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番外:陈元康 (第1/1页)
重生北魏末年正文卷番外:陈元康陈元康的府邸,刻意挑选在宫城以西。 这样,每天清晨往皇城当差的路上,他总能面向朝阳。 黄昏下值的时候,也可以一路迎着夕阳。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小高王在他心里,就是太阳的象征。 陈元康的忠贞热忱并没有白费。 崔暹死后,他在朝中与杨愔、崔季舒、赵彦深并称四贵,显赫一时。 众所周知,陈元康忠心耿耿没错,但贪也是真的贪,可谓是富商大贾,朝夕盈门。 陈元康的放肆,也与高澄的放纵有关,过去几次扫除贪腐,高澄总是放过了自己身边的亲信。 而陈元康也有自己的歪理:我是圣人的心腹,如果有人送来贿赂,我却不肯收,对方一定误以为圣人准备对他出手,我这样做,只是安抚人心。 凭着君臣间的情谊,高澄对陈元康纳贿一事始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昭德二十年,眼看着官场风气再度败坏,官员贪腐横行,高澄终于痛下决心,抛开旧日情谊,约束身边的亲信。 在崔季舒被约谈之后,便是陈元康被单独召见。 明光殿偏厢,高澄看着年过六旬,已然是白发苍苍的陈元康,问道: “长猷,你我初见是哪一年来着?” 陈元康以为高澄只是将他唤来宫城闲聊,他稍作回忆,答道: “是太昌元年,当时微臣在已故永昌王的幕府任职主薄,是陛下向他讨要过来的。” 高澄感慨道: “原来都三十五年了,朕那时还是翩翩少年,眨眼间却已经年近五旬了,岁月不饶人呀。” 说罢,高澄摇头笑道: “当初先父要将长猷强征去晋阳,朕那时,心中着实不甘,只是父命难违,只得割爱。” 陈元康也回忆起了往事,当初高澄拿着高欢从晋阳发来的调令,咬牙切齿对自己说: ‘此乱命也,吾不奉诏!’ 好像就是昨天发生的事。 高澄又道: “先父曾说:‘元康用心诚实,必与我儿相抱死。’ “在朕看来,长猷是能让我放心交付性命之人。” 陈元康闻言,感激道: “臣受高家两代恩宠,唯有以死报之!” 高澄摇头笑道: “如今四海升平,哪用得着动辄谈及生死,再者,先父断言你我相抱死,长猷自是不惧一死,朕却惜命。” 陈元康知道这又是高澄在戏谑,然而高澄下一句,却让他心中一紧。 “长猷,你说君臣之间,能够善始,为何却不能善终?” 陈元康小心道: “臣不敢妄言。” 高澄叹气道: “世上总有人恃宠而骄,触犯律法,一次、两次,看在过往旧情,或许能够法外开恩,但次数多了,再深的情谊也有消耗殆尽的时候,长猷以为呢。” 陈元康闻言如遭雷击,他赶忙下跪叩首: “臣有罪!还请陛下责罚。” 高澄故作好奇道: “长猷你有何罪?” 陈元康不敢隐瞒: “臣受纳钱帛、放债交易,臣该死,还请陛下责罚。” 高澄自责道: “长猷自述有罪,朕又何尝无辜,若非朕的宽纵,放任亲信之人收受财物,哪有今日上行下效的局面。 “朕若真想将你治罪,便不会单独唤你前来。 “明日朝会,朕希望你能.” 翌日,原本例行公事的朝会,却因为陈元康、崔季舒等一众潜邸之臣自劾贪腐受贿,而掀起一场风波。 有经验的老臣子暗暗感慨:猪养肥了,又到了杀猪的时候。 事情以陈元康、崔季舒等人将非法所得上缴国库为开端,朝廷再度对贪腐出以重拳,大量官员落马,多年积攒的家产被尽数充公。 事后,陈元康、崔季舒等亲信大臣在后续一两年里,因各种原因被发下赏赐,倒也弥补了损失。 但自此以后,陈元康、崔季舒等人一改之前作为,居然廉洁奉公,真真正正洗心革面。 熟知内情之人,只能感慨高澄对这些潜邸之臣,着实爱护。 所谓朝会自劾,便是为了替亲信们洗白。 陈元康、崔季舒等人更是心知肚明,高澄费心替他们消除前罪,若再染上一身黑,只怕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毕竟正如高澄在私底下告诫的那样,再深的情谊也有消耗殆尽的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