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一章 牛栏、二简字 (第2/2页)
牛栏,这里是村里唯一看得到牛栏的地方了。 没有耕田拖拉机的时候,大家都要用黄牛来拉犁耙田,村里很多人家会喂上一头牛。 那时很多屋子旁边都有一个牛栏。 在没堆草垛之前,牛栏其实只是简单的木头架子。 在地上立上五六根木棍,围成圆形,再在上面横着订几块木板,牛栏就做成了。 蒋运宁爬上梯子,接过蒋非递过来的稻草,一层一层往牛栏上堆。 堆得很高,然后慢慢收拢,再扎一个大大的帽子罩住草垛。 草垛圆圆的,远远看去有点像草原上的蒙古包。 整个草垛收成向下的锥形,下雨时雨水顺着锥形面流下来,而中间依然干燥。 既能给牛遮雨,又能给它当食物,一举两得。 蒋非帮着五堂叔堆完两个草垛,堆放在地上的稻草全部用完了。 他往前面的山沟里看了看,有十几条小牛犊跟着一群大黄牛在草地上吃草。 小牛犊看起来都差不多大,大概刚满月不久。 见蒋非在看小牛,蒋运宁在一旁说道:“这些小牛犊都是刚买来几天的。” 蒋运宁准备扩大黄牛的养殖规模。 说实话,从采摘园开起来之后,他心里落差挺大的。 最近几年,他靠着养牛赚了些钱,日子过得潇洒,算是村里小富的人家了。 也是大家羡慕的对象。 村里人一提起蒋运宁来,总是夸他有眼光,有本事,能赚钱。 蒋运宁被夸得飘飘然的,嘴上说着哪里哪里,心里却乐开了花。 可蒋非回来后,大家的目光都被他吸引了过去。 而他也不负众望,不管养殖什么,都能搞得风生水起的。 跟蒋非一比起来,蒋运宁这点成绩就显得逊色多了。 大家的夸赞从蒋运宁身上转移到了蒋非身上。 对于此,蒋运宁心里其实只纠结了一阵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因为他差蒋非不是一星半点,而是他怎么也不可能追上的程度。 可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呢。 采摘园一开,村里的农家乐、民宿,还有各种搞养殖的,越来越多。 蒋运宁感觉到了一股很重的危机。 如果他一直原地踏步,在经济上,很有可能就被他们超过了。 蒋运宁想着自己养牛有了经验,是时候扩大规模了。 他跟老婆商量了一下,决定在年底前,把黄牛的养殖规模扩大到两百头以上。 他们也养了二十几头母牛来下崽,但牛的怀孕周期长,一般需要270-285天。 母牛从怀孕到生需要九个多月的时间。 而且通常一胎只生一个。 等着它们下崽太慢了,蒋运宁只得先从养殖场买牛苗。 来年再多养些母牛来繁育配种,慢慢减少小牛犊的购买数量。 …… “妈,谷晒好装仓了,稻秆挑回来了,田踩完了,秧苗还没长大,不到抛秧的时候。” 蒋非吃晚饭时,对mama说道:“我们这个周末很有空,我约了星期六上午的体检,下午在市里逛逛。” “可以,我没问题,你把鹌鹑养殖、采摘园里的事情安排妥当就行。”陈小梅说道。 “都安排好了,最后一批到的鹌鹑苗也稳定下来了。” 蒋非接着说道:“张姐三人可以搞定的,饲料已经配制好放在仓库了。 “又可以出去玩了,好开心啊!”星星喊道。 看着女儿开心的模样,蒋非想起当初买车时,自己还说有了车比较方便,可以经常载mama和女儿到周边城市玩。 结果买了车,也没有带她们出去几次。 蒋非暗自反省了一番,事业是打拼不完的。 他的时间和经济都允许,还是要多带mama和女儿出去走走。 “妈,星星,你们有没有想去游玩的地方,马上到暑假了,我们可以计划起来。”蒋非问道。 “我想去看雪。”星星期待地看着爸爸。 “看雪?那得冬天,等你放寒假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看雪吧。” 蒋非笑道:“妈,你也还没看过雪呢。” “不,我看过的。” 陈小梅回忆着说道:“16年1月24日的中午,我记得特别清楚,雪花一片一片飘落下来……” “呃……那雪太小了,我们去看鹅毛大雪,那才过瘾。”蒋非说道。 “那也不能说我没有看过雪,我是看过雪的!” “行,您看过雪。” …… 星期六早上,蒋非载着mama和女儿出发去市里。 从医院体检完出来,十一点多了。 “随便找个饭店吃饭。”蒋非说道。 “爸爸,那个早字后面是什么字?”星星指着一间饭店玻璃门上印刷的字。 “餐,早餐。” “爸爸,那个早字后面呢?”星星又指着旁边一家问道。 “也是餐,早餐。” “爸爸,那是哪一家店写错了?”星星疑惑地问道。 “啊?” 蒋非被问懵了一下,又转头去看刚才女儿指着的店。 原来一个写的是“早餐”,一个写的是“早歺”。 星星刚问时,蒋非下意识地答,他都没有注意到这两个字是不一样的。 他在看到歺字时,脑子里自动替成餐字了。 就好像看到“鸡旦”,会自动换成“鸡蛋”,“豆付”自动换成“豆腐”…… 蒋非也一度以为这些是错字。 小时候还有些纳闷,怎么镇上、县城的那些店铺,连个识字的人都没有嘛。 一个个店铺名称都是错字。 后来他才知道原因。 这些字都是二简字。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认为汉字应该为大众所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再加上持续性的扫盲,有些笔画繁琐的汉字,就需要简化一下,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去书写。 于是便有了这些二简字。 当时,对二简字的推广和宣传力度是很大的,甚至于一些中小学的教材都采用二简字。 而且,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都采取二简字。 就像路边卖早餐的的老大爷,招牌都不写“早餐”二字,而是改成了“早歺”。 出生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期的人,上学的时候所识、所书写的字,就是二简字了。 由于是教学用字,二简字给他们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以至于到了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可能都还习惯于书写二简字。 可在试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二简字并不合适。 到1986年,二简字被废除了。 二简字废除之后,在九十年代初,以及中期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在使用。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安装最新版。】 蒋非小时候经常看到一些街道的墙面上写的是“禁止仃车”。 还有卖鸡蛋的小贩,在装满鸡蛋的箩筐里插着个小纸牌,上面写着“鸡旦”。 现在倒是比较少见到这些二简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