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后生可畏!  (第1/2页)
    西北某秘密基地内,经过十几日研发,科学家终于把蓉城需要的设备造出来了。    而且一次性造出十台!    只要有需要,随时能够再造无数台出来。    原来在特超声波领域,制造声波发射器,比接收声波容易很多。    以前为什么没有造相关物理实验仪器,那是因为就算造出来,能发出特超声波,最后回波仪器精度不够。    在吸收回波时,分析不出数据,造了也没用。    没有分析的软件、芯片、接收超短波特超声波的敏感金属薄片,只能将特超声波打出去,却无法收回来。    而国外的设备,却是能发射特超声波,还能接收回波,分析回波信息。    西北基地造出这样看似有缺陷的设备,自然也询问过陆晓。    这样做到底能不能行,别到时候影响实验。    最终陆晓的答复是,完全没问题!    陆晓靠着国外的仪器,可以检测国产特超声波发射器的发射频率。    虽然夏国技术比不上国外,但根据梯度设置电流供应。    特超声波发射波长的长短勉强能控制。    之所以说勉强,是因为这是通过控制电流实现的,实际上根本无法精细化调整。    好在不影响陆晓做实验。    十台仪器已经送到蓉飞秘密机场的机库内。    现在这里改造成临时实验室,这些天大家都在临时实验室做研究。    还来了更多的科研人员,陆晓推测是上面派来学习的人。    对此陆晓也没有说什么,反正无法破解他的软件,其实大家学不到东西,只能给他当助手,做一些杂活。    看着无比巨大的球体实验仪器,彭方存皱眉道:“小陆,你确定这些仪器真的能用?”    陆晓肯定的点点头。    经过他多日实验,已经确认就算自己无法接收特超声波的回波。    对实验也没有什么影响。    因为他需要的植物倒伏参数,已经用国外的高精尖仪器给测试出来了。    所有数据都保存在软件内。    靠着普通的超声波装置,扫描实验区域的地形、麦田环境,随后靠着软件,计算出在什么地方,用多大频率发射特超声波。    接下来,就是等待声波如同水面涟漪一样不停推进,相互碰撞。    最后量变产生质变,让麦田倒伏。    “彭老,您看着就好,我来调试设备。”陆晓笑道。    他穿着特殊的隔音服,这种衣服能够减少身体吸收到特超声波,虽然科学家已经证明超声波和特超声波短期被人体吸收,并没有多大损伤。    陆晓却依旧不敢随便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下。    植物细胞都能变异,万一不小心让他体内的细胞和特超声波产生共振,那问题就大了!    让没有穿防护服的人都离开实验区,陆晓开始调试设备。    先启动西北秘密基地送来的特超声波仪,然后调整参数产生特超声波。    国外的仪器被陆晓改造,只开启接收特超声波的功能。    最后经过陆晓的一点点尝试,终于调试好其中一台仪器。    找到他需要的短声波。    另外9台,陆晓想着既然都送过来了,也不要浪费。    干脆尝试使用他通过音波干扰、音波共振公式得出的另一个数据。    那就是竹子共振参数。    自从第一次竹子共振参数寻找失败后,陆晓陆续又尝试过几次实验。    这次靠的是对比法,模糊猜测竹子的共振参数。    比如麦子的参数是多少,麦子的细胞数据和竹子的细胞数据经过复杂的计算,最终得出的一个竹子共振参数。    陆晓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但实验意义很大,竹子实验成功,意味着陆晓可以模糊猜测其他物质的共振参数。    因为竹子的细胞和植物细胞区别非常大,已经和木质结构差不多,相当于是让木纤维共振。    木纤维不是活细胞,是死掉的细胞。    如果这次实验能够成功,陆晓有把握让树林,也产生倒伏现象。    这次的特超声波频率不够高。    假设现在发射的特超声波,波长为1000000pm(皮米)也就是1微米,那也许在100皮米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到分子,原子。    陆晓推测,在声波相互撞击碰撞时,会产生更小的波长。    那些麦田怪圈图案,就是更小波长导致和细胞共振,产生倒伏。    那么只要有足够多的特超声波发射仪器,不停发射长一些的特超声波,最终在碰撞后,会得到更短的特超声波。    这些短的特超声波,经过复杂的演变,最终就能影响固体物质。    陆晓在机场外的竹林,选择了9个地点。    这9个地点,能相互干涉影响。    陆晓要一直让特超声波仪器工作,也许发射几千次,几万次,最终会验证陆晓的一些猜想。    所以实验分成了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