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8章 鼠有鼠道,终于查出来了 (第2/2页)
小男孩发育不良、营养不良、全身重度紫绀、杵状指、呼吸时肋间闻及尖啸声、血压偏低、脉搏弱…… 这个孩子的身体有大问题。 “孩子做过体检吗?” “做过一次。社区医疗服务站那个做体检的年轻医生胡说八道,说我的孩子有可能有大病,我把他骂了一顿。从那以后我就再没带儿子去做体检了。我的儿子这么棒,怎么可能会有大病呢?有的医生就喜欢吓唬人,就是想骗病人多买药。” 女子提起这事,仍是愤愤不平。 周灿不禁抹了一把额头冒出的冷汗。 幸亏刚才没有与女子争辩什么。否则,下一个与这名女子吵起来的人就该是他了。 “我刚才给您的孩子测量心率时,听到有一种尖啸音。我先给他开个心动图检查,你带他去查一个二维超声心动图。” 周灿对家属说道。 “好的!那您说我儿子的问题大吗?” 女子之前与周灿的交谈还算愉快,所以答应得很爽快。 “这个不好说,先看看心脏有没有问题吧!” 周灿觉得这个孩子肯定有大问题,但是那个社区医疗服务站的医生因为说了实话,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周灿哪还敢再说实话啊! 一切等到检查结果出来再说。 到时候有了检查数据做支撑,说再大的实话也能理直气壮。 把这对母子打发走了以后,又有新的患者走进诊室。 “请你们坐着稍等一会,我先查看一下上午一位患者的检查结果。” 周灿给家属和患者打过招呼后,直接在问诊系统中寻找那个名叫陈姿雅的小姑娘。 图雅医院现在已经实现了信息网络化。检查结果出来后,实验室那边传到医院内网,患者或家属凭借身份证信息就能打印。 比以前需要在窗口的一大撂资料中翻找要方便很多。 接诊医生直接就能在系统内查看到患者的所有检查结果。只是很多医生会等患者拿着纸质检查报告过来,再行查看。 一方面医生的工作非常忙,没时间一个个去看。 另外,患者本人不在场,医生就算诊断出来了病因,还是要等患者本人过来当面交谈才行。 绝不是家属认为的医生高冷,懒惰。 周灿很快就找到了陈姿雅的名字。 点开后,他发现这个小姑娘的生化检查结果终于出来了。 ldh、ck、ast、alt多项数据全部高于正常值。其中谷草转氨酶的数值更是高得吓人。 “这会是什么病?” 看完了生化检查结果后,他的脑子里迅速筛选着有可能对得上号的疾病。 可是他绞尽脑汁仍然没能找出与这些症状对得上号的疾病。 此时此刻,他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基础医学知识浩瀚如海,想要全部学会几乎不可能。主要是一个医生的精力、时间,都有限。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他现在每天仍然坚持读书,每天都在恶补着基础医学知识。 这个急不来,只能日积月累。 不然为什么医生越老越吃香呢?因为有的医生,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他们的诊断效率确实要远高于年轻医生。 出现误诊,漏诊的机率也要低很多。 “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同时还出现尿蛋白,现在谷草转氨酶也是高得吓人,难道是中毒?” 有这种可能性。 因为与小姑娘相似的症状也已经开始在小姑娘的外婆身上出现。 祖孙俩吃了有毒的食物,发生中毒,这种可能性还真有。 这时,诊室的门被推开,那个接诊护士探进来了一个脑袋。 “周医生,您让我问的事情已经问了。那位老太太已经苏醒,症状也得到了缓解。她担心外孙女的病情,要求过来找您。” 人已经醒过来了就好。 “你转告那个老太太,先不用过来,我这边正在为她的外孙女诊断。到时候查出病因,我会主动过去找她。” 周灿还是有些担心祖孙俩得的是什么传染病。 到时候万一发生传播,会对其他患者和家属造成严重危害。 再说了,那个小姑娘的病因还没查出来,过来找他也没用。 如果真是中毒的话,传染病就能够排除。 “如果不是中毒,那会是什么原因呢?”周灿苦苦思索后,不禁眼神微亮。 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如果不是发生了食物中毒,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病毒感染。 祖孙俩只要有一人发生病毒感染,就有可能传染给另一人。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不管怎么样,先筛查一下总是没错的。 想要筛查是否感染了病毒,血清学检测是一个比较高效的办法。 他当即开了检查申请单,再给患者做一个血清学检测。 处理完,接下来继续为其他患者看病。 接近四点半的时候,他抽空看了一下孙姿雅的血清检查结果出来了没有? 运气不错,已经出结果了。 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这两项数据升高,抗体呈阳性,这意味着患者很可能真的感染了某种病毒药。 一般情况下,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后,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产生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就会呈阳性。 周灿不禁一阵兴奋,现在基本可以确诊,患者极可能发生了病毒感染。 感冒通常有可能是流感病毒的感染,也属于病毒感染。 但是周灿直接就把流感病毒感染排除了。因为患者的检查数据与流感明显不符。 igm出现升高,可见于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igg显着升高,则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两者均出现单克隆升高,其它免疫血蛋白显着下降,则很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 周灿坚持自己的诊断方向,就是一根筋的认定患者很可能是病毒感染。而且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毒。 如果是常见的病毒感染,根本难不倒他,早八百年就诊断出来了。 “恐怕得查一下资料才行!” 他想不出患者感染的是哪一种病毒后,决心向前辈们学习。戴主任刚坐诊的时候,不也带着儿童临床手册,遇到搞不定的疾病就偷偷的翻书吗? 现在他遇到的是一个超高难度的病例,查下资料也没啥好丢人的。 得益于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医生现在查资料已经不需要再偷偷的拿着厚厚的医书进门诊室了。 直接用手机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即可。 不过有很多医学知识,仍然还是翻查一些专门的医学典籍更快捷,更方便。 经过一番查找后,一个比较罕见的疾病名进入他的视野。 新型布尼亚病毒。 感染了此病毒的患者,身体会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其中就包括发热与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应该是此病没错了!要是能够做一个病原学检测,诊断结果会更加精准。” 看看时间,周灿压下急于把诊断结论告诉患者的急迫心情,再向实验室申请病原学检测。其实这个也是查血清。只不过这次是直接从血清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