施用途,给出建议,再让蒋非做决定。 除了配套的设施,还要根据土地的基本情况来确定建造的长度、宽度等,还有温室主体结构、覆盖材料等需要确认。 全部确定好,接待员打开计算器噼里啪啦一通算,平均下来每平米造价130元。 蒋非准备建三亩的连栋膜大棚,算下来大概要二十六万。 蒋文康坐在一旁喝茶,听着三哥和接待员交谈。 听到每平米造价要130元,他心里感叹了一下有点贵。 等听到建造三亩要二十六万时,他握着茶杯的手抖了一下。 妈呀,这也太贵了! 单独说每平米造价多少多少,蒋文康的心里还没个整体的概念。 他拿出手机,点开计算器一算,一亩地按667平米算,就要八万六千多,三亩可不就是要二十六万嘛。 蒋文康看了下三哥的神情。 蒋非只是点了点头,继续跟接待员说起还要建的春秋大棚来。 二十六万的价格,蒋非心里有数,他都已经算过了。 春秋大棚就简单多了,塑料薄膜、镀锌圆管骨架,加个卷膜器就可以搞定了。 没有其它配套设施什么的,只是一个简易的塑料大棚。 他选用镀锌圆管骨架算是比较耐用的了,还有直接用竹竿做支架的,价格便宜。 但毕竟一分钱一分货,竹竿的不耐用,总是换来换去也麻烦。 接待员很快给出了价格,每平米35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