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章 朱宇采购土鸡 (第1/1页)
一个星期过去。 鸡脚烧鹌鹑蛋、鹌鹑蛋板栗烧鸡、鹌鹑蛋烧排骨,代替了手撕鸡、白切鸡,成了君缘饭店的招牌菜。 后面几天,饭店的客流量渐渐趋于平稳。 朱宇打电话跟蒋非联系了,约好了时间,他开着车出发,到白河村拿货。 他家的小饭店只请了厨师、服务员和收银员,店里的采购都是他和老婆负责。 店里的客流量慢慢稳定了下来,每天消耗的鹌鹑蛋差距不会太大。 朱宇等一些老板和蒋非,双方都在商量着协调。 错开时间去白河村拿货,可以一次拿到够用几天的量,不用频繁往村里跑。 朱宇这次过去可以拿七筐,大概有三百五十斤,应该够饭店用四到五天。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店里一天能消耗掉七八十斤鹌鹑蛋。 有一半多是点的外卖,或者到店打包带走。 朱宇去到蒋非家时,蒋非并不在家里。 朱宇已经熟悉流程了,自己打开院子的门走了进去。 院子里放着七筐鹌鹑蛋。 一旁的桌子上立着个收款二维码,以及一张写着重量和应付款的纸条。 朱宇扫码付了账,熟练地往外搬筐。 院子里很安静,只有两只猫咪以农民揣的姿势坐在桃树下的阴影里。 朱宇瞥了它们几眼。 它们并排坐着,看着他走进走出地搬着,眼神随着他的脚步移动。 这情景,朱宇觉得自己像那苦命的打工人,而两只猫咪是监工。 搬完鹌鹑蛋,他再次走了进来,朝它们走去。 “嘿,小猫咪,你们咋长得这么可爱呢,可不可以摸一下?” 喜欢猫的朱宇瞧着两只神气又可爱的样子,实在抵不住诱惑。 说是这么说,实际上朱宇并不敢伸手去摸它们。 农村里养的猫大多不习惯被人抱和摸,他伸手了,大概率会被它们用爪子招呼。 “喵~” 黑白猫曾地站了起来,跑到院子的一角,叼了一个毛线球回来,放在朱宇的面前。 朱宇低头看看毛线球,又看看猫咪。 是他以为的那个意思吧?猫咪想他陪玩? 朱宇试探着拿起毛线球扔了出去。 下一秒,两只像一阵风似的从他左右两边冲了出去。 黑白猫先追上了毛线球,抬起一只爪子按住它。 两只跑回朱宇身边,仰头看着他。 “喵~喵~”猫咪急急地叫了两声,发出了催促。 朱宇看着还在远处的毛线球,满脸疑问:它们还想玩,为什么不把球叼回来呢? 他跑过去捡球,又重新抛了出去。 朱宇心想,它们只是可爱的小猫咪而已,能对小猫咪有什么要求呢。 捡球,扔球,捡球,扔球…… 朱宇跑得满头汗,累得喘粗气,看着依然活力满满的两只。 朱宇不禁有些疑惑,这到底是他在逗猫?还是猫在逗他? 蒋非回来时,便看到朱宇气喘吁吁地坐在桃树下。 而两只猫咪围在他身边,不停地“喵喵喵”叫着。 “朱哥。”蒋非推门进来,跟他打了个招呼。 “小非,我搬走鹌鹑蛋了。” 朱宇抬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站了起来,说道:“刚才陪两只猫玩毛线球,它们只追着跑。” “追上就停下,不叼回毛线球,我跑来跑去地捡,跑不动了,它们的体力却还好着呢。” “哈哈,你看,两只眼巴巴等着我陪玩。”朱宇又累又幸福地说道。 虽然猫没摸着,但它们要他陪玩哩。 蒋非觉得,这大概是女儿的锅。 因为星星每次陪两只玩就是这样的,明明教的会它们叼球回来,星星却不教。 她喜欢跑着跟它们耍。 蒋非笑了笑,对小猫说道:“跑累了,到休息时间了,你们把球放好,下次再玩吧。” “喵。” 黑白猫转身叼着毛线球回了屋,狸花猫也跟着跑了进去。 朱宇往客厅里看了一眼,小猫叼了毛线球放在竹编的窝里。 两只先后往窝里一躺,四条腿努力伸展,伸了个懒腰,惬意地眯上了眼睛。 好像真的听懂了蒋非的话似的。 “朱哥,进屋里坐,喝杯茶。”蒋非邀请道。 “不了,我是想问一下,村里哪家养的土鸡多,专门养来卖的。” “我饭店里需要一些土鸡。”朱宇说起了来白河村的另一件正事。 这两天有几个常来白河村的食客在君缘饭店吃饭,跟他提了建议。 既然他都要来白河村拿货了,可以顺便搞些村里的土鸡回来。 村里农家乐的土鸡都很好吃,是真正散养长大的,童叟无欺。 不像市场上的土鸡那么鱼龙混杂。 有些敢按土鸡的价格卖,其实只是出栏前一个月放养了,其它时间都是笼养的。 朱宇考虑了一下,觉得食客的建议不错。 首先,他在农家乐吃过,味道确实没得挑。 然后,他来都来了,带土鸡回饭店完全是顺路的事。 所以,朱宇决定在菜单上添上土鸡。 “养的土鸡多,那就宋冬云家咯,他们把鸡养在山上,这个时间应该在养殖场。” 蒋非说道:“我陪你过去。” “行,那就麻烦蒋老板了。”朱宇笑道。 “不麻烦。” 蒋非带着他一边聊一边往宋冬云家的山头走去。 路上,蒋非给宋冬云打了个电话。 两人到了山上,宋冬云站在养殖场前面等他们。 她的背后就是养鸡场。 养鸡场里有大大小小的鸡四千多只,分了几块区域在养。 每一个区域,都用铁丝网围了起来,鸡可以在林下散步和觅食。 每出栏一批,宋冬云就在山上换一片树林来养,让被鸡糟蹋过的地休养生息。 朱宇在养鸡场的铁丝网外面看了看土鸡。 它们在树林下觅食、散步、土浴,看着精神头足,跟笼养的鸡相比,眼神多了几分机灵。 他说明来意,很快跟宋冬云达成合作。 村里几家养土鸡来卖的,都是统一的价格,零售一斤六十五,批发一斤六十。 朱宇马上要了五十只鸡,先带一批回去看看销量如何,再确定接下来的需求量。 宋冬云端了谷子出来,把鸡引到鸡舍里,来个“瓮中捉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