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六十七章 红得发紫又如何 (第1/2页)
,我:大明战神朱祁镇 自幼长年在家不出门的张忠,内心的认知,其实并不成熟。 当然,可能也是十年寒冰难凉热血,总之朱祁镇说完之后,他的朱祁镇看了看眼里,显得熠熠生辉,像是有了什么主意似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反应,让朱祁镇很是满意,有了人生导师的感觉。 这事弄完了,朱祁镇自然还有别的事。 “英国公,朕有些事要与你说,你这书房在……” 朱祁镇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张辅立马会意:“臣知道了,书房就在偏房,还请陛下受累移驾。” 说着,张辅亲自在前面引路。 进了书房,只有金英进来伺候。 张辅站在屋内,心里琢磨着什么。 转眼间,朱祁镇已经坐在桌前的官帽椅上。 “英国公,朕今日来,除了帮着去了这块心病,实际上还有些事,是想听听老国公是怎么想的。” 朱祁镇在椅上淡淡说道。 张辅骤然觉得压力巨大,但从心底又生出一心安的感觉。 “金英,把东西拿给英国公看看。” “是”。 金英从大袖之中取出一份奏章,转交给了张辅手中。 张辅打开一看,顿时冷汗直冒,汗流浃背。 这上面,是井源参劾五军都督府两名的勋贵不法之事。 上面牵扯到的事情,包括私役兵士,虚报士卒额数,贪墨粮饷。 甚至,就连户部拨下的烧埋银,都敢染指。 张辅看的手上有些发抖。 无他,因为这两人,却又与张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张輗,张軏。 这二人,都是自己的弟弟,一个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另一个则是前军都督府右都督。 “老国公看完了?井源奉了朕的旨意,只是查了查,就查出来这么些事。 朕第一眼看的时候,也是不信,所以啊,这上面的一桩桩,一件件,朕都让锦衣卫去查了,都是确有此事。 老国公若是不信的话,可去锦衣卫那查查卷宗。” 朱祁镇语气依旧不变,不紧不慢说道。 越是这样,张辅就越是提心吊胆。 张辅呈递上奏章,拜下之后,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陛下,臣弟,臣弟两个弟弟此举,简直就是枉为人臣,令人发指。 臣弟有罪,臣也难逃辞咎。 先父薨逝的早,正所谓长兄如父,是臣没有尽到长兄的责任,才教养出这样两个混账。 臣请陛下,治臣之罪,臣,甘愿领罪。” 看着这一幕,换作先前的自己,说不准就真的信了。 只是现在? 想想就知道,这兄弟两人做的腌臜事,手段这般的糙,张辅能不知道? “英国公,说实话,这件事算不得什么大事,这么多年来,勋贵各府们在京营卫所上吃点拿点,占些好处,每年拿些银子,朕都看见了,也都没有计较。 至于为什么? 你们都是太宗当年的功臣,一起流血流汗,朕不想寒了你们的心,许多事情,锦衣卫和文官那,朕都压了下来,留中不发,就算是朕替太宗皇帝对这些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们一点心意。 但刚刚你也看见了,就连烧卖银,他们都敢拿,这,岂不是断了人家一家的活路? 人家和你们一样,为大明流血流汗,朕,总不能再让他们流泪了不是? 至于请罪的话,老国公,张家已经分家多年了,请罪,也请不到老国公的头上。 再说张輗,张軏也不是个三岁孩子,都是年近六旬的人,犯了事,就该自己担着。” 张辅低头听着,心底越来发虚。 “朕知道,老国公是长兄,朕也不想让老国公为难。 让张輗,张軏二人写個认罪折子,将贪污的烧埋银,一文不差的给朕拿回来。 至于其他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朕不想去查了,只是以后的话,朕就不会这般好说话了。” 这番举动,算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给张家留足了脸面。 张辅听罢以后,总算是把心放了下来。 他知道,这后面的话,不是给张家一家说的,这是给所有勋贵们敲响警钟。 张辅接下来能怎么办?自然是谢陛下宽宏大量,领旨谢恩。 提罢了这件腌臜事,朱祁镇接着说到:“老国公,你是宿将,应该知道,京师,乃是天下之本,京营,就是京师的神器啊。 这天下能不能安定,说到底,和京营是脱不了干系的。 所以啊,京营是半点差错都不敢有的,这不单单是为朕,为太子,更是为大明的后世之君,子孙基业啊。” 张辅听见之后,也是无比的赞同。 这话,对大明,是分外的贴切。 中央和地方的军权,尤其是和边军,其中分寸,是极难掌握的。 边境做大,就极易酿成前唐安史之乱,偌大的盛世转眼之间就荡然无存,自此藩镇成了前堂一百多年的梦魇。 到了前宋,倒是吸取了前唐藩镇割据的教训,采用强干弱枝的政策,重文抑武,中央禁军保持对边军绝对的优势,的确稳固了局面。 可这样一来,有宋三百年,几乎全年都是挨打的局面。 到了大明建立,定都南京,北元威胁尚在,朝廷不得不在北边重兵防守,再加上当初的塞王之策,每一位塞王手里,都掌握着近万的兵马。 不过好在太祖皇帝是个狠人,建立的京营也是硬的很,中央与边军保持着微妙的制衡。 到了永乐年间,为了避免鞭长莫及,太宗索性将都城迁到了北平,形成了如今天子守国门的局面。 天子守国门,换一句话说,守国门的军马,都是天子可以掌控的。 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京营必须保持强大的战力。 只有京营强大了,皇帝的枪杆子才硬,枪杆子硬了,腰杆子自然就硬。 历史上,京营就是一年不如一年,万历三大征之后,更是损耗了几乎全部的骨血。 皇帝的枪杆子不硬,遇到了农民起义或是外族入侵,就得依靠着各地的客军。 这些军马忠心倒好,要是不忠心,各地的军头就出现了。 所以崇祯一朝,除了李邦华整顿一时出现了昙花一现的生机,其他时候,京营都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模样。 没有直系兵马的支持,这皇位,怎么可能坐得稳。 哪怕现在朱祁镇已经让石亨去辽东斩除还未长成的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