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当jian臣_第三十五章 真正的狠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真正的狠人! (第2/3页)

人叫过他的本名。

    离乡之后,更是没人知道他本名叫什么。

    他姓张,因为在家里排行老三,所以人们一般都管他叫张三。

    张三祖籍山西,来到陕西这边是为了谋生。

    他会些拳脚功夫,打小就习武的他,多少也具备了一些高手的实力。

    所以,原本他在老家那边开设武馆,用以谋生。

    但是近些年来,因为对朝廷的现状感到失望,越来越多的武将文臣选择辞官回乡。

    一来这些人是想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二来,自古暴君的出现都代表着国家衰落、乱世将兴的征兆。

    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间节点,能够早一分聚集势力,就能够在乱世之中多一份自保和争霸的资本。

    山西一带,自古以来都好出武将。

    前有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后有卫青、霍去病、关羽等等数不胜数。

    可以说这地方本身那就是武德淳朴的地方,郑国很多军官将领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这些人一下岗回家,也没什么本事,有的人组团去走镖,当镖师赚钱。

    有的人则是跟张三一样,转头就开起了武馆。

    一时间,山西掀起了一阵兴办武馆的潮流,整个行业处于了严重的内卷状态。

    在这种情况之下,张三一个业余选手,自然没法跟退休军官这种正规军出身的相比。

    竞争上岗的浪潮席卷到他的身上后,张三毫无意外的下了岗。

    可是下了岗怎么行啊?家里还有几口人要养活,一张张嘴就等着自己赚钱来糊口呢啊。

    前面,张三靠打打零工,再加上加中原本的积蓄,还能够勉强度日。

    但时间一久,赚不到钱的张三家境日益窘迫。

    好在,他的老丈人家境还算殷实。

    跟妻子商量过后,两人决定由妻子带着儿子和女儿回娘家,张三则外出看看有没有什么赚钱的路子。

    老丈人对张三其实还比较满意。

    虽然赚钱的本事差了点,但好歹是个过日子人,对自己的女儿也很好。

    再加上老两口年纪也大了,又没有其他的儿女,这个时候让女儿,外孙子、外孙女陪在自己身边,也算是享受天伦之乐了。

    于是,他们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张三的要求。

    随后张三毫无牵挂的走上了赚钱的道路。

    当时三十岁的张三,在至今为止的六年时间里,只要是能赚钱的活,他来者不拒。

    这一次来陕西,是因为他听别人说贩马赚钱。

    假如一匹马能够在山西卖上十两银子,那么在产马大地的陕西,只要一两银子,或许就足够买一匹马了。

    张三仔细考虑了一番,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办法。

    自己无非是要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用在往返照顾马匹的事情上,其余的基本用不着自己多大的开销。

    不过往返的路途不算近,一路上人吃马嚼的也要花上不少的银子。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他一时半会儿的也掏不出来。

    思来想去,张三决定去借钱。

    任何时候借钱无非也就是两种途径,要么就是钱庄,要么就是去地下的帮派手里借黑钱。

    前者利息高,但可以不还,只要你不怕蹲大牢就行。

    后者利息低,但必须得还。

    因为帮派那些人可不会跟你开玩笑,这些人本身就是打手,对律法等等一切毫不在乎。

    还不上钱?好说好说,把命当钱还了就成。

    深思熟虑之后,张三决定还是去找钱庄。

    钱庄那边好商量,很快就把张三要的钱批给了他。

    张三这么多年下来在当地也算是有点人脉,邻里之间对彼此也是知根知底,钱庄并不怕张三不还钱,老婆孩子还都在呢,他们有什么好怕的。

    很快,张三便轻装简从,蹭着一队商队的车,来到了陕西。

    第一次的交易非常顺利,张三赚到了在这个行业的第一桶金。

    于是第二次,张三将还完借款之后的所有身家全都押了进去,又一次前往陕西。

    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一般这种孤注一掷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一些猝不及防的问题,让人彻底崩溃。

    而让张三崩溃的,便是他在半路上被人劫了道。

    好在对方很是讲究,在发现张三身上真的已经身无分文了之后,留下了一些食物和水给张三,头也不回的走了。

    张三欲哭无泪,命虽然保住了,但钱却没了,也不知道这究竟是福还是祸了。

    身上没有了盘缠,张三只好找个地方先打打工再说。

    就这样沿着大路,一直走到了昌平县城。

    他是外地人,生面孔,昌平县的老百姓从来都没见过他。

    恰好此时起了一桩失窃案,涉案金额不大,但偷的人可不小。

    昌平县三大土豪之一的赵掌柜。

    赵掌柜是个非常抠门的人,平时自己都舍不得给自己花钱,更别提东西被偷了。

    勃然大怒的赵掌柜发誓一定要给这蟊贼一个教训,而县令碍于这位赵掌柜上供的银钱,不得不赶快把人找出来。

    就这么一来二去的,刚刚入城的张三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就被抓到了县衙里面一通好打。

    不过,即便张三被打得十分凄惨,他也没有承认。不得已之下,县令只好把他转入羁押牢房之中,同时安排人手伪造证据,希望能够坐实张三的窃贼身份,尽快结案。

    张三就这样,被关到了这座牢房里面。

    “怪不得你的口音那么重,原来如此。”

    众人恍然大悟,紧接着,轮到最后一个人来介绍自己了。

    此人的话一直不多,但他却一直在边上很有兴趣的听着几人说话。

    说起来自打他们这四兄弟先前在狱中会师的时候,就没怎么听过这人讲话。

    只有偶尔蹦出来一两个词,才证明他不是个哑巴。

    众人对他的经历也感到非常的好奇,于是在大家的询问之下,他缓缓的开了口。

    他叫胡万里,家住在昌平县隔壁的石山县。

    和靠近河流江水的昌平县不同,昌平县可以靠着水运的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