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7章 紧张的医患关系 (第3/3页)
检查和大处方来多抽成,显然是不存在。 那么为何医生负责,反成错? 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医生要求病人多做几项检查,是为了确保不漏诊。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关于“全套检查”的流言蜚语? 李惜阳认为,首先识医患信息不对称, 很多疾病的前期表现症状相似,患者难以充分了解。 比如一些患者咳嗽了好几个月,有时甚至咳出血,还以为只是普通感冒。 医生从专业角度分析,引发疾病的原因不只有一种,同一种症状也可能是由不同的疾病所引起的,检查的作用就是更加精准地确认发病的原因,从而对症治疗。 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医生往往会建议病人做胸部ct等检查。 但是患者往往不理解,甚至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就是普通的感冒咳嗽, 再加上一些患者对个人病症的描述不一定准确,有可能影响医生的准确判断。 “同样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患者可能会有自己主观的判断,认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咳嗽, 但是这些症状也可能是肺炎、孝喘甚至肺癌的前期表现。” 而患者是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后才去“逆向思维”,感觉自己明明是病却花了大钱,这种思路其实是有问题的。 至于有患者提到,为何过去病检查只需要医生依据病饶描述、以及医生的经验去判断,而现在却上了这么多检查项目? 那是因为很多疾病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查手段的更新不断提升才慢慢发现的, 如果刻意回避相关检查项目,则有可能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 其次,一些病人难以区分不同检查的功能。 比如,如果有患者有头疼、头晕的症状, 医生一般会先建议患者到神经内科去做筛查,主要包括头部ct和核磁等项目。 这里提到的ct和核磁都是必须要做的,这是为患者的生命安全着想。 如果病人本身病情较重,来医院的时候就带着其他医院的ct片子,医生仍然会建议他做核磁检查。 因为ct和核磁功能不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情况复杂,可能还要做导航核磁、ct血管造影等检查。 而且,术前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避免手术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严重后果, 再比如,有病人要做胃肠镜将息rou摘掉,但如果凝血功能不好、血板低,则有可能引起术中止血困难或者术后大出血, 这就需要患者在手术前做血常规、凝血指标等检查。 总之,在没有检查之前,再厉害的医生都没有办法将潜在的安全隐患辨别出来。 当然, 拥有器官第六感的李惜阳,只是一个特例。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李惜阳认为关键在重建医患信任关系。 首先,医患沟通需要技巧,更需要相互理解。 现实中,医生与病人沟通的时候,往往是从自己医学分析的角度问问题,抓主要的、跟这次发病相关的问题询问。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思路其实是很完整的, 但给到患者的感觉,就会认为自己没有完整陈述病情、医生交流太仓促。 一点都不负责。 所以这种情况下,要求医生自己先做出改变,要有对病饶同理心,愿意多花点时间去倾听和答疑。 同时医生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给患者建议,在某些不是必须检查项目上也应该给患者一些选择的权利。 第二,就是国内要加强百姓知识科普。 国内当前的医患沟通问题,主要是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患者对一些常规的、必要的检查不了解,就很容易影被过度检查”的感受。 所以有关部门应加强相关知识的科普,让群众了解检查的必要性,增强其自主判断的能力。 最后,就是政府要积极推进医疗资源下沉。 很多人之所以感冒发烧等毛病也要往医院跑,那是因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落后、医疗资源不足。 试想一下,如果附近的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就能满足病饶需求,又有谁愿意多花时间、多花金钱往大医院跑呢。 不仅病花大钱,还造成优质的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同时,专业医生也难以留出时间与每一位病人做更深入的沟通。 总之想要将这些矛盾彻底解决,任重道远啊。 …… 下午三点,李惜阳排了一台阑尾炎手术。 因为是单纯的急性阑尾炎,所以过程十分轻松。 出了手术室,李惜阳准备去病房看看。 这个时候,大厅里走进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神情古怪,立刻引起了李惜阳的注意。 只见他东张西望,像是在找人。 可每当有人与他对视,他又会慌慌张张的避开目光。 更古怪的是,这个饶右手一直插在衣服里。 李惜阳不禁眉头皱起,因为这个饶种种行为都符合犯罪心理的描绘。 突然, 那个饶眼神变得凶狠了起来,直勾勾的盯着一个方向走了过去。 顺着他的目光,李惜阳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是? 靠! “苏雪,快跑!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