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4章 望远镜和显微镜 (第2/3页)
还是很重要,特别是在科研领域。 这次组装成功,你们制作多少望远镜和显微镜。” 田家鹏一脸喜意的说道:“秦王殿下,我们经过一下午的努力。 已经制造出显微镜十二台,天文望远镜二十六台,常规望远镜九十八台。 最难装配的显微镜,再过一两天,我们也能把它完全装配完。” 苏河听到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这个数量,他非常满意。 田家鹏看到苏河满面笑容,他继续自豪的说道:“秦王殿下,我的理论完全没有问题。 望远镜和显微镜都能达到预想的设计要求。 常规望远镜换上玻璃透镜,变得更加清晰。 望远镜采用双筒结构,比单筒的千里镜看得更远更准确。 天文望远镜已经能清晰看到月亮上的景象。 那里没有嫦娥也没有仙宫,连一颗杂草都没有,全是大大小小的坑。 我测试过显微镜,它已经能看到水中的小虫子,这就应该是秦王殿下说的微生物。 秦王殿下命令士兵必须喝热水,原来真的管用啊! 谁又能预料到清澈洁净的水里,还有那么多人眼看不到的小虫子。” 苏河看着田家鹏脸上,兴奋又有害怕的表情。 只有亲眼见识到微生物,才能意识到这种东西很可怕。 “大鹏,你现在回去安排这些器具。 科学院留五台天文望远镜,其他的天文望远镜送去天文台。 科学院留五台显微镜,送五台显微镜给汉中医院,剩下那两台显微镜我带走。 我随后带着少年班的学生们,一起过去体验新型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效果。” 田家鹏听到苏河的吩咐,他转身离开。 苏河已经迫不及待,想看使用玻璃透镜之后,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效果。 学生们听到他们两人的谈话。 知道刚刚学习的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已经被制作出来。 秦云惊喜的说道:“老师刚刚讲完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 这么快就制作出望远镜和显微镜。 我还以为自己能是第一个制作出来显微镜的人。 老师可以带我们去见识一下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吗?” 苏河看这秦云期待的模样。 他摸了摸秦云的脑袋,笑着说道:“秦云同学,老师能给你们讲课,就代表这项技术理论已经成熟。 只要材料和加工工艺符合要求,从理论到实物不算太困难。” 苏河转身看向其他同学,吩咐道: “同学们,老师答应秦云同学的请求。 带你们去见识一下望远镜和显微镜。” 高翔小声嘀咕道:“老师,那我们的课后作业怎么办?” “你们的课后作业,还有至少半个月时间。 这段时间老师非常忙,有些工作也需要你们协助处理。 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就与这些东西有关。 你们的课后作业,在下节课之前交上来就可以。” 少年班的学生们听到下节课还要等半个多月,都非常理解苏河。 学生们都知道老师平时太忙,抽出半天时间教导他们,这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做人要知足。 苏河带着少年班的学生们,来到一间宽阔的实验室。 这里面摆放着三种精致的器具。 最小的是双筒望远镜,它也是这三种器具之中,结构最简单的器具。 窗台的边上,摆放着五个两米多长的器具,这是天文望远镜。 可以看到天文望远镜前方有一个粗大的透镜。 整体呈现一节一节,前方非常粗,越到后面变得越小。 最后只剩下一个小孔,这是天文望远镜的目镜。 它只能容下一只眼睛放在上面观看。 这就是田家鹏设计出来的天文望远镜,它的透镜组经过放大,可以让人看到月球上面的陨石坑。 摆在桌子上,非常精致的器具,就是这个世界上,第一座显微镜。 它有三种物镜和三种目镜,可以调节不同的放大倍数。 理论上最大放大倍数,可以让人看到细胞。 田家鹏就是用显微镜看到了水中的微生物。 这间屋子内,还有几个人正在调试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 他们看到苏河进屋后,立刻鞠躬。 “拜见秦王殿下。” “老师好。” 苏河看着他们,高兴的说道:“快起身,这次你们立下大功。” 他转身对后面这些少年班同学说道:“今天老师带你们体验望远镜和显微镜。 让你们对今天学习到的内容更加深刻。” 苏河说完话,他给每一位少年班同学,发放一个双筒望远镜。 “咱们站在窗边,用望远镜向远方眺望。” 苏河教导他们使用望远镜。 望远镜透镜组非常简单,只能略微进行一点点调节,让自己看到的景象更加清晰。 秦云拿起望远镜,按照苏河的吩咐,双手端着望远镜放在眼睛上。 “老师,我怎么什么东西都看不到。” 秦云听到旁边同学的惊叹声。 她用望远镜却看不到东西,只有黑漆漆的一团。 心里非常焦急,只能求助于老师。 苏河听到秦云的声音,看向秦云手中的望远镜。 “秦云同学,你没有把望远镜前方的盖子拧下来。” 苏河说完,他帮助秦云把望远镜前方的盖子拧下来。 秦云再次拿起望远镜,现在天色已经黑了,汉中城大部分地方家里都点起灯火。 她可以看到万家灯火的景象。 “我看到我家了,花花蹲在我家房顶上。 花花是我家养的大橘猫。 望远镜太厉害了,科学院与我家隔着一条汉水,都能看到我家屋顶的情况。” 苏河亲自体验望远镜的效果。 玻璃透镜果然比水晶透镜效果更出色。 透明无杂质的水晶太难寻找,透明无杂质的玻璃却非常容易制造。 望远镜现在看的又远又清楚。 特别是平原作战,望远镜配合热气球,这将是一大利器。 苏河早想设立的。远距离快速信息传递系统。 有了这种看得远又非常清晰的望远镜,也能正式筹备。 这种系统白天利用令旗,晚上利用红绿灯笼,进行简单的信息传递。 之前千里镜看远方的景象太模糊,只能看出来大军的动向,看不清楚具体的东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