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6章 广州工业区 (第2/2页)
“李会长邀请我,正好我也好奇你的糖厂,我就去叨扰一二。” 杨文才答应下来,跟着李宫来到他的糖厂。 他走进糖厂的大门,就看到这里堆放大量的甘蔗。 糖厂内有很多工人,正在用毛刷清洗的甘蔗。 清洗完的甘蔗,工人还要给甘蔗去皮。 工人们把去皮之后的甘蔗送入高速滚动的榨汁机里面。 榨汁机咬住甘蔗的一头,很快就把整根儿甘蔗吞下。 蒸汽机带动巨大的钢辊,开始压榨甘蔗。 甘蔗汁流到一个巨大的铁罐中。 这个机器也吐出来,非常多的甘蔗渣。 这是工厂能看到的机器,剩下的机器全部被密封,根本看不清白糖的加工过程。 李宫站一旁介绍道:“糖液经过多次浓缩,通过过滤、离心、结晶等多道工序,就加工成白糖和红糖。 糖液放在九十度的烘干室,并让温度逐渐下降,就形成了冰糖。 两广地区的甘蔗种植规模大,甘蔗长势非常好,出糖率也极高。 现在工厂的规模,一个月能生产两吨糖。” 杨文才听到李宫糖厂竟然达到这个规模。 “一个月两吨,你这还是初期的工厂。 这片工地全部建好机器,一个月十吨都没问题。 这样一来,糖价肯定会急剧下跌。 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我这样的家庭,都不能放开吃糖。 不是吃不起糖,是买不到糖吃。” 李宫笑着说道:“这还是归功于蒸汽机,没有蒸汽机带来的高效。 还有白糖的离心结晶技术,依旧采用古老的方法生产白糖。 我就是再把工人扩大一倍,一个月都生产不出来半吨糖。 我带你去品尝一下甘蔗酒,你给我一点意见。 你可是汉中城,有名的品酒大师,口味儿最挑剔了,这酒要是能获得你的认可,我就觉得它可以上市销售。” 杨文才和李宫来到工厂的食堂。 他看着面前摆放着两种酒。 一种是有些发黄的浊酒,一种是白酒。 杨文才今天已经喝了很多酒,就没有大口喝酒,而是小口品尝了一点点。 “李宫会长,以我的观点,这个带有甘蔗味儿的浊酒,在北方肯定不会受欢迎,我不知道南方的口味儿。 这种浊酒,蒸馏过后的白酒,有一种独特的香味。 但它的醇厚,连高粱酒都比不上。 这个酒的味道,以我的观点来说,他比地瓜烧好一些。 你要是准备与地瓜烧等平民酒竞争,这个酒还是大有可为。 你要想让它和高档酒竞争,这还欠一些火候。” 李宫非常开心,他们蜀商商会手中,已经有泸州酒这个品牌。 泸州酒的销量,也排在酒类前十。 但他们一直没有办法拿出,与地瓜烧这种平民酒竞争的产品。 粮食酿酒,每年都有粮食配额,配额用完就不允许继续酿酒。 红薯是粮食,但却因为产量太高,没有被严控,允许酿酒。 汉中商会最早布局了地瓜烧,无论是专利还是红薯收购渠道的掌控。 蜀中商会都竞争不过,只能及时止损。 现在有了甘蔗酒,他们也有与地瓜烧竞争的王牌儿。 甘蔗连粮食都不算,不会被秦王府管控,更何况是甘蔗渣酿酒,这完全是废物利用。 杨文才辞别李宫,他回到自己的工厂中。 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就要乘船出海。 现在就要准备好交易的货物。 他开办纺织厂,肯定要用布匹做交易。 亚麻布太便宜,这种极为廉价的布匹,往来都不够船费,肯定不能交易。 棉布也是同样道理,除非能运输大量棉布,平摊运输成本。 要不然运棉布交易,获得的利润太低,都不如直接在本地售卖省事。 杨文才唯一能选择的货物就是丝绸。 这也是他最擅长的东西。 “厂长好。” “厂长回来了。” 杨文才看到工厂的小组长们跟他打招呼,他也热情的回应道。 每一名小组长,都管理着二十名女织工。 她们平时不上织机织布,她们的职责就是管理工人,根据每一名工人织的布,核算她们的奖金。 工人请假上厕所,这些小组长也要临时替班。 一台蒸汽机带动二十台织布机,单独为一台织布机停机,会影响整个车间的进度。 听说官营工厂,都是可以独自停车的织布机。 但这种织布机成本太高,不如多雇佣一两名工人换班划算。 一般都是人休息,机器持续运转。 杨文才看着工人认真工作的模样,他比较满意。 他叫来工厂的副经理周丽萍。 这位是技术能手,杨文才在纺织领域能脱颖而出,这位技术能手对他的帮助极大。 周丽萍占据着纺织公司百分之十的份子,她也是东家之一。 “周经理,我看广东新招的女织工,她们的工作效率不错,这里的生产速度,已经能快赶上汉中的工厂。” 周丽萍摇了摇头,道:“这是机械厂,新型飞梭织布机的功劳。 工人现在还是不太熟练,但她们非常刻苦。 我在她们身上,看到我之前的身影。 这些人都是看到了命运的曙光,想要抓住属于自己的命运。 她们都极为感谢您,您的出现让她们可以自己养家。” 杨文才听到周丽萍这么说。 他摇了摇头说道:“我可没有这么伟大的目标,我的目的很简单。 她们能帮助我赚钱。我付给她们工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月底之前,能不能准备六万匹丝绸。” 杨丽萍仔细思考后说道:“六万匹丝绸,凭借现在工厂的规模有些困难。 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要停止棉布和亚麻布的生产线,全力生产丝绸。” “我们的丝绸,难道已经获得大量订单,卖了出去。” 周丽萍惊喜的问道。 “不是别人,我会买下工厂生产的丝绸。” 杨文才必须自己出钱,买下自己工厂生产的丝绸。 因为这个工厂,不属于他一个人所有。 这家纺织厂,还有周丽萍等工匠的份子。 他要和正常交易一样,先买下工厂生产的丝绸。 要不然工厂和海贸的钱,合并在一起不好记账。 海贸的利益算到工厂的利益中,他也会损失很大。 提前做好利益分配,工厂所有东家都满意,每个步骤也能记好账,方便交税。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