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宋:拯救赵氏_第一百零七章暗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七章暗子 (第2/2页)

,营帐少说也有四万个,绵延好几里地。

    前几日,穆桂英奉命,率火器营围剿黄凤仙和萧天佐的帅帐时,营地驻扎大军四十万,绵延几十里。

    所以黄凤仙才能趁机逃脱。

    用口哨这种传令方式,无疑是最迅捷有效的。

    当然,这也是赵楠,把先前的牛角号和后世的冲锋号结合起来,变成口哨传递命令的方式之一。

    口哨声此起彼伏,不大一会儿,命令就传遍了所有佯装水土不服的紫霞军。

    看管甲仗库的几位,正在赌钱。

    火枪军全体出战,大将军又阿谣不在驻地,这些伍长、什长一类的,就放了风了。

    彼此间,又都是赌徒,因此不分昼夜,也不管当值与否,三五成群耍钱。

    闻听口哨声突然响起,而且连绵不断,个别有心人想出去看看,打探消息,无奈被别的人拽住动弹不得,“你不会是找耍赖,借口开溜吧?休想走!赌完这把再说。”

    战马奔腾,萧天佐和杨延昭先一步到达甲仗库。

    杨延昭指着正围坐在大门口赌钱的几个士卒喝道:“奉大将军之命,前来提火枪一百支,速速准备。”

    “拿令牌来!”一人眼也不抬地说道,光顾着看赌牌了。

    “令牌在此!”闲言少叙,废话不讲,杨延昭使出杨家枪,上下翻飞,如砍瓜切菜般,“噗噗噗”,几个人身上就多了几只血窟窿,瞬间归西。

    抢了甲仗库,集结的将士,人手一杆火枪,全部换上天竺人的军装,一炷香的功夫,将大营各处赌钱的火枪军消灭的一干二净。

    萧天佐一声令下,全副武装的大军,奔向若开山战场。

    若开山。

    赵楠见烟雾逐渐散去,大地已不再guntang,命大军进入洞鸽山隘,浩浩荡荡直奔天竺。

    出隘口,大军便踏上了天竺国东北的边陲小镇,已是遍地焦土的艾藻尔城。

    赵楠极目远望,视线之内,丘壑纵横,土地稀少,简陋的木屋零散分布在悬崖旁。

    小镇受若开山天然荫护,少有战火,本应人口众多,牛羊成群,街道繁华才是,却尽显一片萧条。

    天竺君王对地方的重视程度,以及他的执政能力,谓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波罗君王,乃庸人一个。

    庸人能造出火枪吗?答案是否定的。

    由此可推论出,火枪出自他人之手。这进一步佐证了赵楠的判断,十之八九出自恒河水的那头青牛之手。

    “公子!”管家亲自跑过来禀报,“斥候传来消息,前方的王舍城,发现大军动向,远观旗帜和着装,应该是南宋大军,正与我们相向而行。”

    “嗯?南宋大军?”赵楠疑惑,稍许方道,“看来,计划有变。管家,即将对战南宋大军,你通知穆统帅,令火器营执行第二套作战方案。”

    管家闻令而动。

    紫霞军到达王舍城北的那烂陀寺,寺庙气势恢宏,宏伟壮观。

    它的存在,因突兀而特别惹眼。与周围矮小破烂、残垣断壁的农家,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比。

    赵楠驻马细观,围墙高数丈,上面雕刻着大小不等的佛像,近观雕工精细,美轮美奂。

    垣外,有铜立佛像,高八十余尺,重阁六层,实乃劳民伤财之作。

    赵楠想起玄奘《大唐西域记》里的一段记载,他曾经住在这里,翻译佛经,对此寺多有描述,且不惜笔墨:“宝台星列,琼楼岳峙,观束烟中,殿飞霞上;生风云于户墉,交日月于轩檐.....”

    “怪哉!整个王朝,衰败没落,生灵涂炭,可谓是百业俱废。”赵楠感叹,“唯独寺庙一家独大,且开枝散叶,大有席卷八荒之势。攫取全国的财富,盖寺庙、塑佛像,耗空国库,拖垮王朝未来,这一切,只是为搞个人崇拜,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思之令人发笑。”

    “公子,要不要一把火,将它付之一炬?”管家平生最恨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徒。寺庙打着良善的幌子招摇撞骗,他早已遏制不住心头的怒火,恨恨请示赵楠道。

    “算了!泥土瓦块皆是无辜的。”赵楠沉声道,“有罪的,是背后那个贪慕虚荣的人。他总以为自己是崖畔的一枝花,装点了整个世界。其实,是大地养育了他,是峭壁成就了他。他,只不过是人海中的一枚人渣,没必要和一个人渣计较。”

    过了那烂陀寺,又走了不远一截路,大军便跨入平原地带。

    前方尘土飞扬,旌旗蔽日,南宋大军浩浩荡荡杀到……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