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3章 占雷州 破高州 (第2/2页)
只,全部夺去烧毁。 要不是他们这些人和明军有一些香火情,就不是夺船那么简单。 他立刻给陆小秋跪下,边磕头边说道: “这位长官,我们都是广东的d户,世代生活在船上。 这是军爷们,把我们的船只夺走,不是我们主动上岸。” d户是贱籍,一生都生活在船上,不允许上岸。 他们上岸被大明官府抓着,那就是重罪。 陆小秋让身边的警卫把他扶起来。 “你们记住了,我们不是大明朝廷的人,我们是秦王手下的秦军。 现在你们也属于秦王治下的人。 秦王已经发布相关法律,所有贱籍全部废除。 你们今后可以随意上岸生活,先在这里搭建简易的房屋。 这里的知县到来之后,会给你们重新分地。” 李平浪不敢置信的询问道:“长官,这是真的吗? 我们不用世代住在船上,可以上岸生活,你们还给我们分地。” 李平浪简直不敢置信,他还能遇到这样的好事。 “是真的,你们的贱籍,那是大明朝安排。 现在我们已经把大明打跑了,之后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们说的算。” 李平浪确认这个消息之后,他给陆小秋行三拜九叩大礼。 行完礼之后,兴奋的跑了回去。 在海边哭泣的d户,听到李平浪传来的消息,他们都欢呼起来。 陆小秋看着这些d户,这些都是一辈子生活在船上,水性极好的人。 他让士兵询问,这些人有没有人愿意参军。 海军刚刚组建,海军军官不缺,但十分缺士兵,特别是水性好不晕船的士兵。 他们出征之前,李青木李都督就请所有军官吃饭。 让他们尽量多俘虏一些大明水师士兵。 陆小秋觉得,这些d户是更好的兵员。 他们更像军中的农家子弟,明军俘虏转化来的士兵,需要在新兵营训练很长时间,才能消磨他们身上的小毛病。 他们安顿好这些d户。 第三旅很快来到徐闻县,与第二旅会师。 雷州府所有地方,全部被秦军控制。 陆小秋整军,准备和主力部队会合。 他已经挑出一批愿意参军的雷州府d户,派兵把他们送到海军的新兵营。 陆小秋站在琼州海峡,望着对面的琼州岛。 “我们还会回来的,这一天不会远。” 陆小秋率领秦军北上,与主力部队会合。 ……………………………… 张瑜亮看着高州府的城墙。 他们这一路进军,高州府其他地方的明军千户所,看到秦军大举进攻,这些明军全都跑到高州府城内。 “进攻吧!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打到西江。” 秦军四面围城,先是大炮攻城,随后步兵扛着云梯发起进攻。 这种进攻方式很俗套,是个将领就会用。 但这种进攻方式很有效,绝大部分明军城池,都挡不住秦军这三板斧。 当第八军的炮兵团击破高州府城墙,这场战事也就结束。 他这一路上,还没有遇到城墙被攻破,还有士气抵抗的明军。 张瑜亮正准备下令炮兵团开炮。 高州府城墙上,打起了白旗,很快高州府城的四个城门,全部打开。 明军直接投降。 张瑜亮让赵新去控制高州府城,同时让大军警惕起来,防止明军是诈降。 张瑜亮接受多个明军城池的投降。 他还没有遇到诈降的明军,但这种古老的计策,不可能不防备。 接管城池很顺利,高州府城不是诈降。 张瑜亮进入到高州府城,他了解明军投降的缘由。 高州知府已经弃城而逃,他带着很多明军,逃亡肇庆府。 茂名知县温成林知道无法抵挡秦军,他带着高州城内剩余的明军,打开城门投降。 张瑜亮接见茂名知县温成林。 温成林有些紧张的去见张瑜亮。 广东这里,一直妖魔化宣传黄衣贼。 他是看到大明完全没有希望,军队根本打不过黄衣贼。 两军军力相差太大,他又丢失了城池,跑到大明那里还会被问责。 温成林是广西人,他老家就在广西,投降秦军也不怕连累家族。 温成林准备赌一把,他平时也观看传过来的报纸。 越是严格禁止的东西,越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报纸上讲述的秦军,和大明宣传的黄衣贼,这完全就是两种极端。 温成林觉得世上没有那么多极端的情况,两方面综合一下。 投降秦军,比逃到其他地方,获得的利益更多一些。 他这个举人,等了十几年的缺,才等到一个知县。 身上有了污点,哪怕不被大明处罚,他也没有办法再当官。 张瑜亮看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温知县,你们这里有没有大量的船只。” 他们的船只,全部停在廉州府。 现在后勤运输,主要以陆路为主。 想要快速进攻罗定州和德庆州,走水路是最快速的方法。 温成林态度谦卑的回答道:“大人,茂名县船只不多,但也能筹集到四五百条船,供大人使用。” 张瑜亮听着温成林的话,他觉得温成林理解错了。 四五百条船还叫不多,后勤部给第八军运输物资的船,也就五百二十三条。 “温知县,我说的不是小渔船,是至少能拉五百石以上货物的商船。uu看书” “大人,我说的船只,就是这种使用最多的商船。 您要船只,肯定是运输人员和物资,我不能给您介绍小渔船。 四五百条商船完全没有问题。” “温知县,筹集船只的事情就交给你,办好这件事情,我亲自为你请功。” 温成林刚要告辞离开,传令兵进来,拿出一份公文,小声说道。 “军长,军情局最新消息。” 张瑜亮看完军情局传过来的情报。 “温知县,你们这里有没有优秀的造船工匠。” 温成林立刻回答道:“大人,造海船的工匠,我们这里没有。 造河里走的商船,我们这里有不少工匠能做到。” 张瑜亮欣喜的说道:“温知县,你去招募这些造船工匠为我们工作,招募的工匠越多越好。” 温成林作为茂名知县,他与知府生活在同一个城中,平时被高州知府压制。 但他在这里,也有一定的人脉。 温成林很快完成,张瑜亮布置的任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