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疆王_第二十章:养兵与养民(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养兵与养民(二) (第1/2页)

    “那朕的北疆三十万大军,难道要活活饿死不成!”刘兴听到林跃的话,内心有些不悦,素来刘兴喜欢一事一议,不喜欢节外生枝,而这林跃虽是干才,可是却无端扩大事态。

    得报,今年北疆粮食歉收,当地早已经节衣缩食,北疆大军供给仅仅是规定配额的七成,而昆仑的大军规模却远胜于往年。对于北疆大军,一直被刘兴视作如鲠在喉的冰疙瘩,可以说,无北疆大军便无朝廷,可是有北疆大军,长此以往也可能没有朝廷,若是此战北疆大军与昆仑大军两败俱伤,对于大华朝则是万分有利。

    朝中一度有传言,北疆大军与昆仑王庭建立密约,养寇自重,对昆仑只守不攻,待时机成熟,将与昆仑一道入关自立为王。其实,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三十万半军半民实行屯田的北疆大军面对全民皆兵的彪悍昆仑王庭,面对漫长的战线,面对时聚时散主力飘忽不定的昆仑军团,能保持住守势已然万分吃力。

    “皇上不差饿兵,微臣有一策,斗胆献给皇上!”张铁胆从行列中走出。

    “张铁胆,今日你吃的最多,你讲!”

    听闻皇帝所言,众人一阵大笑。整个朝堂气氛为之一轻。

    “回皇上,在众大臣商议时,臣一直在想着开源,如何从其他处借来粮食。”

    “借来粮食?现如今,去哪借粮食?”刘兴疑惑道。

    “回皇上,是借,微臣早年在地方当县令时,县上富豪便有存粮的习惯,经常囤积十数年粮食以度过饥馑或者谋取暴利,后来,微臣走访民间,发现各地乡绅均有此习惯,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地主家中均有余粮,而且数量巨大。除去小部分乡绅与灾民同舟共济外,大部分乡绅与jianian商勾结,囤货居奇、哄抬物价,兼并农民田地,臣以为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向商人、向乡绅借粮!待明年大收后再折合利息一并还给乡绅!”

    “他们若不借粮呢,天下攘攘皆为利来!更何况爱财的商贾乡绅!”林跃道。

    对于张铁胆,林跃将其定性为“弄臣”,觉得此人不过是打了几场小仗,碰巧取胜,居然能得刘兴的格外重视,其实可能林跃自己也不清楚,对于张铁胆,自己也有嫉妒的成分,嫉妒他的才华,嫉妒他居然和东城公主有了暧昧关系,论高贵,虽然都是公主,在天启皇帝在的时候,东城公主与金城公主难分上下,可是天启皇帝驾崩后,刘兴即位后,两人则不可同日而语,东城公主随着哥哥刘兴荣登帝位后瞬时间重要起来,要知道刘兴和刘戎两兄弟就这样一个亲meimei,怎能不亲?

    林跃之才气,纵观古今也是少有,在济南府过四关的消息还在大华朝蔓延,一时间风头无两!成为天下才子的偶像!而相同的关卡,刘戎是一关也过不了。

    “林驸马,断不可能,一来自灾荒以来,山东河北两地连续发生多起灾民‘吃大户’情况,成百数千的灾民抢劫大户家粮食,当地大户乡绅不得已进行武装自卫,就此一条,按大华例律,私自募兵私自打造兵械都是诛九族的死罪,他们不得不献媚于朝廷取得宽恕;”

    “二来以朝廷名义借粮,不借就是对抗朝廷,量各地乡绅也不敢不借!”

    “三是要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者,杀一批关一批,让有粮者认为这手中的粮食不是攫取钱财的利器而是自取灭亡的烫手山芋。”

    “四是要大力表彰勇于为朝廷排忧解难的乡绅,州府县一级级通报,让勇于捐粮的商人成为官员家中的座上客。他们自然就借粮了,只是明年大收,一定归还乡绅的粮食,方能止住乡绅之口、把住乡绅之心!”

    张铁胆一条一条娓娓道来。

    要知道从开始知道这个议题后,两个时辰张铁胆都是一直在打腹稿,加之多年在府县的历练和对大华朝风土人情的了解才有此建议。林跃虽是大才,可是比起张铁胆却是缺少对基层群众这种细致入微的了解,林跃虽然是寒门子弟,可是一门心思只读圣贤书,从不劳作,金榜题名后又直接被金城公主相中留在燕京,又深受天启皇帝喜爱,作为驸马,却能参与朝政,可以说林跃发展顺风顺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挫折。

    “不怕乡绅不借粮,就怕乡绅搪塞,借一点粮食糊弄朝廷!”王乾接着道:“皇上,此事必选一贤德干吏才能干好!”听王乾的意思,虽然张铁胆提的建议纰漏很多,可是最终还是同意了张铁胆的建议。可是,明白人都知道,这个差事不好干,弄不好不但借不到粮食,更会开罪了乡绅,面临遍地的农民起义军cao作不当,便会引火烧身,真要闹出乱子出来,恐怕连皇帝也会杀办事者平息众怒。

    “丞相到底是老辣,老成谋国!”刘兴赞叹道,“哈哈,一事不烦二主,竟然此事是张铁胆提出来的,就交给张铁胆去吧!”

    张铁胆提出如此中肯而且可cao作性的建议,居然没有得到刘兴皇帝的赞扬,而王乾不过是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居然就得到刘兴“老成谋国”的赞誉,让人真有些摸不着头脑。只是刘兴皇帝已然察觉到张铁胆逐渐崭露头角,不愿将其捧得太高招人嫉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