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兴奋的朱允炆 (第1/1页)
大明皇宫, 朱元璋穿着大孙送给自己的衣服,脸色红润,春光满面,脚步轻快。 瞎子都能看出今天陛下的心情格外的好。 此刻的朱元璋并不知道,因为自己问的那句话,已经让大孙的心中,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怀疑。 这等话,再好的兄弟,在目前的地位相差下,都不会说出来吧。 不过朱元璋即便知道了,也不会太多在意。 ‘本就是咱的大孙,迟早的事。’ 朱元璋也没有什么想过要瞒着所有人,他巴不得大孙早点和群臣接触,把人都拉到太孙党去。 或许朱元璋本人,就是太孙党最大的成员。 “蒋瓛,你说寻个啥时候,让大孙认祖归宗呢。” 想到这里,朱元璋笑着向旁边的蒋瓛问道。 “陛下,臣认为大孙回归的日子,事关国本,应当由钦天监选个黄道吉日才行。” 蒋瓛郑重的说道。 朱元璋满意点点头,他心里也是这般想的,大孙在外流落十年,如今一朝回归,自然是要天时地利人和方可。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喃喃说道:“看来今年过年,咱再也不孤单了。” 说完,又笑道:“不知道他那些叔叔们,看到侄儿回来,会有多么的开心。” 如果远在北平的朱棣,听到这话,绝对会一口鲜血喷出。 和朱允炆竞争,他感觉自己还有点希望。 要真是嫡长孙回归,他哪怕再是不服气,也没有任何办法可言了。 老爷子心里的想法,尤其对于大哥朱标,朱棣哪里能不明白。 不过作为兄弟中老大,朱标的儿子。 其他藩王们,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意见。 长兄如父,哪怕是现在最为顽皮的秦王朱樉,在见到大哥朱标的时候,都是心服口服,没有半点脾气可言。 从童年到成年的这段时间里,朱元璋并没有太多时间陪伴自己的儿子们,马皇后也要cao行丈夫的事情。 当然,这其中不包括朱标。 朱标仁慈宽厚,对自己的弟弟们,照顾有加,哪怕成年后也很是维护。 被所有的弟弟们所敬慕。 朱安承接生父朱标的情感,诸王绝对会力挺朱安。 “咱也得给大孙把衣裳给准备好。” 朱元璋脑海中,突然就想到了大孙册封,这才想起,大孙的衮服和常服,都还没有准备。 便是这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小跑了过来。 其实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在皇宫里,几乎相当是太监第一人了。 不过在自洪武十七年司礼监成立,仅仅八年的时间,刘和已经是第五位继任者了。 前面四位,目前在任时间都没有活过两年。 眼看着刘和也快继任两年了,此刻他的心中,极为谨慎小心,每日都如履薄冰般伺候着。 每天少言寡语,生怕一句话没说好,就被陛下赐死了。 太监被赐死,不管多高的身份,都没有任何一人会帮着说上一句,甚至于连理由都不要,或许看着不顺眼,就是最大的理由了。 后代的司礼监,一般都是作为贴身太监存在的,不过朱元璋这里肯定不一样。 陛下回宫,刘和自然要第一时间过来伺候。 “刘和,你来得正好,便是明日,你跟着蒋瓛,去尚衣监挑个好的缝衣匠,给咱大孙把衣裳都给准备好。” 朱元璋说完后,看了看自己身上袍子的成色,又说到:“一定要用最好的料子。” “是,陛下。” 刘和满心疑惑,却是不敢多问,既然陛下安排了蒋侍卫随同,自早有安排。 刘和的喉咙微微滚动,最后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 本来他是想禀告陛下,皇太孙今日上午便与黄子澄出宫去了。 司礼监本就是朱元璋的耳目,皇宫的大小事情都掌握其中,皇太孙朱允炆的行踪,自然是重中之重。 但刘和观察细致,作为司礼监,对于陛下长袍上的图绣款式这些他极为熟悉。 陛下的新衣,不管是料子的成色还是绣图,他一眼就看出,根本不是尚衣监做出来的。 而陛下口中所说的‘咱大孙’这三个字,更是让刘和心头疯狂跳动。 ‘大孙’这个称呼,可是目前皇宫中所有皇孙,包括太孙在内都没有的。 ‘大孙’等同于‘长孙’。 ‘陛下的长孙,不是在十年前,就已经夭折了吗。’ 刘和洪武三年就进宫了,当然经历过‘长孙之殇’事件。 想起十年前,孝陵的一些传闻,刘和的眼眸中闪过一道惊骇。 ....... “希直先生!” 朱允炆执弟子礼,像方孝孺作揖道。 今日上午,黄子澄便到东宫,告诉朱允炆一个好消息。 他将安排太孙殿下和儒家名士方孝孺的见面。 对于方孝孺,朱允炆并不陌生,那是连皇爷爷都极为赞赏的人才,更是儒家学派中极有声望的名士。 隐约有下一代儒家领袖的风范。 “太孙殿下,万万不可如此!” 方孝孺见太孙殿下行此重礼,连忙上前托扶说道。 看到这等场景,黄子澄在一旁面带着微笑,极为满意。 撮合方孝孺和太孙殿下的见面,便是他的意思。 方孝孺如今在儒家的名望极高,对于太孙殿下日后执政,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尤其是其师宋濂,朝野上下的官吏,多数都是其门生。 方孝孺一旦认可了太孙殿下,那便相当得到了儒家的支持,其中意义极为深远。 朱允炆心里极为高兴,面色上表现得彬彬有礼,展现出一股儒雅的气质。 方孝孺对此,也是极为欣赏。 只是短暂的接触,两人便一拍即合,开始畅聊儒家经典。 不得不说,作为太孙的朱允炆,对于儒家学问的研究,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面对方孝孺有些考校的问题,朱允炆丝毫不慌,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不过两个时辰的功夫,方孝孺和朱允炆的关系,已经极为亲密。 “先生大才,允炆心中钦佩,定当禀明皇爷爷,请先生为我教授儒学。” 朱允炆肯定的说道。 这番话让方孝孺有些激动起来。 自洪武十五年,因吴沉、揭枢的推荐,被朱元璋召见,却并未重用后。 十年后,方孝孺再次来到了京师,正在找人再作推荐,入宫为官。 方孝孺拜宋濂为师学习,文采出众,哪怕是前辈胡翰,苏伯衡也自认不如。 可方孝孺志不在文辞写作,以宣明仁义治天下之道、达到时世太平为己任。 所以他想一展心中抱负。 恰好黄子澄从好友听到方孝孺的消息,于是便联系上,介绍太孙殿下认识。 方孝孺听闻是太孙殿下,自然是一拍即合。 朱允炆得到方孝孺的加入,心中极为兴奋,甚至于脑子里都在幻想着自己执政以后的场景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