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 (第1/4页)
我能神游亿万里正文卷第一百三十四章新皇京都。 妖王降临,天师现世,天子暴毙……任何一件事都足以震动天下,在同一天发生更不用说,可谓是举国震荡。 要放在往常时期,皇帝暴毙这种事情,必然会引起整个大元为之动荡,但如今正值妖乱,天下各处都是军事管制的状态,再乱也乱不到哪去。 至于京都更不用说。 在一位天师的眼皮子底下,整个大元朝堂上,无论是勋贵权贵,还是那些王侯,没人敢乱,也没人敢做什么大动作。 尽管陈沐灭杀妖王之后,就匆匆离开京都,消失了足足十几天之久,但整个京都仍然开始了有条不紊的重建。 皇宫。 一处僻静的宫殿内,陈沐正站在中央处,面前是一枚金色的玺印,正在虚空中悬浮着,正是隆正帝的九元玺。 回返京都已经有半天时间,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九元玺取了过来,然后对这件法器仔细的加以研究。 “的确巧妙。” 陈沐眼眸中浮现出少许微光。 九元玺和血玉尺相似,都是在他看来近乎于完美的法器,比起庞奇的那个紫钟明显要更高上一个品级。 如果庞奇持有的不是紫钟,而是九元玺的话,那么说不定他也会遇到一些麻烦,或许得驱使血玉尺,以尺当剑,才能将其击破。 血玉尺和九元玺的效用各不相同。 血玉尺更注重杀伐,而九元玺则更注重镇压。 如今陈沐对于这些法器上的铭文和法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也很容易就对血玉尺和九元玺有了区分。 这两件法器之间最大的差距,倒并不是杀伐和镇压,而是其使用特性,血玉尺只要炼化就能驾驭,而九元玺的铭刻的法阵则很特殊,似乎是具备血脉绑定的特性,而且无视御使者的品级。 像隆正帝便是凭借血脉直接成为九元玺的主人,并且自身不是术师也没有多强的武道品级,也仍然能直接御使九元玺。 “这烙印比血玉尺上的要深的多,虽说强行驱除也不是不行,但恐怕要耗费数年以上的时间,倒是没有必要浪费这许多时间。” 陈沐低喃一声。 九元玺上的烙印很深,要想将这件法器据为己有,得耗费很长的时间去抹平烙印,倘若没有得到血玉尺的话,陈沐或许会思虑一下,现在的话倒是对这件法器没有太多想法。 既然是大元的镇国之物,那就仍然归于大元所用。 无论是血玉尺还是九元玺,多半都出自于真人之手,所以这些外物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重要性,自己的品级和境界才是根本。 “来人。” 陈沐收敛视线,平静的开口。 立刻就有侍从出现,并恭敬的行礼道:“在。” 陈沐道:“唤武安公主过来。” “是。” 那侍从立刻应声,躬身退下。 陈沐说完之后,便闭上了眼睛,整个大殿内变得一片幽静,只有那枚淡金色的玺印在他身前的虚空中漂浮着。 片刻后。 一个穿着浅色罗衫的少女走进了殿内。 隆正帝的皇子皇女凡在皇宫里的,几乎都都死光了,但妖王临都之前,还是提前送了几位皇子皇女去往不同州府的。 武安公主就是其中之一,是隆正帝的第十四女,名惜语,十七岁。 看到闭着眼睛站在那里的陈沐,武安公主走上前,向着陈沐盈盈一礼,声音清澈宛如山间小溪。 “惜语参见天师。” 虽然不知道陈沐这位天师唤她过来做什么,但如今的大元,陈沐这位天师便代表着极位,甚至天子之位由谁来继承,都由陈沐一言而决,陈沐的召见甚至比起天子的召见更重要。 陈沐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少女。 皇室的血脉自然是无需质疑的,隆正帝是大元的天子,后宫嫔妃任何一个也都是人间绝色,生下的公主也都称得上倾国倾城。 被陈沐的目光打量着,武安公主却并不慌张,只用一双清澈的眼睛看着陈沐,带着一丝尊敬,就这么站在那里任由陈沐审视。 “很好。” 陈沐审视了一会儿,便收回了视线,道:“愿意做皇帝么?” 这句话声音很轻,整个大殿里也很安静,但话语落下时,却似一下子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 侍立在大殿内外的许多侍从,都是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就连武安公主也是露出了愕然之色。 国不可一日无君。 隆正帝身死之后,谁为新君就是当前大元最重要的大事,几乎每一日都有无数的朝臣和勋贵在商议。 只是陈沐去追杀邪教刺客,他这个天师不在京都,任何人都不敢擅自做主,就算是所有人的观点都达成一致,也仍然得由陈沐来点头。 册封新皇这件事,自然也只有陈沐这位天师才有资格。 因此。 昨夜陈沐回返京都之后,那几位有资格继承帝位的皇子,几乎都是在第一时间就前来拜见陈沐,还包括了几位皇室的亲王。 但所有人都被陈沐拒之门外,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去见。 武安公主是陈沐召见的第一个皇室血脉,而且从陈沐的指示下达的第一时间,这个消息就已经传遍了京都各方势力,并引起一片震动。 虽说武安公主只是一位公主,不可能继承帝位,但陈沐召见皇室血脉,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个信号,说明接下来可能就要决定新皇了。 包括武安公主也是这么想的。 她来的路上就思考了很多,以为陈沐会向她询问一些皇室的事情,并且让她来提出新皇继位的建议。 可陈沐的这一句话,却是完全的出乎了她的预料,以至于让她一下子愕然呆立,没能反应过来。 陈沐看着惊愕的少女,也不说话,就平静的看着她。 刚才的话并不是开玩笑。 他的确有意让武安公主继位。 原因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