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欧卡能提现_第6章,我当老总的那些日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我当老总的那些日子 (第1/3页)

    次日清晨,一组车队低调地驶出位于黄埔东路的京帆地产总部大厦,在车队最中间的黑色林肯领航员车厢里,何清远一手拿着份煎饼果子,一手拿着杯豆浆,听着坐在一旁负责港务区工作的主任给他介绍那边的实际情况。

    这位来自项目组的主任叫张泽,年龄同长相有些反差,看起来意外地显老,估计也同样是底层出身的缘故。

    他详细且认真地同何清远讲了港务区目前的一些实际情况。

    其实这个区,最早的时候是冀省西北部的一个县城,后来因为建设北线亚欧铁路桥的需要,而京城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相对比较紧张,可以容纳货运专线的合适区域不多,所以这才选择了这片远离城市的区域作为平京飞地,担任陆上港务区的实际载体。

    创新港务区距离平京,有着至少120公里的直线距离,需要通过京城西南侧的亦庄隧道,再走一段高速公路。

    最后才能到达这个山沟沟一般的地方。

    车队行进了几乎三个小时,直到何清远从车窗远远地眺望,这才看到远处平地那片灰黑色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十分突兀的半成品楼群。

    拉近距离,走进,那烂尾楼上,灰黑色的外墙框架结构清晰可见。蟠扎的钢筋露在外面,如同怪兽的骨架,在楼层之间层层叠叠,上面还残留着一幅巨大的半永久外墙广告:

    “坐享宜人景致,品味从容人生——创海新城欢迎您。”

    只不过“从容”两个字被人泼上红彤彤的油漆后,更显得格外生动。

    何清远下车,刚才从地图上看,这里距离创新港务区的边缘,还有着近70公里的路程,不出意外,这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奇妙地方。

    何清远也不知道,上一家地产公司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这是知道地下有石油啊,还有有金矿啊,如此大费周章,在荒山野岭起高楼的,额,何清远只能说,老板着实是有点魄力在身上的。

    只是,哥们,你盖楼可以,你别跑路啊。

    何清远下车,打开三维小地图,随后确认了一遍,嗯,这片区域的地下,确实什么都没有。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价值的话,额,这边的风景算是挺不错的。

    坐享宜人景致≈周围有点荒芜

    是这样的。

    何清远又围绕着无人区一般的残垣断壁转了一圈,高级工程师出身的副总苏锦华走在旁边,手里拿着ipad调出区域平面地图,给他看。

    这片楼群计划占地面积为30万平方米,而实际建设中的用地,目前看却是不到10万平方米。

    原因很简单,后续资金供不上了,所以楼群只建到眼前这么些。

    何清远揉了揉鼻子,他原本以为这10万平方米的面积不算大,可是当他真正站在小山坡上,看着连绵不断的地块无尽延伸到视野尽头,这10平方米,差不多是两个国际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而更让他诧异的是,苏锦华告诉他,真正批给京帆地产的土地不是这10万平方米,也不是上一家地产商的30万平方米,而是,100万平方米。

    何清远心里听着这句话,突然嘎登一下子,心脏的跳动差点都跟着停滞了一下。

    100万平方米!?

    在这荒郊野岭!?

    开什么玩笑!?

    要这一片地干啥?而且这能干啥啊?

    他总不能圈一块地,建个小镇叫清远镇吧?

    似乎看出何清远的诧异,苏锦华解释道:

    “何总,其实区里也很为难,但毕竟协议已经签过了,这差不多一平方公里的地图已经正式划分到我们公司名下,土地性质同样继承上一家,为商住类型,”

    “其实在这原本30万平方米的规划中,还有一个大件物流基地园区的规划,在7万平方米左右,投资差不多10个亿,只不过投资的物流公司天际达在港务区规划书出来之前,就已经和上一家地产商提前终止了园区建设项目。”

    “所以这片商住性质的土地现在也转落到我们手里,从总体看,这一平方公里的土地有百分之六十是可以利用的,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很大概率是动不了的。”

    说着话,苏锦华抬起胳膊给何清远指了指视野尽头的那几座郁郁葱葱的小山包。

    “因为林业环保政策的缘故,我们不能擅自移动或改造山区的表面植被,除非是进行一些基础性公路修建,否则我们并不能利用那边的土地。”

    何清远点点头,心里的焦虑又增多了几分。

    介都是什么事嘛?

    何清远的脸色逐渐沉重,考察完现场的实际环境后,车队又调头,向着港务区继续前行。

    何清远今天除了实地看看现场情况外,他还约了区内发展银行的行长,对于项目贷款问题做最后的协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