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宋:拯救赵氏_第一百二十四章猜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猜物 (第1/2页)

    朝堂上,王卿公臣苦思冥想多日,也未能议出两全其美的应对之策。

    天皇一旦犯病,精神错乱,冤杀身旁的人,早已是家常便饭。

    昼夜护卫着冷泉天皇的村上,不可避免地,同样饱受摧残,好几次转悠到鬼门关,又被人拽了回来。

    村上眼看着情如手足的兄弟,一个个被杀头,甚至会被戮尸,惨不忍睹。自己的死活全看天皇的发病程度,狠起来,天皇连自己都打,更别提一个小小的护卫了。

    颈上人头,朝不保夕,人人自危。

    蝼蚁尚且惜命,况人乎?

    天皇卫队的侍从越来越少,朝廷只得许诺重金聘请。有命赚钱,还得有命花不是?经年杀戮,敢应聘递补的侍卫,寥寥无几。

    皇家威仪,又断不能减等。

    这个前所未有历史难题,摆在了朝臣面前。

    民间不乏爱钱如命的孔方兄,但出于天皇的安全考虑,难以保证会效忠天皇,贴心守护,这一方案被否决;从御林军里调拨,忠诚度纯洁度无需怀疑,但奉命行事的将士,一听到风言风语,早吓得魂飞魄散,哪还有心思护卫服侍?方案也被否。

    几番辩论,几经合议,经过长时间的商讨,重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上奏天皇,请旨给卫队的每一个侍卫:凡精心护卫,贴身侍奉天皇满一年者,赐其子女进士一名;满两年者,赐进士两名,额外恩赐丹书铁券一块;满三年者,同上。额外恩赐丹书铁券两块。

    村上作为侍奉天皇的幸存者,他跟随后者何止三年?进士及丹书铁券早已到手,以后的日子,他情知早晚逃不过天皇发病时的一刀。

    既然难逃一死的噩运,与其糊里糊涂悄没声死去,还不如名正言顺替天皇殒命,也落个忠臣功臣的好名声。

    荣誉,是一块铭旌。

    于是,村上抱着必死的念头,大胆向国师建言,他愿意替天皇受刑,以达到为天皇祛除邪魔的目的。

    此言一出,震动朝野。

    群臣纷纷称赞村上,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是天下第一贤良之人,家贫知孝子,国难识忠臣。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在民间,村上也同样获得一片赞誉之声,荣誉铺天盖地而来。

    他往日寂静如常的家门前,骤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访客络绎不绝,只为能亲眼一睹这位忠心事主的侍卫。

    一个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声望暴涨,在倭国大红大紫,一时无两,传为佳话。

    荣耀的背后,隐藏着村上一心赴死的悲情。

    向来倚仗天子威严行事的国师,一贯骄横跋扈,胸无点墨,他是靠着家族的势力和阿谀奉承一步步爬上国师高位的,更别说诊治精神病这一世界级难题了。

    国师对天皇不敢出手,唯恐稍有差池,被人弹劾,小命不保。但对一个小小的侍卫,就无须忌惮了。

    他装模作样驱魔除秽,在宫中的后花园摆起道场。

    各种驱鬼护身符、封鬼魔的封印和红丹朱砂桃木剑等一应俱全。

    国师口中念念有词,吐秽除瘟,通命养神,虎贲引津,令吾皇通真,急急如律令。

    蜡烛高烧,香烟冉冉,昂贵的黄纸,烧了一盆又一盆。

    一套毛用没有的标准流程下来,便该村上这个大冤种上场了。

    国师对待他,丝毫没有恻隐之心,更别提同情心了。

    道场之上,众目睽睽之下,群臣激愤,挥舞着手臂,疯狂高喊“杀了他,杀了他,邪魔一日不除,天皇一日不安。”各种火烧、鞭笞、开水烫、凌辱等酷刑轮流招呼,即便是心志如铁,杀人不眨眼的魔鬼,也难逃一死。

    国师原本备好九九八十一天的祛魔道场,村上在遭受非人的折磨后,愣是没能挺过三天,便撒手尘寰。

    人死如灯灭。

    村上的死,并没能治好冷泉天皇的精神病,反而间歇发作的次数有所加剧。

    倭国的朝臣民众,不怪罪身为国师的庸医无能,却把怒火撒到了村上的身上,理由也是荒诞至极:村上一死,天皇的病反复的更厉害了。

    说明什么?说明他才是真正的邪魔,他的子子孙孙,都是鬼祟附体。

    惊天大反转。

    忠心不二的村上,眨眼被贬成恶魔,生前的赞誉也变成了恶意诋毁。

    世事无常,九泉之下的村上若有知,也会后悔当初那个以生命博取荣誉的决定。

    事实证明,他的初衷是多么幼稚,他的想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