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捷报 朱燮元震怒 (第2/3页)
“meimei,你在这里要注意身体,如果觉得烦闷,我要你嫂子多来这里陪陪你。 我现在还有事情,准备回去安排。” 王仲策达成过来的目的,他直接与自己meimei告别。 “哥,你不用担心我。 我的医术,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身体状况很好,孩子的状况更好。 有什么事情不用瞒着我,遇到什么事情,我都能挺住。” 王文君看到自己哥哥王仲策走后。 重新翻开苏河给她亲自写的信件,反复的观看,越看脸上笑容越浓厚。 …… 悦来酒楼,杨文才和丁万年来到这里吃午餐。 “伙计,你怎么给我上红薯酒,是不是看不起我。 把你们这里,最好的酒给我搬出来。 大爷,我现在,那可真的不差钱。” 伙计立刻过来,看到桌子上的酒,他语气非常平和的介绍道: “这位客官,这是我们悦来酒楼新推出的地瓜烧。 我们东家高价购买的蒸馏酒技术。 我们聘请酿酒大师,酿造独一无二的悦来牌地瓜烧。 这酒醇厚无比,绝对不输于进口的酒。 价格属于最贵的一档,绝不会埋没您的身份。” 杨文才喝了一口酒,感觉嗓子火辣辣,胃部也剧烈翻涌。 “这酒,够劲。 你们这家店,真的很不错。 老丁,我们一起喝酒,感谢你给我出主意,让我这次翻了身。” “卖报,卖报。 《汉中周报》加刊,前线大捷,十文钱一份报纸。” 报童拿着一摞报纸,走进悦来酒楼卖报。 卖出十份报纸,报童能赚一文钱。 他们都是贫苦人家孩,这一份工作,能让他们填补家用。 “给我来一份报纸,这还是《汉中周报》第一次加刊。” 杨文才喝了一口酒,冲着报童喊道。 他直接从兜里,掏出十枚铜币递给报童。 报童仔细检查铜币,把铜币放进挂在胸前的布袋内。 “这是您的报纸,请拿好。” 杨文才打开报纸,他还嘟囔着:“你们悦来酒楼真不行,之前还有先生读报纸,现在都没人读报纸。 想要看报纸,还需要我自己去买。 要不是请您教过,我认识几个新字,报纸都看不懂。” 伙计还没有离开,他听到这句话,委屈的道:“这位客官,我们店也没办法。 那些识字的书人,看到同行应聘学老师和记者,混的风生水起。 这次统领府招募一些临时的老师,去四川建立学。 很多人都去报名当老师,谁还会在酒楼书,赚这么一点钱。” 旁边有不识字的食客,大声叫嚷道:“这位仁兄,你既然识字,就把报纸上的内容念一下,让我们也跟着长长见识。” 杨文才在周围食客的恭维下,他喝下一口地瓜烧,给众人读着报纸。 报纸上的字,他也认不全,但他认识上面的拼音,读出来完全没问题。 当他读完大军攻下剑门关的捷报。 整个酒楼立刻沸腾了。 统领府这里只要不造谣,一般的政策可以随意讨论。 言论宽松的条件下,很多百姓都爱讨论时事。 他们听到攻下剑门关的捷报,众人都开始议论起来。 “我儿子上军校,我还专门向他了解剑门关。 剑门关的意义也十分重大。 大家不知道剑门关没有问题,我形象的比喻一下。 四川就是我们的房子,剑门关就是前院大门和门边看家护院的大黑狗。 剑门关被攻破,那就是大门被打开,看门的狗也被打死。 四川从此之后,再也挡不住苏统领的大军。 苏统领拿下四川,那只是早晚的事。” “我在水泥厂上班,苏统领打下四川,这肯定是要修路。 我们水泥厂,肯定又要扩大规模。 只是我被转岗了,一年工资差了好几两银币。 工资极高的研磨车间,统领府规定每个人只能在那里干半年。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规定,我感觉自己干十年都没问题。” 还有一些书生,听到这个消息,平时不爱话的他们,也跟着讨论起来。 “明年的科举,要完蛋了。 苏统领拿下四川,四川的读书人,那可是比我们汉中府读书人多多了。 本来科举,我们这么多人竞争就激烈,现在四川的读书人参加科举。 我生在这个时代,真是太倒霉了。” “老兄,你真的傻。 苏统领打下四川,那会多出多少官位。 明年科举,肯定会授出海量的官位。 有这么多官位,统领府肯定要扩大科举规模,我们每个缺官的机会,都会提高很多。 这完全是大好事,我已经能遇见明年科举的盛况。 这就去参加汉中学派,这次绝对不能落后了。” …… 李元正刚走进都察院,就听到几名监察御史在聊。 “咱们都察院官职太混乱了。 大明的监察御史都是正七品,大家都是同一个品级,不容易弄错。 我们监察御史倒好,从九品到正五品,横跨了整整十个品级。 我这个正七品监察御史,以为是个不的官。 昨看到一个年轻的监察御史,以为他是辈,去指点他。 结果人家是从五品的大佬,那一瞬间真的很尴尬。” 他们聊着,看到李元正走进来。 这两名监察御史刚想打招呼,就听见都察院外面的大鼓响起来。 这个大鼓不同寻常,苏统领特别设立的浩然正气鼓,专门用于官告官。 民告官直接去大理寺,事情闹大会有三法司会审。 都察院外的浩然正气鼓每一次想起,必然会有一名或是多名官员落马。 敲鼓的人诬告,他会丢官罢职,还会住进刑部大牢里。 敲鼓的人没有诬告,必然会有很多官员接受审牛 李元正听到鼓声响起,他立刻跑向都察院门外。 两名监察御史也跟着跑出去。 都察院的鼓声响起,会把汉中城所有的目光都吸引到这里。 浩然正气鼓的案件,会被《汉中周报》公开报道。 每一个办案细节,都会被人反复研究。 这种情况下,都察院的每一名御史,都要保证自己完全按照规定做事,让别人挑不出毛病。 杜源敲着大鼓,心中非常憋屈。 他太倒霉了。 捡漏成为一名吏部官员,还是考核司的官员,专门稽查乡长等官吏。 他平时擅长溜须拍马,这是给领导拍舒服,他本以为会高升,没想到卷入大麻烦之郑 杜源犹豫良久,直到今看到报纸上的捷报,他才彻底下定决心。 李元正走出来,看到吏部的杜源。 他记得这个人,当时在招贤馆考试,这个人还闹出一些风波。 杜源看到李元正出来,这个和他同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