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八章 《Seven Days in Shanghai》 (第2/2页)
。 其实,三合会的历史,远比一般人了解的悠久。它上可追溯到十七世纪的“天地会”。也就是说,“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的陈大舵主,乃三合会的老祖宗是也。 但问题是,三合会源于天地会,也就是源于洪门;而三十世纪的旧魔都,那是青帮的天下。唐老爷的原型,按照林轩的理解,应该是青帮的老大黄金荣。只有他,才经的起六叔口中的“全魔都滩辈分最高”。 所以,“ShanghaiTriad”这个译名,细究起来完全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这个名字很容易带给观众错误的暗示。既然都是“魔都三合会”了,米国头脑简单的观众们,肯定以为这是一部混战不断、喋血街头的黑帮片。 然而,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部电影里,甚至连一个开枪的镜头都没有。 这种观影反差,必定会影响到影片的票房表现。 这个名字必须得改。至于改成什么,林轩第一个想到的是《OnceuponatimeinShanghai》,也就是影片原名称《魔都往事》的英文名。 很快,他就把这个名字弃用了。拜托,他又不是瑟吉欧·莱昂! 他下一个想到的是《ShanghaiHeptameron》(魔都七日谈)。很快,这个名字也被他丢到脑后了。 “Heptameron”这个词太生僻了。要是有一部华国电影叫做《龘龘蘡薁靁靁》,你有兴趣看嘛? 他最终的选择是《SevenDaysinShanghai》(魔都的七天)。这个名字,从水生的视角来看,是非常符合的。整个电影,其实就是他在魔都前七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遭遇。 刘芯薇和哥伦比亚一方沟通后,对方同意了将《魔都的七天》定为影片在米国上映时的最终名称。 林轩还为电影“创作”了一首叫做《TakemetoShanghai》(带我去魔都)的英文宣传曲。这首歌,原本是2016年上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电影主题曲。 “什么,你想请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Fitzgerald)演唱这首歌?”刘芯薇惊讶的问道。 “是啊,我想这首歌有点爵士乐的味道,所以打算请她来演唱。有什么问题吗?”林轩有点不理解的反问道。 “她1992年因为糖尿症引起的并发症,双腿膝盖以下被截肢了。而且,她自从1993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办告别音乐会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了。说实话,儿子,邀请到她的可能性不大。”刘芯薇解释道。 “试试吧,万一她愿意接受呢。”林轩实在太喜欢埃拉·菲茨杰拉德的《IntoEachLifeSomeRainMustFall》了。(进入每个生命都会下雨) 他“创作”完《带我去魔都》后,就觉得这首歌只有对方才能唱出他想要的那种味道。 出乎刘芯薇的意料,埃拉·菲茨杰拉德收到歌曲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录制《带我去魔都》这首歌了。 此时的她,正在和病魔做最后的斗争。大概,她是想通过录制这首歌,激励一下自己吧。 歌曲录制的很顺利。虽然埃拉·菲茨杰拉德身体状态相当虚弱,但只要一张口,仍然是那个风靡米国六十年的爵士女王。 哥伦比亚影业重新剪了一版基于这首歌的《魔都的七天》预告片。林轩看了后,觉得很赞。 《魔都的七天》的上映日期最终定为1995年12月22日,也就是第53届金球奖提名名单公布后第二天。 哥伦比亚为《魔都的七天》争取到了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提名以及米国国家评论奖(NationalBoardofReview)的最佳外语片奖。 有了奖项的加持,再加上林轩的高人气,想必《魔都的七天》票房表现应该不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