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4章 战争影响 (第2/3页)
东林党后起之秀吴应箕感慨道:“还不是黄衣贼的屠刀,给了崇祯皇帝信心。 崇祯皇帝只是要点钱,黄衣贼那可是要命。 黄衣贼现在离我们太远,我觉得实在不行,我们就出点钱。 一定要让朝廷,把黄衣贼挡在西部,他们要是冲进江南,那真是太可怕了。” 谈起这个话题,东林党的大佬们就打开话匣子,商议他们现在,怎么应对黄衣贼的威胁? 东林党党魁钱谦益,听完所有人的意见,他说出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咱们应该早做打算,我让人上过题本试探,想要朝廷允许士绅办团练。 只要有团练这种权力类似节度使的职务。 我们才能在这种乱世,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但团练这种独立的军队,朝廷绝对不会放手。 我们应该把江南几省的巡抚全部拿下。 让我们的旁系子弟,进入到军队之中。 现在必须要掌握几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在这样的乱世下,才能有效保证我们的利益。 大家不能学熊文灿,他招募的郑之龙,这种自身独立的势力,根本不可取。 我们要掌控几支,完全由我们东林党控制的军队。 这个目标与控制科考同等重要。 我们现在控制基层科举,让所有秀才全部是我们东林党人。 只要江南地区考上来的举人和进士,现在全部是我们东林党人。 今后目标就是江南地区的军队,军官全部换成我们东林党人。 拒绝与我们合作的人,背景深厚就把他们调离,没有背景就杀鸡儆猴。” 东林党的大佬们,已经察觉到局势的危险。 特别是孙承宗、侯恂等人的失败,让他们发觉依靠其他明军,已经不可行。 只要朝廷还能坚持十几年到二十年,他们日复一日的渗透。 就能完全掌控江南地区,到时候真的发生天变,他们就能有办法自保。 东林大佬们,之前不在乎后金,一个小小的游牧民族,能有多大出息。 他们利用后金养寇自重,获得了大量的利益。 东林大佬们,也不在乎闯贼等流贼。 这些流贼破坏力太大,但都在陕西、河南等地区,距离他们很遥远。 凭借大明的国力,击败流贼完全没有问题。 但黄衣贼的出现,特别是举国之力都没能剿灭黄衣贼。 这次朝廷的失败,真正打醒了,这些东林大佬。 让他们意识到,现在天下已经发生巨变。 必须要改变东林党的思路,才能在这个混乱的局势中自保。 ……………………………… “流贼要打过来了,我们快点跑吧! 这些流贼可都是要吃人,大明的王爷就被流贼煮着吃了。” “带上干粮,我们向南逃。 西边和北边都在打仗,遇到兵灾就不好了。” 李信看着慌乱的百姓,他也准备收拾细软,去其他地方躲一躲。 今年他因为带头抗赋,得罪了县令。 他被县令抓住把柄,从他家搜出几张黄衣贼的报纸。 私藏黄衣贼的报纸,这可是谋反的大罪。 他被抓进大牢。 这导致县里群情激愤,县令受到巨大的压力。 他们家又散尽家财打点知府,才把他从大牢里捞出来。 但他家已经破产,自己又被朝廷剥夺了举人的功名,也没办在庇护他们家的佃户,这些佃户找其他士绅投靠。 李信把几张发黄的报纸,珍重的放到怀里。 他带着家人准备逃难,目标就是秦王的治下。 秦王那里税很低,百姓还安居乐业。 他们河南这里,赋税变得奇高无比。 秦王占据大片土地,又与大明朝廷发生战争。 大明朝廷本来就缺钱,又少了几片巨大的税源地。 河南隔壁就是战场,他们这里属于大后方。 大明朝廷与秦王大战,又需要庞大的人数转运粮草等物资。 朝廷能拿出来的钱,就变得更少。 后勤运输和粮草物资,都需要河南提供大量的物资和人员。 大明朝廷给河南官员下达命令,却没给足够的资金。 也可能是给够了资金,钱没到当地办事官员的手中。 这些官员必须要把事情办成,这影响着他们升官还是丢官。 手上没钱又要把事办成,这些官员只能选择再苦一苦百姓。 缺钱再压榨一下百姓,穷鬼身上也能榨出三两油,没有油水还能直接抓人。 朝廷没有加税,当地官府向百姓,收取大量的赋和捐,还强征百姓参加徭役。 河南这里很多百姓,都变成了流民投靠流贼。 苛政猛于虎,百姓活不下去,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李信已经对大明朝廷彻底失望,为了不影响家族的其他人。 他准备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李岩,出仕秦王改变这个世道。 ……………………………… 牛金星看着手中这封信,他已经反复阅读,依然没有下定决心。 这是他好友宋康年,给他写的信。 已经送来了一年,他一直都在犹豫,之前没有下定决心。 没有功名的宋康年,投靠秦王苏河,现在已经当上二品大员。 管理太常寺和祖庙,现在已经声名显赫。 牛金星有些看不上这种官,但一个没有功名的人,都能爬这么高。 这足以说明,秦王苏河真的渴求人才。 他这个举人过去,肯定会受到秦王的重用。 宋康年在信件里说明,只要投靠秦王,考上科举之后,升官速度很快。 现在秦王那里很缺文官,表现的好,两三年就能当上知府。 哪怕考不上科举,秦王府这里机会也非常多,当官的渠道有很多。 凭借他的才能,早晚都会脱颖而出。 他是小地主出身,朝中根本没有关系。 在大明朝廷,他这个举人想要补个县令的缺都没机会。 在今天之前,牛金星根本就没有下定决心,要去投靠秦王苏河。 他只是当不上官,在大明民间,举人这个名头很好用。 何必去苏河那里担惊受怕。 苏河这种反贼,说不定哪天就被朝廷剿灭。 这样一辈子都完了,很可能还会给家族带来灾祸。 但前段时间他得到消息,秦王苏河麾下的秦军,已经顶住大明朝的百万大军围剿。 闯贼二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